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上海将现初霜冻,局部有薄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3:01 1

摘要:寒潮席卷大江南北。昨天半夜前后,冷空气前锋已经抵达上海,本市风力明显增大,偏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江沿海地区6级阵风7~8级。

寒潮席卷大江南北。昨天半夜前后,冷空气前锋已经抵达上海,本市风力明显增大,偏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江沿海地区6级阵风7~8级。

气温下行,目前本市寒潮和大风两蓝预警高挂。白天天空阴沉,气温也只降不升,10时全市气温在14~15℃之间,傍晚之后将逐渐降至10℃以下。

北风阵阵,风寒效应明显,体感变得阴冷。请及时添衣保暖,注意防范大风影响。

上海周三、周四郊区仅0~2℃。冷气团控制下,周二天空放晴,气温更低,全天气温仅有4~10℃。风力依然较大,是冬日的体感了。

周三和周四的早间,是本轮寒潮影响下气温最低谷。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在4℃左右,郊区仅0~2℃,局部有薄冰,大部郊区将出现初霜冻。

周四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气温逐日回升,周后期最高气温又可接近20℃。

【服务推荐】

“随申办市民云”APP实时查询七天内天气情况

实时掌握天气情况,让出行更便利!

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点击首页上方的天气预报显示条→进入“随申气象台”服务后,支持实时查询未来天气情况,掌握更多天气资讯!

全国天气趋势

预计未来一周,本次冷空气过后,还会有两次冷空气影响。分别是19至20日和24日,来看具体预报。

预计17日至18日,黑龙江东北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贵州、江汉大部、云南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日平均或最低气温,下降6至10℃。

其中,重庆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和东部、江淮东部、江南北部、广西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10至12℃。安徽南部局地,降温可超过14℃。

19日凌晨,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北中部一带。

19至20日,受补充弱冷空气影响,华北及东北地区还将有2至4℃降温,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局地达6至8℃。

24日后,又一股冷空将影响北方地区。上述地区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温8℃左右。

降水方面

预计今天(17日),雨雪天气有所减弱。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河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雪(5至9毫米)。

【服务推荐】

如何查询当前各区雨量情况?

上“随申办市民云”APP的“实时雨量”服务,上海全市雨量实时知晓!

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首页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雨量”→点击“实时雨量”进入服务页面后,即可查询。

寒潮来袭

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进入高发期

如何科学应对降温?

为此,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等承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特别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科学“三防”,健康过秋冬。

精准保暖,这些部位要“防寒”

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要特别防护:颈部受凉易致头痛、肩颈僵硬,早晚可戴围巾保暖;腹部受寒易引发腹泻,可穿高腰款式的下装,寒冷时也可在内衣外面贴上暖宝宝;脚踝受凉易致感冒、关节痛,天冷时不要露脚踝,睡前可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肩部受凉易诱发肩周炎,可穿防风外套或戴薄款护肩;膝盖怕冷,会让一些人的“老寒腿”加剧疼痛,天冷时可穿加绒打底裤,运动时戴护膝,避免久蹲,减少膝盖压力;腰部受寒可能导致腰酸乏力,可穿收腰外套或系宽腰带,久坐后用手搓热后腰。

【服务推荐】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就医,没带医保卡如何看病?

上海医保参保人,如在上海就医时没带医保卡,可刷“随申办市民云”APP中的“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医保结算,实现医保卡脱卡支付。

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步骤如下↓

实名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点击“办事”频道→点击“医疗付费一件事”进入服务页;

首次使用时,点击“同意协议并激活”→扫脸认证→确认信息后,即可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服务;

细节入手,日常生活要“防感”

当前正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主动戒烟,同时也要减少家庭油烟刺激;及时关注气温变化,降温要适时添衣,早晚的温度较低,外出时别忘了带好外套、围巾等防风防寒;每天多饮温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增强免疫力。此外,可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自我管理,特殊人群要“防病”

“三高”等慢病人群,此时节更要做好健康管理,牢记“三防”:一防血压波动,如有头晕、头痛或血压突然升高,及时就诊;二防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容易因饮食增加、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升高,适当增加室内活动,注意监测血糖水平;三防血脂异常,天冷容易管不住嘴,暴饮暴食等容易升高血脂,要做到饮食有节,科学进补。

同时,寒冷天气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卒中等问题。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一定要避免寒冷刺激,及时纾解不良情绪;饮食清淡,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保持运动习惯,老年人可适当步行,试试太极拳、木兰操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服务推荐】

如遇突发情况

在没有带医保卡的情况下如何带孩子就医?

本市儿童医保患者由直系亲属,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成功申请“亲属随申码”后,被申请人挂号、付费时扫“亲属随申码”,医保部分会通过亲属的医保账户支付。

另外,最近正值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人的餐桌上少不了柿子的身影。很多喜欢吃柿子的人,更是开启狂炫模式。但是过量食用柿子,很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除了不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食用柿子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选熟透的柿子

不要和这些食物混吃

不空腹吃

柿子应该怎么吃?医生说,尽量选择熟透的柿子,不要空腹吃,一次别吃得太多,去皮食用,问题不会太大。味道越涩的柿子,鞣酸含量越高,尝起来发涩的柿子建议别吃。

空腹食用柿子极易形成结石性团块,形成柿石症,出现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甚至会导致胃穿孔和出血。

不要和太酸的食物一起吃

柿子不宜同含果胶、鞣酸较多和酸性水果同食,如黑枣、酸枣、山楂、橘子、猕猴桃等,也不宜和醋一起食用,这样吃易出现胀气、结石的问题。

吃柿子山楂这些季节限定的食物时,避免跟鱼、虾、蟹、肉类、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同时吃。两者在胃酸作用下更容易凝固成块形成结石。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功能不好或有胃肠道疾病及相关手术史的人群,最好不食用。

贫血和糖尿病患者慎食

柿子含鞣酸,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

柿子的含糖量比较高,而且多为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柿子。

医生建议,若是吃了柿子山楂后感觉胃不舒服或是肚子痛,可以喝些苏打水或是吃些碳酸氢钠片。较小的胃结石,连续服用数天至数周后,胃结石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若是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此外,医生提醒:即便健康人群也不要贪多,每天1-2个足矣。

【服务推荐】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约接种疫苗?

市民朋友可以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查询接种门诊信息或预约接种。操作步骤如下↓

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首页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智慧接种”→点击“智慧接种”进入预约页面;

点击页面右上方的“⊕”→点击“手动添加受种者”→填写受种者个人信息,完成绑定受种人;

选择受种者需要预约的疫苗、接种点信息后,点击“下一步”→选择受种日期和时间;

确认受种者信息、接种点、预约时间、预约疫苗信息后,点击“提交”,完成预约。

文章内容和配图来源:随申办综合自东方网、上海天气、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杭州日报、长江日报、新民晚报等。转载和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市民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