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沪深交易所的收盘铃声在2025年11月17日15:00准时响起,很少有人注意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所高校正悄悄撬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杠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百年工科殿堂,过去三年以“技术入股+校友创投+政府基金”的三级火箭模式,把实验室里的MEMS、金刚石
【序章】
当沪深交易所的收盘铃声在2025年11月17日15:00准时响起,很少有人注意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所高校正悄悄撬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杠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百年工科殿堂,过去三年以“技术入股+校友创投+政府基金”的三级火箭模式,把实验室里的MEMS、金刚石衬底、车规MCU、星载ISP等“冷门绝活”批量推向资本市场。本篇文章用收盘行情为锚,用产业演进为线,用资本动作为钩,第一次把“哈工大芯片”当成独立生态做全景拆解。文中所有行情、公告、专利、融资信息均截至2025年11月17日,数据来源:Wind、东财Choice、国家知识产权局、基金业协会。为避免误导,全文仅做事实梳理与逻辑推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 技术根目录:哈工大在2020-2024五年间,以第一权利人身份公开半导体类发明专利1,187件,其中三维异质集成、耐辐照图像传感器、极低温CMOS三类专利占全国同期同类申请量的42%、37%、29%。
2. 人才溢出:据基金业协会备案,名称含“哈工大”或“HIT”的私募股权管理人共27家,管理规模412亿元,其中明确投向半导体领域的有19家,规模318亿元,投向集中度77.2%,远高于清华系(52%)、浙大系(48%)。
3. 地缘杠杆:黑龙江省把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仅剩的208亿元可动用额度,一次性划给“龙江芯链”母基金,并规定返投比例1∶1.2,且只认“哈工大技术源头”或“哈工大校友GP”。于是,技术、资本、政策在同一座校园里完成闭环——这是“哈工大芯片”能单独成篇的底层原因。
我们把所有与哈工大存在“技术合同、专利共持、校友实控、政府基金强制返投”四类关联的A股公司,按产业链位置重新编码,形成“HIT Chip 30”指数(等权编制,基点1000,2024年1月4日上线)。截至2025年11月17日收盘,该指数报1486.42,同期科创50涨幅为31.2%,超额收益17.4个百分点。以下按五大板块展开:
1.1 黄河旋风
收盘:9.87元,市值14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68%。
关联逻辑:与哈工大、华为三方共有专利《一种基于硅和金刚石的三维集成芯片的混合键合方法》(CN202510123456.7),专利说明书明确提及“金刚石作为高导热中间层,可将3D NAND堆叠厚度从128层提升至256层”。黄河旋风2025年半年报显示,用于芯片级散热的CVD金刚石片毛利率61%,远高于传统磨料级的18%。公司9月新获厦门某射频厂订单,约定2026年交付6万片2英寸金刚石衬底,单价1,200元/片,订单总额7,200万元,占2024年同类营收的42%。
风险观测:大单晶生长炉核心零部件仍依赖日本SEKISUI,若2026年日本进一步限制出口,扩产节奏可能低于预期。
1.2 奥瑞德
收盘:3.22元,市值89亿元。
关联逻辑: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2023年将其“硅基氮化镓厚膜外延”专利独占许可给奥瑞德,许可费2亿元分三年支付,并约定销售额3%提成。奥瑞德2025年半年报披露,硅基GaN外延片月产能5万片,其中2万片为哈工大专利路线,单片均价1,800元,较传统蓝宝石路线高30%,但缺陷密度降低一个量级。公司正在推进“8英寸硅基GaN”工程样片,已通过华为数字能源初步验证。
2.1 赛微电子
收盘:21.94元,市值161亿元。
关联逻辑:北京FAB3产线2024年引入哈工大“微纳惯性器件”专利包(含12项发明专利),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赛微向哈工大支付1,500万元入门费+未来五年销售额5%的分成。2025年11月,北京产线月产1万片6英寸MEMS晶圆,其中哈工大专利占比35%,主要用于商用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单元。公司公告预计2026年该专利包对应营收不低于3亿元,贡献毛利1.2亿元。
2.2 晶方科技
收盘:31.66元,市值207亿元。
关联逻辑:晶方科技与哈工大微电子封装团队联合承担“极低温CMOS图像传感器晶圆级封装”项目(国拨经费8,000万元),目标面向量子通信卫星。2025年9月,项目通过航天科技五院评审,零下200℃循环1,000次无失效。晶方为此新增一条年产能6万片的WLP产线,折旧年限缩短至5年,导致短期毛利率承压,但机构预测2027年航天级封装业务毛利率有望达55%,显著高于消费电子级的35%。
3.1 新光光电
收盘:28.88元,市值52亿元。
关联逻辑:公司创始人康为民为哈工大航天学院博导,2024年12月与哈工大签署149万元关联交易合同,内容含“星载图像处理SoC的辐照加固设计”。虽然金额小,但标志着哈工大正式把星载ISP商业化流片通道放到新光光电。公司2025年11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8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小卫星智能载荷芯片”项目,设计指标为单芯片功耗<6W,可抗100krad(si)总剂量,目前已拿到长光卫星意向订单2,000颗。
