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活动预告】青年之光百期特别活动|致敬王正敏院士从医执教七十周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07 1

摘要:本次百期特别活动,上半场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胡华忠副书记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燕教授致贺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钱飚书记、周行涛院长致辞,王正敏院士发言,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主持,共话医学传…

01

第一百期内容抢鲜看

“青年之光”系列学术论坛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双一流”办公室、科创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论坛,于建院70周年及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旨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激励和培养青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十九期,活动反响热烈。

2025年11月18日(周二)“青年之光”系列学术论坛将迎来 第100期特别活动,同时庆祝 王正敏院士从医执教70周年。活动由耳鼻喉科协办,于 13:30在医院 门诊六楼中心会议室举行,线上直播于 14:30开启。

七十年春秋,王正敏院士以仁心为灯、以学识为梯,照亮中国耳鼻喉科学的攀登之路,点燃无数青年医者心中的信念与梦想。“青年之光”在这份传承中生长,闪耀青年榜样力量。

本次百期特别活动,上半场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胡华忠副书记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王燕教授致贺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钱飚书记、 周行涛院长致辞, 王正敏院士发言,耳鼻喉科主任 李华伟教授主持,共话医学传承与青年力量; 下半场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戴朴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梁勇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时海波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红群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 崔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章德广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吕俊博士、 张允钟博士主讲,由 莫晓芬副院长、 舒易来副院长主持。

一百期“青年之光”,是知识的延展,更是精神的传承;七十载从医岁月,是医者仁心的注脚,更是青年前行的方向。欢迎全国同道积极参与,让理想、创新与信念照亮未来的医学征途!

02

第一百期会议日程

03

观看方式

▍线下会议地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汾阳院区

门诊6楼 中心会议室

▍线上观看方式:

电脑端:输入网址:http://live.globalstar.org.cn/v1/live/albums/204

04

第一百期特邀嘉宾

王正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

在保护和重建神经功能的耳外科、颅底肿瘤显微外科、人工耳蜗医学和研发转化国产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明显提高了聋残人复聪率和耳神经-颅底疾病治愈率,使我国在该领域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科技进步奖国家级3项和省部级奖、教学奖和专利多项;

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医德楷模、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市劳模等荣誉称号;任职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

05

第一百期主讲嘉宾

戴朴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梁勇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时海波教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红群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崔勇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章德广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吕俊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张允钟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06

第一百期主持嘉宾

李华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莫晓芬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舒易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07

第九十九期“青年之光”学术论坛上半场由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朱政副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何家欣副教授主讲,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季芳主持。

朱政副教授分享

朱政副教授的报告题为《症状管理分析技术的进展与范式变革:从对症处理到降熵管理》。他系统梳理了症状管理技术的四代演进:从传统的对症处理到症状群管理,再到症状网络分析,最终提出“降熵管理”新范式。朱政副教授引入热力学中的“熵”概念,将症状系统的无序程度量化为“症状熵”,指出疾病康复本质是系统从高熵(不稳定)向低熵(稳态)的转化过程。这一范式强调通过关键靶点干预和系统性护理措施,提升症状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为慢性病护理提供了新思路。

何家欣副教授分享

何家欣副教授的报告题为《Application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mong pa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in Hong Kong and Chinese mainland》。聚焦香港与内地儿科肿瘤护理,她指出患儿、家长及临床医生在症状评估中存在显著差异,凸显了直接采纳患儿主观报告的重要性。何家欣副教授团队开发并验证了多种儿科症状评估工具,并致力于将患者报告结局整合至电子健康系统。此外,她提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过渡期护理模型,通过护士个案管理协调医院与社区照护,结合人工智能生成个性化干预建议,以提升患儿长期生存质量。

第九十九期“青年之光”学术论坛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赖轲研究员主讲,报告题为《ASICs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新机制及其干预新策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陈健研究员主持。

赖轲研究员分享

赖轲研究员具体分享了团队研究过程及结果。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谷氨酸除通过传统NMDA受体引发毒性外,还可直接激活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导致钙离子内流和神经元死亡。通过结构生物学与电生理实验,团队锁定谷氨酸与ASIC1a结合的关键位点(K380),并筛选出小分子化合物LK-2。该化合物能特异性阻断谷氨酸对ASIC1a的激活,且避免干扰NMDA受体的生理功能,在动物模型中显著减小脑梗死面积并改善运动功能,为卒中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及“青年之光”论坛情况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由国家一级教授胡懋廉、郭秉宽等创办于1952年,创办时名为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后更为现名,是国家卫健委所属唯一一所集眼科和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青年是医院的未来,医院历来重视青年的培养和发展,目前已经引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人才7人。“青年之光”学术论坛系列活动将定期举办,每两周一次,邀请院内外杰出青年医师、学者进行临床、科研或教学成果的分享,也会邀请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与大家交流他们的求学历程和科研成果,并适时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和创新创业等主题的探讨。活动将邀请知名专家点评,参加人员线上互动,一起交流和探讨,实现思想的汇聚和碰撞。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