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珠宝从业者、藏家或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全球顶级珠宝拍卖行不仅是珍稀珠宝流通的核心场景,更是判断行业趋势、确认珠宝价值的风向标。从几十万的彩钻到几千万的皇室古董珠宝,每年超千场珠宝拍卖会在这些机构的推动下展开,每一家拍卖行都有自己的历史底蕴、专长领域与标志性
对于珠宝从业者、藏家或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全球顶级珠宝拍卖行不仅是珍稀珠宝流通的核心场景,更是判断行业趋势、确认珠宝价值的风向标。从几十万的彩钻到几千万的皇室古董珠宝,每年超千场珠宝拍卖会在这些机构的推动下展开,每一家拍卖行都有自己的历史底蕴、专长领域与标志性风格。以下这10大珠宝拍卖行,是所有“珠宝人”绕不开的行业坐标。
一、苏富比(Sotheby’s,英国):珠宝拍卖的“百年标杆”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拍卖行之一,苏富比自1744年创立起,就始终站在珠宝拍卖的前沿,如今已成为珠宝收藏领域的“品质代名词”。
苏富比的珠宝拍卖以“全年无淡季、专场规格高”著称,每年珠宝类拍卖会约25-30场,覆盖纽约、伦敦、香港等全球核心城市,没有单独的“亚洲专线”,而是将顶级珠宝资源平等投放到各市场。其代表性拍品堪称珠宝界的“传奇清单”:2017年拍出的15.38克拉“粉红之星”钻石以5.53亿港元刷新全球钻石拍卖纪录;2010年的“莫氏蓝钻”(The Blue Moon of Josephine)以4860万美元成交,成为当时最贵的蓝宝石;就连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的珍珠项链,也在苏富比拍出过超百万美元的价格。
苏富比的优势在于“全品类覆盖+顶级资源整合”,从古董皇室珠宝到现代设计师孤品,从大克拉彩钻到稀有彩色宝石,几乎每一场珠宝专场都能拿出“镇场级”标的。对于藏家而言,苏富比的拍卖不仅是交易场景,更是一次全球顶级珠宝的集中展示——能登上苏富比拍场的珠宝,本身就是品质与价值的双重认证。
二、佳士得(Christie’s,英国):“天价珠宝”的诞生地
1766年创立的佳士得,是苏富比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天价珠宝”的高频产出地,每年珠宝类拍卖会约15场,国际藏家关注度常年位居行业第一。
佳士得最擅长打造“明星拍品”,其代表性标的几乎都是行业内的“现象级事件”:1987年,31.06克拉的“温斯顿蓝钻”以1236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单克拉钻石价格纪录;好莱坞传奇女星伊丽莎白·泰勒的私人珠宝专场,总成交额超1.15亿美元,其中一枚33.19克拉的“巴鲁克钻石”以880万美元成交,成为整场焦点。这类“有故事、有流量”的珠宝,在佳士得的运作下往往能拍出远超预估价的价格。
佳士得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叙事+藏家连接”——它不仅卖珠宝本身,更卖珠宝背后的历史、人物与故事。比如伊丽莎白·泰勒的珠宝,佳士得会详细梳理每一件珠宝的来源、佩戴场景与背后的情感,让珠宝从“商品”变成“有温度的藏品”,这也是其常出“天价拍品”的关键原因。
三、菲利普斯(Phillips,英国):年轻风格的“破局者”
1796年创立的菲利普斯,原本以艺术品拍卖为主,近年在珠宝领域走出了一条“年轻化、设计化”的差异化路线,每年珠宝类拍卖会约8场,成为新锐藏家的首选之一。
菲利普斯的珠宝拍品以“现代艺术珠宝+设计师限量系列”为核心,很少出现传统的大克拉古董珠宝,反而更偏爱有创意的当代设计:比如荷兰设计师Tiffany & Co.的艺术珠宝系列、法国设计师Vhernier的极简风格宝石首饰,或是融合当代艺术元素的彩宝作品。这些拍品的价格未必是最高的,但风格足够鲜明,精准击中了年轻藏家“拒绝传统奢华、追求个性表达”的需求。
