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查玉喜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近期取得的阶段性新成效、新成果,对学校设立诗学研究中心三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举办诗学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期待诗学研究中心持续深耕诗学研究,创作
海报新闻记者 邓云峰 济南报道
11月13日至14日,山东财经大学第三届诗学研讨会在济南舜耕校区、乡村振兴学院召开。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查玉喜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近期取得的阶段性新成效、新成果,对学校设立诗学研究中心三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举办诗学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期待诗学研究中心持续深耕诗学研究,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努力建成国内最具魅力的诗学文化研究基地。
开幕式上,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文强,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吉狄马加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了诗学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充分肯定山东财经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期盼继续与诗学研究中心合作,在诗歌创作、诗学研究、诗歌美学传承等方面做出新贡献。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诗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啸尘汇报了诗学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山东文艺出版社社长、《万松浦》杂志主编徐迪南,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超为“《万松浦》杂志读者俱乐部”揭牌。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炜向山东财经大学赠送长诗《爱琴海日落》《在路上》手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江河向山东财经大学赠送诗歌《寂静》《星期日的钥匙》《纸上的秋天》《核按钮》手稿。
查玉喜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张炜、欧阳江河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后,在诗学研究中心诗学讲堂举行了“长诗的体制、形式与当代性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著名诗人、批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唐晓渡主持,与会嘉宾围绕研讨会主题各抒己见,畅谈对长诗研究的真知灼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11月14日,在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大讲堂,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继续进行讨论,气氛热烈。大家对长诗讨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现代长诗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变、数理思维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当代性框架下长诗写作的当代意义与挑战等问题深入探讨,见解深刻,发人深思。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