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中日之间这事儿,有点意思了,本来以为还要僵持一阵子,没想到日本那边先有点坐不住了。急匆匆地决定派个高层官员过来,这背后图的是什么?据说,要是咱们这边之前发的那几条“提醒”不收回去,日本可能要面对高达2。2万亿日元的损失。
最近中日之间这事儿,有点意思了,本来以为还要僵持一阵子,没想到日本那边先有点坐不住了。急匆匆地决定派个高层官员过来,这背后图的是什么?据说,要是咱们这边之前发的那几条“提醒”不收回去,日本可能要面对高达2。2万亿日元的损失。
日本广播协会公开了消息,说是日本外务省那位管亚洲和大洋洲事务的头儿,金井正彰,要来中国。来的时间点很微妙,就在咱们这边接连发声之后。他计划要见的,是我们外交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刘劲松司长。
这趟行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是来叙旧的。
事情的起因,大家可能也听说了,就是日本那位叫高市早苗的官员,在台湾问题上说了不该说的话。咱们这边给了她时间,希望她能认识到问题,出来道个歉,把话说清楚。可人家呢?硬挺着不吭声,似乎觉得这事儿能就这么糊弄过去。
不道歉,不认错,那这事儿就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咱们这边的动作很快,也很有层次。先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了个提醒,让在日和计划去日本的中国公民注意安全。紧接着,文化和旅游部也发了类似的提醒,让大家近期先别去日本旅游。然后,教育部也跟上了,发布留学预警,建议大家谨慎考虑去日本留学的事。
这三条提醒,一条接一条,分量可不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建议”了,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几条提醒吗?有这么大威力?
当然有!这背后影响的是人来人往,是实打实的消费。你想想,官方都这么说了,本来计划去日本旅游的人,是不是得掂量掂量?已经在日本的游客,会不会觉得心里不踏实,想着早点回来?那些准备把孩子送去日本留学的家庭,是不是也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这些连锁反应一旦形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直接的。
日本自家媒体也看得很明白。共同社就引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估算,说如果中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的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2。2万亿日元,这个数字换算一下,差不多能让日本的GDP掉下去0。36个百分点。
这还只是旅游业这一块儿,就已经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日本怕的,其实不光是眼前这点旅游收入。他们更担心的是后续。
大家别忘了,旅游、留学这些只是人员往来的一部分。如果关系继续这么僵下去,咱们手里能用的牌还有很多。日本非常依赖我们的一些关键资源,像稀土。再他们每年向我们出口大量的水产品和各类商品。
这些要是都受到影响,那损失就不是2。2万亿日元能打住的了。
更要命的是,日本经济本身就不太景气。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7到9月的GDP换算成年率是下降了1。8%。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是中日经贸关系再出点大问题,那对他们来说真是雪上加霜。高市早苗闯的这个祸,到头来可能需要整个日本来买单。
这次派金井正彰过来,说是来“说明情况”,其实就是来“灭火”的。
根据日媒的说法,金井正彰这次来,准备向我们解释,说高市早苗的话不代表日本政府的一贯立场。他还想传达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即使双方有分歧,也不要影响人员交流”。
这话翻译一下,其实就是想把人和事分开。意思是“我们的人说错话了,但那是她个人的问题,你们可别因为这个就不让我们做生意,不让中国人来花钱啊”。
他们想的是保住“生意”,但咱们这边要的是“态度”。
想让这事儿过去,光靠派个人过来解释几句,恐怕是不够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高市早苗本人必须出来道歉,日本政府也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重申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台独”行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只是想耍嘴皮子,糊弄一下,那这趟恐怕是白来了。
最后想说的是
这件事发展到这一步,主动权其实已经不在日本那边了。咱们的态度很明确,想谈,大门开着,但必须带着诚意来。你觉得,这次日本派人过来,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还是又想来耍什么花招,蒙混过关呢?
来源:黑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