摘要:法国汉巴赫工厂的流水线依然忙碌,但英国总部数百名员工即将失去工作,英力士汽车这家小众越野车制造商的困境正是全球汽车行业深度重构的缩影。
法国汉巴赫工厂的流水线依然忙碌,但英国总部数百名员工即将失去工作,英力士汽车这家小众越野车制造商的困境正是全球汽车行业深度重构的缩影。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英力士汽车(Ineos Automotive)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数百个”职位。这家以复刻路虎卫士闻名的英国车企在 LinkedIn 官方声明中表示,裁员是公司“一系列战略措施”的一部分,旨在将业务“结构化为长期成功”。
裁员主要影响办公室职能,生产线员工暂时不受影响。公司将优先保障 frontline 职能,简化总部以提高效率和响应能力。
英力士汽车背后的财务数据揭示了裁员的逻辑。
公司去年净亏损高达2.9亿英镑,较2023年的3.23亿英镑亏损略有收窄,但依然惊人。
仔细审视其资产负债表,债务问题更为严峻。根据公司提交的财务文件,英力士汽车背负着高达32.5亿英镑的债务,这些债务主要欠予其母公司英力士集团。
仅利息支付一项,每年就需支出2.43亿英镑。
在收入方面,公司2024年营收虽增长58%至7.89亿英镑,但这主要源于销售额40%的增长。然而这种增长显然不足以抵消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
英力士汽车面临的困境来自多方面。
美国作为英力士 Grenadier 最大的市场,贡献了其约60%的销售额。但今年美国将对欧盟制造的汽车进口关税从2.5%提高到15%。
对于被归类为轻型商用车的 Quartermaster 皮卡,甚至面临25%的“鸡肉税”。
生产方面,英力士同样遭遇挫折。2024年9月,因座椅供应商Recaro Automotive申请破产,其法国汉巴赫工厂被迫停产三个多月。
该事件还导致超过7000辆汽车因车门故障被召回。
在英国本土市场,销售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前十个月,英力士在英国的销量仅为233辆,下降23%。
这一数据尚未包含商用车型。
英力士汽车首席执行官 Lynn Calder 在三月份向《Autocar》透露:“我们规模太小,无法将巨额资金投入产品开发,却最终发现在关键市场无法生产或销售”。
此番言论揭示了公司战略转向的核心逻辑。
公司正从“工程阶段向市场导向业务”过渡。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新车型推出,原计划的新电动和增程式Fusilier SUV也已推迟至2028或2029年。
英力士正在探索与中国奇瑞合作,考虑将奇瑞的iCaur V27 REx越野车重新标牌为Fusilier。这一战略类似于此前一些中国车企与西方公司的合作模式。
英力士的裁员并非个案,而是全球汽车行业大规模重组的一部分。
近一年来,欧洲车企及其供应链企业已宣布的裁员计划累计涉及员工总数近10万人。
大众集团计划在2030年前在德国累计裁员约3.5万人。
奔驰计划在2025年底前裁员约2万人。
奥迪宣布到2029年在德国裁减约7500个岗位。
保时捷未来四年将裁员1900人。
福特汽车则在欧洲宣布,受“经济逆风、欧洲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政府支持不足以及来自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影响,计划到2027年底在欧洲裁员4000人。
日产汽车在“Re:Nissan”复苏计划中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裁减约2万名员工。
全球汽车行业的裁员潮背后,是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的结构性困境。
福特汽车欧洲电动车业务亏损扩大至12亿欧元。2025年二季度,福特电动车业务整体亏损维持在13亿美元。福特汽车预计2025年其电动汽车和软件业务亏损达55亿美元。
跨国车企普遍面临传统车企的组织架构在电动化浪潮冲击下弊病尽显的挑战。奔驰研发一款电动车耗时52个月,而中国车企通常能在一半的时间以内完成。
福特汽车欧洲管理层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产能分配上分歧不断,导致错失市场机遇。
电动化颠覆了传统技术体系,内燃机时代积累的资源在电动车时代价值大幅缩水。
面对困境,英力士汽车正多管齐下寻找出路。公司宣布将开设新的美洲总部于新泽西,并扩大40个销售服务点。美国生产计划成为关键战略。公司CEO Lynn Calder向《金融时报》表示,英力士正在为Grenadier寻找美国生产地点。
这一举措将帮助其规避美国对欧盟制造车辆的新关税。
在产品战略上,公司推迟了计划中的电动和增程器Fusilier SUV。该公司目前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欧盟是否会在其2035年内燃机销售禁令的潜在修订中纳入一些混合动力车。
英力士还将其销售模式从代理网络转向经销商网络。一位公司发言人解释:“转向经销商网络的一部分,是为了真正优化我们进一步增长的机会”。
失业君小编总结认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裁员潮从大众品牌到豪华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而英力士仅仅是其中一个小而具体的样本。美国新泽西的新总部可能帮助英力士规避部分关税压力,法国汉巴赫工厂的流水线仍将继续运转,但汽车行业转型的阵痛远未结束。
在电动化颠覆与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双重冲击下,如何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将是所有车企面临的永恒命题。
议
网友热议
@蒙天宇Terry(IP沪):
美国市场占60%的销量,现在才想起来要建厂?这决策层对市场趋势的预判也太滞后了吧!
@幽雪snow(IP苏):
传统车企的困境如出一辙:电动化转型太慢,组织架构臃肿,研发周期过长。看看中国车企的效率,真是降维打击。
@常裕明1988(IP晋):
推迟电动车计划,转向观望?在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大趋势下选择退缩,这样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
@微笑刺客996(IP川):
英国汽车工业的又一声丧钟。脱欧后的英国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业,真是雪上加霜。
@东泽言Zach(IPHK):
看了下数据,在英国十个月才卖233辆?这销量还不够特斯拉一天的量。小众车企在当今市场确实难生存。
@GreenFang(IP粤):
福特电动车亏损55亿,英力士亏损2.9亿,大家都在烧钱。问题是:谁能撑到最后?这场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最后一条,
资本的游戏。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