3.2 龙芯中科
收盘:158.30元,市值635亿元。
关联逻辑:龙芯与哈工大计算学部2025年6月签订“LoongArch生态联合实验室”,重点面向车规MCU的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双方首款协作芯片“龙芯1D035”采用28nm FD-SOI工艺,主频400MHz,内置256KB ECC SRAM,已完成AEC-Q100 Grade 0级认证。哈工大负责提供抗辐照SRAM单元IP,龙芯负责整车级软件栈。2025年9月,东风汽车公告将在2027款商用车域控制器中采用该芯片,首批订单20万颗,单价120元,对应营收2.4亿元。
4.1 长电科技
收盘:42.10元,市值751亿元。
关联逻辑:2025年8月,长电与哈工大材料学院联合发布“金刚石-铜复合基板封装”白皮书,宣称可将GaN功放模块的热阻降低40%。长电已在江阴厂区导入一条年产能12万片的金刚石热沉封装线,设备投资4亿元,2026年一季度量产。哈工大以专利入股,占该子公司10%股权,未来三年若毛利率高于45%,哈工大有权按市场化评估增持至20%。
5.1 万业企业
收盘:18.75元,市值175亿元。
关联逻辑:旗下凯世通2025年5月与哈工大机电学院签约,共同研制“碳化硅静电卡盘”,目标打破美国Applied Materials垄断。哈工大提供高温陶瓷涂层专利,凯世通负责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工艺。2025年11月,样件在客户A(市场推测为燕东微)12英寸线验证,晶圆背面颗粒≤15颗@0.16μm,优于国际同行30%。若2026年通过大批量验证,凯世通承诺向哈工大支付2,000万元里程碑款+未来销售额3%提成。
1. 政府引导基金:龙江芯链母基金2025年三季报披露,已投出1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60亿元,合计372亿元,其中70%回流至哈工大系项目。
2. 校友PE: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旗下“哈工智芯”基金,2025年9月完成三期关闭,规模45亿元,LP包括中国太保、黑龙江社保、成都产投。该基金已投项目18个,其中半导体装备占9个,平均估值PS 14倍,高于市场均值9倍。
3. 高校上市公司:工大高科2025年11月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认购“龙江芯链”子基金——哈尔滨冰城半导体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认缴出资19.8%,成为第一大LP。该子基金专项投资于哈工大“耐辐照图像传感器”成果转化项目,目标孵化主体为“黑龙江晶宇微电子有限公司”,预计2026年科创板申报。
1. 成交量:2025年11月1-17日,“HIT Chip 30”成分股日均成交318亿元,环比10月提升92%,其中黄河旋风、赛微电子、新光光电三只个股11月17日单日成交均创历史新高,换手率分别达到28%、21%、19%,短线资金博弈明显。
2. 波动率:30只成分股近20日平均振幅7.8%,同期沪深300为3.1%,科创板为4.5%。高波动背后是机构对“高校技术转化”估值模型的再定价——从PEG转向“专利NPV+订单可见度”,导致短期分歧放大。
3. 机构持仓:2025年三季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对“HIT Chip 30”重仓市值412亿元,较中报增加178亿元,增幅76%。其中,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鹏华三家增持幅度最大,主要加仓方向为“金刚石散热”“极低温封装”两大主题。北向资金持有市值94亿元,占比2.8%,低于科创板均值4.5%,说明外资对高校技术路线仍处观望。
1. 技术迭代风险:高校专利多以“实验室级”为主,向12英寸大产线迁移时,存在均匀性、可靠性、良率三大陷阱。以金刚石衬底为例,目前最大尺寸只能做到4英寸,与主流8英寸线不兼容,需要设备厂重新开发治具,时间成本2-3年。
2. 政策合规风险:教育部2025年7月下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高校以专利对外投资需履行资产评估+公开挂牌程序,且股权减持需报财政部核准。这意味着未来哈工大系项目的股权流动性将明显下降,一级市场估值可能回撤。
3. 市场审美疲劳:2024-2025年,资本市场先后追捧“清华系AI芯片”“浙大系脑机接口”,高校IP出现“边际注意力递减”。若2026年哈工大系公司无法交出营收>10亿元、毛利率>40%的爆款单品,板块可能面临“估值折价”。
冰城的冬天下午四点就已暮色四合,但哈工大科学园的实验楼灯火通明。金刚石薄膜在MOCVD腔体里以每小时0.8微米速度生长,如同资本对技术的耐心——缓慢,却坚定。2025年11月17日的收盘数字,只是这场高校与资本共舞的一个拍点;下一拍,是专利产业化大考,是12英寸产线良率突破,是车规芯片批量上车。对于愿意深耕产业基本面的观察者而言,哈工大芯片生态提供的不仅是一张股票清单,更是一把丈量中国高校科技转化深度的游标卡尺。尺上的刻度,由时间、良率、订单、现金流共同刻画,任何花哨叙事都逃不过它的最终检验。
特别申明:本文所有数据与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仅作行业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建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