菲利普斯的亮点在于“新锐设计与拍卖的结合”,它打破了珠宝拍卖“越老越贵”的固有认知,让现代设计师作品与古董珠宝站在同一舞台上。对于年轻从业者而言,菲利普斯的拍场是观察珠宝设计趋势的最佳窗口——这里的成交数据,往往能反映出未来3-5年的珠宝审美走向。
四、宝龙/邦瀚斯(Bonhams,英国):小众品类的“隐藏王者”
1793年创立的宝龙(邦瀚斯),在大众认知中或许不如苏富比、佳士得响亮,但却是小众珠宝品类的“隐藏强者”,每年珠宝类拍卖会超10场,独特品类藏家基数庞大。
宝龙最擅长挖掘“冷门但珍贵”的珠宝:它曾成交过世界最大的天然珍珠之一——一枚重达27.85克拉的南洋白珠,最终价格超300万美元;2024年,一枚缅甸抹谷无烧鸽血红红宝石以超预估价5倍的价格成交,印证了其在彩色宝石领域的眼光。此外,宝龙的古董珠宝专场常出现欧洲贵族的家族传承珠宝,这些拍品往往存世量极少,却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宝龙的优势是“精准服务小众需求”,它不追求覆盖所有珠宝品类,而是把稀有珍珠、无烧彩色宝石、贵族古董珠宝等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对于有特定收藏方向的藏家而言,宝龙的拍场往往能找到其他拍卖行难以见到的“孤品”。
五、海瑞得(Heritage Auctions,美国):原石与稀有宝石的“交易中心”
1976年创立的美国海瑞得拍卖行,是北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珠宝拍卖机构之一,每年珠宝类拍卖会6场以上,尤其擅长宝石原料与稀有钻石交易。
海瑞得的核心优势在“源头资源”:它的拍场不仅有成品珠宝,更有大量未切割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原石,以及罕见的珍珠母宝石、亚历山大变石等小众宝石品类。比如2023年,一枚10.02克拉的未切割粉钻原石以120万美元成交,吸引了全球多家珠宝品牌的竞价——对于需要原料的珠宝商而言,海瑞得是直接获取优质宝石的重要渠道。
同时,海瑞得的美国本地藏家资源极其丰富,其珠宝专场的成交主体多为北美私人藏家与珠宝品牌,拍品风格更偏向“实用型奢华”,比如大克拉黄钻戒指、蓝宝石套装等适合日常或社交场合佩戴的珠宝,而非纯粹的收藏级古董。
六、中国嘉德(China Guardian,中国):古董珠宝的“学术派”
1993年创立的中国嘉德,是国内最早涉足珠宝拍卖的机构之一,每年珠宝类拍卖会5-8场,最核心的优势是“中国古董珠宝板块”,学术背景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中国嘉德的珠宝拍场,总能见到其他拍卖行难以复制的标的:比如明清宫廷首饰,包括乾隆时期的金嵌珍珠点翠凤冠、慈禧时期的翡翠手镯;或是近现代名家的首饰设计稿,比如 Cartier为民国名媛定制的翡翠项链设计原图。这些拍品不仅有珠宝本身的价值,更有极高的文物与学术价值,每场拍卖都会搭配详细的文献资料与鉴定报告,让收藏变成“有据可依的文化行为”。
对于专注中国珠宝历史的从业者而言,中国嘉德是绕不开的平台——它不仅成交珠宝,更在梳理中国珠宝的发展脉络,很多关于明清珠宝工艺、材质的研究,都以嘉德的拍品为样本。
七、保利拍卖(Poly Auction,中国):亚洲珠宝的“流量平台”
2005年创立的保利拍卖,如今已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与珠宝拍卖平台之一,每年珠宝类拍卖会8-10场,2024年珠宝专场总成交额突破10亿元,成为国内珠宝拍卖的“头部力量”。
保利的珠宝拍卖以“亚洲市场需求为核心”,拍品涵盖翡翠、和田玉等中国传统珠宝,以及适合亚洲藏家审美的彩色宝石、珍珠首饰。比如2024年的“缅甸翡翠专场”,一枚玻璃种帝王绿翡翠蛋面戒指以1.2亿元成交;同年的“南洋珍珠专场”,一套10颗正圆白珠项链以3800万元落槌。同时,保利也会引入国际顶级珠宝品牌的作品,比如 Van Cleef & Arpels的Alhambra系列、Bulgari的Serpenti系列,形成“传统+国际”的双轨布局。
