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有没有社保?如果有,为什么老百姓依然过的很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7:38 1

摘要: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

#社保##古代社会##古代社会为什么不能彻底消除腐败#

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

对,你没有看错。

古代社会,除了个别朝代以外,基本都是有社保制度的。

《汉书》、《唐律》记载的制度设计,很多都让人拍案叫绝。

像什么养老、扶贫、均田、低保,样样都有。

思想之先进,理念之超前,甚至让现代人都自叹不如。

但是,在诗词歌赋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现象?难道那些煌煌典章制度,都是写出来骗鬼的?

问题的答案,可能并非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不是一句“皇帝昏庸”或“官僚腐败”就能概括的……

咱们就拿汉朝来说,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汉朝的社保制度,那不是一般的先进。

1981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王杖诏书令》,里面就详细记载了汉代的养老制度。

其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比如,简牍中讲道:在汉朝,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做生意是免税的。

并且,如果你的家里,还没有男丁。

那国家不仅给你免税,还会给你发一张酒业特许经营牌照。

要知道,汉代盐、铁、酒都是国家垄断经营。

可想而知,这张酒业特许经营牌照的含金量有多大。

哪怕你自己不做酒业生意,你搞个挂靠业务,都能有一笔高额稳定收入。

至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那待遇就更好了,堪比六百石的高官。

不仅能享受国家级的道路服务,每月还能按年龄,领取米、肉、酒、布匹等物资。

到了八十岁,就更离谱了,每月光肉就能领二十斤。

所以你看,这不就是一套涵盖了免税、特许经营、高级待遇、现金实物补贴的完美养老体系。

而且,手续也比较严谨。

律令中规定,所有的物资都要求主政官员亲手交到老人手里,以防克扣。

那么,现实的问题来了:这套美好的制度,真的能完美落地吗?

直接说答案:恐怕不能,而问题出在技术手段上。

首先,在古代,政府是没法确定来领养老金的这个老头,就是户口本上的那个老头。

因为古代没有照片,即使是有画像,可那个抽象程度,十个老头有九个都长得差不多,政府是没法分辨的。

其次,户籍本身也是能造假。

今天张三六十岁了,来官府登记一下。

明天张三死了,但是他儿子李四不给张三销户。

反而是拿着户籍,把胡子一粘,继续冒充他爹来领钱,你怎么查?

所以,由于检测技术的不足,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出现了。

地方豪强完全可以把家里的佃户、奴仆都虚报成老人,去吃国家的空饷。

而政府呢,对此毫无办法。

就这样,再好政策,也会沦为利益集团的提款机。

下面,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盛世王朝:唐朝。

唐朝的“均田制”,是教科书级别的仁政。

均田制规定得很详细:大唐的老百姓成年了,国家就给你分一百亩地,还会给你宅基地、种子、农具,甚至帮你搞耕牛贷款。

按照这个制度,唐朝怎么可能会有穷人?应该个个都是小地主才是。

可现实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均田制”破产。

大量老百姓排队排到五六十岁,都分不到足额的土地,甚至有一些根本分不到土地。

因为国家掌握的土地,早就被权贵、寺庙通过各种手段兼并走了。

政府不知道要均田吗?它当然知道。

政府不想均田吗?必须想。

但问题是,政府没有技术手段去搞清楚,全国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人口,多少真实的可分配土地。

人口是流动的,土地是变化的。

今天张家生了个儿子,明天李家死了个老人,后天王家的田被洪水冲了。

然而,在依靠人工徒步普查、竹简木牍记账的时代,中央政府得到的数据,永远是严重滞后、甚至失真的。

等政策从长安传到岭南,可能已经是一年半以后了,而地方上的情况早已面目全非。

你让一个县令,靠几个胥吏,如何去实时更新辖区内成千上万户家庭的人口、土地数据呢?

打死他,他也做不到。

最后,这些官吏只能拿着几年前的老黄历应付了事。

或者干脆和豪强勾结,把国家的田分到自己名下。

这个时候,有人要问了:古代不是有监督和上访制度吗?老百姓可以去告御状啊。

这话没毛病,说得对。

历朝历代,朝廷都有上访机制,都鼓励老百姓直接向政府反映问题。

皇帝老子也巴不得能听到民间的声音,当好这个最高大法官。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古代没有汽车火车,一个河南的农民想到长安告御状,得带着干粮走几个月。

沿途官府会不会拦截、恐吓呢?这个你自己想。

然后,就算你意志坚定,排除万难到了京城。

但是,你怎么保证皇帝能看到你的状子?

皇帝每天面对的是堆满几个屋子的竹简或奏章,他就算不吃不喝也看不完。

所以,99.9%的民间来信,根本就到不了他的案头,在中途就被处理掉了。

再来说监督,朝廷会派刺史、监察御史到地方。

但你想,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他们要想有效监督,就必须常驻地方。

可一旦常驻,由于信息闭塞,这些人很快就会被地方官“同化”或“架空”,最后反而成了新的地方利益代表。

朝廷怎么办?只能再派新官员去监督之前的官员。

这样层层叠床架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成本巨大。

不像现在,人员流动,大数据筛查,问题线索一目了然。

所以,这就是技术对制度的革命性赋能。

聊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

古代王朝的周期性崩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的故事。

问题的背后,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境。

历朝历代的精英们他都不傻,他们能设计出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

但是,他们的雄心,却被落后的技术锁死。

以至于,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无法实现精准的执行。

于是,每一个旨在填补漏洞的政策,最终都会因为缺乏技术监督而诞生出更大的漏洞,直至整个系统千疮百孔,轰然倒塌。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