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销量暴跌25%,经典款在奥特莱斯滞销,品牌还能翻身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35 1

摘要:Gucci在2024年掀起的战略大调整,将奢侈品的“高端”标签重新抛向公众,却给行业和品牌内部带来深刻反思。

Gucci在2024年掀起的战略大调整,将奢侈品的“高端”标签重新抛向公众,却给行业和品牌内部带来深刻反思。

这场变革不是简单的市场调整,而是对“奢侈品”核心价值的再定义。

以往靠扩张和低价促销积累的“快奢”模式正慢慢失去吸引力,那些曾经辉煌的数字,现在变成品牌困境的镜子。

品牌的未来,不在于卖得多、折扣率高,而在于被真正理解和珍藏。

变化背后的深层逻辑

Gucci的策略重心,从短期的市场份额追逐,逐步转向“稀缺性和高端品质”的塑造。

从奥特莱斯渠道由35%压缩到20%,意味着品牌试图切断“快销和低价”的渠道锚点,重新塑造奢侈品的价格等级。

这一动作不只是价格调整,更是品牌高端形象的底线保护。

推行"Artisan Lab"手工坊系列,单品相比常规线高出40-60%的价格,彰显出品牌对“工艺”和“稀缺”的重视。

这种转型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品牌对市场、消费者心智的深度重塑。

贵重的工艺和限量的产品,可能习惯被认为是“表象措施”,但背后隐藏的是Gucci品牌对“价值传递”的重新认知。

令人关注的是,从市场反馈来看,Gucci 自身的转型虽有点滴成效,但离“重塑高端”仍有距离。2024年Q2数据显示,Gucci中国区全价产品同比增长8%,看似喜人,但品牌调研中“高端”标签选择率较2020年下降19%,说明受众认可度还未有实质性提升。

或者说,品牌的投入还不足以扭转消费者的“价值认知优先级”。

市场趋势为转型提供参照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表现,提供了一个“价值认知”的重要参照。

Gucci中古款价格回升12%,说明尚有人愿意为“经典”买单,但新品转售贬值率高达58%,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于“新货的价值迅速稀释”已经非常敏感。

这是品牌必须面对的现实:不管价格再高,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能不能长久拥有价值,或者说,品牌需要让“传承感”成为他们场景中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贝恩咨询的调研揭示:47%的中国Z世代消费者更看重品牌的传承故事。

这不是简单的“品牌文案”,而是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奢侈品若不能传递“文化符号”和“历史价值”,很快就会被视为“浮云”。

这也是Gucci不能忽视的信号:仅仅通过新奇设计或渠道变革,无法解决“品牌核心资产”的流失。

行业竞争新局

行业的洗牌愈发激烈。

LVMH跑得更快,宣布投入3亿欧元建立“元宇宙工坊”,数字化、技术融入成为制胜关键。

而Gucci的应对似乎更偏向“传统工艺”和“环保材料研发”。

虽然这些努力方向正确,但恐怕还远远不能解决消费升级带来的“认知差距”。

爱马仕的“稀缺性战略”依旧有效:强化工艺数字化、加大工匠培养、推行高端会员体系。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对传统优势的坚持和深耕。

相比之下,Gucci的策略仍在“探索”与“试错”之间摇摆。

工艺系列的产能,只能满足2%的需求,说明品牌尚未能将“个性化”与“规模化”结合起来。

这是品牌转型的最大难题: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阵痛中的“高端”试水

Gucci的动作可以视为“高端”战略的破局:关闭部分奥特莱斯,提升旗舰店“文化沙龙”形态,试图以“体验”取代“折扣”。

但市场反馈告诉我们,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还缺乏信任——“高端”的标签还在模糊,这次调整只是敲门砖。

区块链溯源、环保材料、工艺数字化这些技术创新,虽然代表未来趋势,但在消费者的“感知”上还不够强烈。

只有那些“被看见、被认可、被稀缺”的产品,才能真正切中他们的心。

未来的隐忧

欧盟即将出台更严格的“配货”限制法规,让奢侈品渠道和销售格局再一次改变。

在这个变动中,Gucci、爱马仕等品牌都将面临“渠道重构”的考验。

Gucci在技术应用上,虽有所作为,但仍显“步履维艰”。

其区块链追溯目前仅覆盖30%的供应链,说明线上AI技术、供应链管理还在“试验”阶段。

同时,全球区域市场表现差异明显。

中东市场增长27%,但中国境内购买占比回升到65%。

这反映出在中国,品牌除了追求“高端形象”,还必须应对“政策监管+消费者口味变化”的双重考验。

这种策略的调整,没有简单一刀切的方法,只有深扎本土市场的理解和精细布局。

结语:必然的困境,等待创新的突破

Gucci的转型虽有策略上的“调整”,但依然像在“油锅里煎熬”。

市场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消费者的认知也更碎片、更理性。

品牌只有真正做到“以价值输出文化”,才可能在未来赢得那份长久的尊重。

品牌变革的核心不是少走弯路,而是在于坚持传递那些无法用价格衡量的价值。

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在沉迷扩张的情况下,持续维护“奢侈品”的根本。

我反问:你认为品牌能靠短期的回头客和浮动的销售指标,走得远吗?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价值从未被快速复制,也绝不会被轻易抹去。

这场转型的迷局,似乎告诉我们,“奢侈品的价值”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用时间和文化塑造的。

而这一点,或许也是Gucci未来能否逆转颓势的唯一钥匙。

来源:简单圆月PsNy8U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