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山市南海区的行政区划变迁,其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朝。以下是一个清晰的时间线梳理,概括了南海从“郡”到“县”再到“市”最终成为佛山市一个“区”的主要演变过程。
佛山市南海区的行政区划变迁,其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朝。以下是一个清晰的时间线梳理,概括了南海从“郡”到“县”再到“市”最终成为佛山市一个“区”的主要演变过程。
一、 古代与近代:从南海郡到南海县
1. 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设置南海郡。这是“南海”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的开始。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2. 隋朝(公元590年):隋文帝废南海郡,直接设置广州。不久后,从番禺县分置出南海县。这是“南海县”建制的开端,县治仍在番禺(广州)城内,与番禺县同城而治。
3. 唐朝至清朝:南海县一直作为广州(或称广州府)下辖的核心县份之一,与番禺县并称为“广府首县”,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4. 民国时期:1912年废除广州府,南海县直属广东省。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南海县的县治仍在广州城内。直到1937年,因局势需要,南海县府才迁至佛山镇。
关键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海”是一个远大于今天区域的行政区概念,其中心一直在广州。佛山镇是南海县下辖的一个商业重镇。
二、 现代:佛山市的兴起与市县分治
1. 1950年:佛山镇从南海县划出,设立佛山市(县级)。自此,开启了“佛山市”与“南海县”并立、同属佛山专区(地区)的“市县分治”时期。
2. 1951-1983年:
· 南海县的县城(县治)多次在佛山市区内搬迁,但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中心城市。
· 佛山地区(专区)管辖着佛山市、南海县、顺德县、三水县、高明县、中山县等。
3. 1983年6月:实行市管县体制,佛山市升格为地级市,南海县由其管辖。
三、 当代:从县到市,再到区
1.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南海县撤销,设立县级南海市(由广东省直辖,佛山市代管)。这是南海作为一个独立县级市的辉煌时期。
2. 2002年12月:为了推进“大佛山”整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同年12月,南海区正式挂牌成立。
关键点:2002年的“撤市设区”是南海行政区划史上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有独立性的县级市,变成了佛山市的一个市辖区。
四、 南海区内部镇街调整(2002年至今)
成为区之后,南海内部的镇街也经历了多次合并与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
· 初期:下辖17个镇(街道),如桂城、罗村、平洲、九江、西樵、丹灶、大沥、盐步、黄岐、里水、和顺等。
· 主要合并调整:
· 2005年:盐步、黄岐、大沥三街道合并成立新的大沥镇。
· 2011年:罗村街道并入狮山镇,极大地扩大了狮山的规模,使其成为广东第一大镇。
· 2013年:桂城街道吞并了原平洲街道。
· 2019年:撤销和顺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里水镇。
南海区的行政区划变迁可以概括为:
南海郡(秦,范围极大) → 南海县(隋至1992年,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佛山) → 县级南海市(1992-2002年) → 佛山市南海区(2002年至今)。
这个变迁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地方行政体制从古代郡县制到现代市管县、再到都市区整合的演变脉络。今天的南海区,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区”,但在经济和文化上依然保持着非常强的独立性和活力,常被人戏称为“南海市”,足见其历史底蕴和现实影响力。
来源:兴弘智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