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熄灯:苏炳添“基因筛选”让12岁孩子跑进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1:19 1

摘要:2025年9月27号,全运会男子4×100米决赛结束,广东队拿到冠军,成绩是38秒01,苏炳添跑第一棒,起跑反应为0.151秒,交接时领先对手三米,冲线后他没有跳跃也没有呼喊,转身向看台挥手,这是他最后一场比赛,颁奖时他把金牌亲手挂到一位18岁小队员脖子上,第

2025年9月27号,全运会男子4×100米决赛结束,广东队拿到冠军,成绩是38秒01,苏炳添跑第一棒,起跑反应为0.151秒,交接时领先对手三米,冲线后他没有跳跃也没有呼喊,转身向看台挥手,这是他最后一场比赛,颁奖时他把金牌亲手挂到一位18岁小队员脖子上,第二天就宣布退役。

退役后他没有闲着,去了暨南大学担任体育学院院长,现在正带领团队进行一个秘密项目,叫做“短跑基因筛选与动作优化”,他们用3D摄像机拍摄了两千多组青少年跑步的数据,编写出中国第一本《短跑技术解剖图谱》,过去教练靠经验挑选运动员,如今他们依靠数据做判断,比如髋关节前倾角度要超过12.5度,摆臂和蹬地的时间差要在0.08秒以内,目前已经选出12名14岁以下的孩子,百米成绩都突破10秒30,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

晚上实验室的灯常常亮着,年轻教练们围着屏幕讨论参数,有人发现那些爆发力不太强但节奏稳定的孩子,只要调整一下起跑时的身体角度,二十米加速就能提高百分之十七,这和过去那种“力气大才能跑得快”的老想法完全不同,苏炳添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东京奥运会上起跑的瞬间,另一张是他和一个小学生击掌的画面,他从那个自己冲过终点的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寻找冲线机会的人。

广东队的新梯队开始用数据建立档案,内部管这叫“9秒80计划”,外人只知道他们训练方法更科学,其实背后用的是苏炳添从2015到2021年的全部训练记录和身体数据推出来的模型,团队想把他那种“大脑反应稍慢但能自动调整”的能力变成具体训练指令,而不是让年轻队员单纯模仿他的动作。

最近他常去广州的中学讲课,讲的内容总是一个样,说你不是在跑一百米,你是在优化一套系统,他不提自己破纪录的事,只告诉学生怎么从髋部、脚底和重心转移这三个地方拆开算那零点零一秒,有老师偷偷记下,他讲完课就蹲在操场边上,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学生起跑时身体投影的轨迹。

全运会闭幕式上播放了他的生涯集锦,最后一幕是新队员抱在一起庆祝,闪光灯又亮起来,这次没人再为他一个人而闪,实验室的数据库还在不断加新名字。

来源:君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