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发布当天,美股稀土板块集体高开,MP Materials 股价三分钟飙涨 11%,可收盘时却跌回原点,因为交易员们翻完附录才发现:五角大楼承诺的 3500 万美元只是二期工程的“环评费”,真正投产要等 2026 年以后,而特斯拉内华达锂矿的官司才刚排到 2
“先把稀土矿挖出来,再想办法把污染藏起来,最后发现还是绕不开中国工厂。
”——这句话就是美国国会山最近那份“对华关键矿产战略”报告的真实写照。
报告发布当天,美股稀土板块集体高开,MP Materials 股价三分钟飙涨 11%,可收盘时却跌回原点,因为交易员们翻完附录才发现:五角大楼承诺的 3500 万美元只是二期工程的“环评费”,真正投产要等 2026 年以后,而特斯拉内华达锂矿的官司才刚排到 2025 年的法院日程表。
数字不会骗人,2023 年美国本土稀土产量只占全球 12%,锂产量不到 5%,把这两个百分比加在一起,还不够给全球电动车电机塞牙缝。
国会山的大佬们拍桌子喊“脱钩”,可底特律的工程师更清楚:没有中国的分离厂,挖出来的只是带放射性的土疙瘩。
为什么喊得响却干得慢?
先看流程。
加州芒廷帕斯矿 1985 年就因为放射性废水泄漏被关停,2017 年重启后,尾矿坝依旧超标,环保组织天天举着检测器在厂门口直播。
MP Materials 拿到 3500 万美元的第一件事不是扩产,而是请律师和公关公司,18 个月里开了 47 场听证会,文件堆起来比矿坑还深。
另一边,特斯拉在内华达的锂矿更尴尬,矿带正好穿过原住民保留地,部落长老一句话:“我们不需要电池,我们需要净水。
”诉讼书递上去,联邦法院直接冻结了采矿权证。
环保、诉讼、社区补偿,每一步都在烧钱,烧得比挖矿还快。
结果 2023 年全年,美国新增的稀土分离产能是零,新增的锂精炼产能也是零,国会山的豪言壮语只能原地打转。
再把镜头拉远,美国拉着十四国搞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 承诺 200 亿美元,可标普全球盯了十二个月,发现到账只有 46 亿,其中 60% 又流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本来就在美元体系里,钱转了一圈,还是盟友赚盟友。
真正缺钱的刚果(金)和赞比亚,只拿到 4 亿美元,刚果(金)矿业部长直接在发布会上说:“西方用贷款换矿权,却让我们背上利息,不如中国老板直接修公路。
”一句话把 MSP 的遮羞布扯掉:所谓“去中国化”联盟,先被资源国自己“去理想化”。
中国这边在干什么?
工信部 2024 年 1 月发的文件很直白:稀土回收率提到 98%,镓锗纳入国家储备,包钢集团把分离成本再打 22%,中科院的无铵开采技术把氨氮废水降到零。
数字枯燥,却句句戳在对方软肋——美国缺的并不是矿,而是把矿变成高纯氧化物的本事。
CRU 咨询的专利清单更直接:全球 75% 的稀土永磁专利在中国人手里,特斯拉、通用、丰田想造电机,绕不开这些专利墙。
就算美国把矿挖出来,分离环节还得运到包头、赣州,因为那里有成套的萃取线、废水处理厂,还有干了三十年的老工人。
产业链就像一条河,上游可以改道,下游的三角洲却搬不走。
更关键的是定价权。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去年推出“绿色镍”合约,想绕开中国设个新标杆,结果交割日没人愿意提货,仓库里堆的“绿色镍”比现货贵 600 美元/吨,交易员直接调侃:“绿色太贵,我们还是买中国的‘普通镍’。
”一场金融实验失败,暴露的却是制度短板——西方可以定规则,可规则没人跟,就成了废纸。
中国顺势把稀土、镓、锗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不是断供,而是告诉市场:想跳过中国,就得先付学费,学费包括时间、成本、还有反复试错的损耗。
有人担心资源国反水,说刚果(金)要重审中资钴矿合同。
可重审不等于撕毁,刚果(金)政府提的条件是“要建冶炼厂,要教技术,要留利润”,这三条恰恰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常规操作:把粗炼炉、变电站、技工学校一起打包,最后当地财政拿到 35% 的分成,比西方纯采矿模式高出一倍。
资源国也不傻,谁给得多就跟谁走,口号喊不破贫穷,但铁路、电站、工资单可以。
回到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其实最清醒。
F-35 的雷达、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瞄准镜、伯克级驱逐舰的声呐,都要用钐钴磁体,美国本土零产量,库存只够打六个月的中等规模战争。
国会山可以拍桌子,但五角大楼的采购官只能悄悄把中国企业从“直接供应商”改成“三级分包”,绕一道手,继续下单。
政治正确和战场生存,他们选后者。
于是出现荒诞一幕:白宫发言人前脚说“绝不能依赖对手”,后脚国防部文件里中国原材料仍列在“批准来源”清单,只是换了个编码。
故事讲到这儿,脉络已经清楚:美国想复制中国用三十年搭起来的精深加工体系,却想用三年完成,还要跳过环保、社区、专利、人工所有坑,结果只能是高调开场、低调卡壳。
稀土不是稀土,是一面镜子,照出西方工业化留下的裂缝——环保成本内部化、社区利益共享化、技术迭代持续化,这三关中国是一路摔打过来的,美国今天想跳过,就得交同样的学费。
问题是,时间不在美国那边:通用汽车计划 2025 年推出 30 款电动车,苹果 2026 年要上固态电池,产量表排得满满当当,根本等不起本土矿的 18 个月环评、24 个月建冶炼厂、36 个月培训工人。
市场不会陪政客演戏,订单最后还是会流向能把成本做到最低、交货最准时的那条线——而那条线目前在中国江西、内蒙古、四川的车间里。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脱钩”是一句口号就能完成的事吗?
如果美国连自家后院的矿都搞不定,又拿什么去说服刚果、越南、澳大利亚一起建一个“没有中国”的供应链?
下一次再听到“摆脱对中国关键矿产依赖”的豪言,不妨先问一句:挖出来的土,谁帮你变成磁铁?
来源:热情高山EKQ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