保利的优势在于“本土化运营+规模效应”,它更懂亚洲藏家对“色、种、水”的要求,也能通过庞大的客户群体实现高成交率,对于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珠宝品牌而言,保利是重要的展示与交易渠道。
八、多洛希姆(Dorotheum,奥地利):欧洲皇室珠宝的“博物馆”
1707年创立的多洛希姆,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拍卖行之一,每年珠宝类拍卖会约6场,以“古董珠宝和皇家珠宝”闻名,欧洲贵族珠宝出镜率常年位居行业第一。
多洛希姆的拍场仿佛是欧洲皇室珠宝的“巡回展”: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珍珠项链——这是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曾佩戴过的藏品,最终以280万欧元成交;或是波旁王朝的钻石胸针,镶嵌7颗总重15克拉的老矿式切割钻石,见证了法国皇室的兴衰。这些珠宝不仅材质珍贵,更承载着欧洲的宫廷历史,每一件都有详细的家族传承记录。
对于喜欢欧洲古董珠宝的藏家而言,多洛希姆是“朝圣之地”——这里的珠宝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欧洲贵族文化的实物载体,其成交价格往往包含了历史与文化的双重溢价。
九、阔乐(Koller Auctions,瑞士):高净值珠宝的“筛选专家”
1958年创立的瑞士阔乐拍卖行,是瑞士最大的拍卖行,在珠宝领域尤其擅长“欧洲古董珠宝与高净值珠宝藏品的甄选与定价”,每年珠宝类拍卖会场次不多,但单场成交质量极高。
阔乐的代表性拍品有两大类型:一是欧洲古董珠宝,比如20世纪早期Art Deco风格的钻石蓝宝石项链,这类拍品的工艺与设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二是稀有宝石藏品,比如天然哥伦比亚祖母绿钻戒——哥伦比亚木佐矿区的祖母绿本身就是“宝石中的奢侈品”,阔乐能筛选出颜色、净度、重量都达标的顶级货品,2023年一枚5.01克拉的木佐祖母绿钻戒以180万美元成交,符合其“高净值”定位。
瑞士作为全球珠宝交易的核心地区之一,阔乐的定价体系极具参考价值——它给出的预估价往往接近珠宝的真实市场价值,很少出现“虚高”或“低估”的情况,因此成为很多藏家判断珠宝价值的“基准线”。
十、塔加(Tajan,法国):小众设计的“艺术殿堂”
1976年创立的法国塔加拍卖行,是法国小众高定珠宝的“专属舞台”,每年珠宝类拍卖会场次不多,但“小众设计与艺术性拍品”占比超过80%,成为法国独立设计师的重要推广平台。
塔加的拍场很少出现大克拉商业珠宝,反而充满了“反传统”的设计:比如法国设计师Alexis Bittar的树脂宝石首饰——用彩色树脂模拟宝石质感,搭配银质底座,价格虽不高却充满艺术感;或是独立设计师Valérie Messika的“无爪镶”钻石项链——打破传统珠宝的镶爪束缚,让钻石仿佛悬浮在空中。这些拍品的核心价值不是宝石大小,而是设计的创意与艺术性。
对于追求“与众不同”的藏家而言,塔加是发现“宝藏设计师”的地方——很多法国独立设计师的作品,都是从塔加的拍场开始被市场认知,最终成为小众珠宝领域的“爆款”。
结语:10大拍卖行,代表10种珠宝收藏的打开方式
这10大珠宝拍卖行,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只有“定位之别”:苏富比、佳士得代表着珠宝拍卖的“顶级资源”,菲利普斯、塔加瞄准“年轻与设计”,中国嘉德、保利聚焦“本土文化”,多洛希姆、阔乐守护“历史与品质”,宝龙、海瑞得深耕“小众与源头”。
对于珠宝人而言,了解这10大拍卖行,本质是了解珠宝收藏的多元维度:珠宝可以是投资品、可以是艺术品、可以是历史载体、也可以是个性表达。每一家拍卖行都在讲述不同的珠宝故事,而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珠宝行业的丰富生态——无论你是从业者、藏家还是爱好者,读懂这些拍卖行,就读懂了珠宝收藏的一半逻辑。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