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硝化反应是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的核心步骤,通过微生物将氨氮(NH₃/NH₄⁺)逐步氧化为硝酸盐氮(NO₃⁻),属于好氧过程。以下是其关键内容:
硝化反应是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的核心步骤,通过微生物将氨氮(NH₃/NH₄⁺)逐步氧化为硝酸盐氮(NO₃⁻),属于好氧过程。以下是其关键内容:
· 第一阶段(氨氧化):
反应式:NH₄⁺ + 1.5O₂ → NO₂⁻ + 2H⁺ + H₂O
微生物:氨氧化细菌(AOB,如 Nitrosomonas)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₂⁻)。
· 第二阶段(亚硝酸盐氧化):
反应式:NO₂⁻ + 0.5O₂ → NO₃⁻
微生物: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如 Nitrobacter)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NO₃⁻)。
参数最佳范围影响说明溶解氧(DO)2-4 mg/L低于1 mg/L时硝化速率显著下降;需持续曝气维持好氧环境。温度25-35℃低于15℃时硝化菌活性降低,需延长污泥龄或保温;高于40℃可能抑制菌群。pH值7.0-8.5硝化消耗碱度(每氧化1g NH₄⁺消耗7.14g CaCO₃),pH污泥龄(SRT)10-15天硝化菌生长缓慢(世代周期长),需较长污泥龄避免菌群流失。毒性物质避免重金属、硫化物、游离氨游离氨(NH₃)浓度>10 mg/L会抑制硝化菌;工业废水中需预处理毒性物质。· 碱度补充:
硝化消耗大量碱度,需监测出水碱度(建议>50 mg/L CaCO₃),不足时投加碳酸钠(Na₂CO₃)或氢氧化钠(NaOH)。
· DO与曝气优化:
采用分段曝气或间歇曝气,平衡硝化与反硝化的需氧差异。
· 污泥浓度(MLSS):
维持MLSS在2000~4000 mg/L,确保足够硝化菌生物量。
异常现象可能原因解决措施出水氨氮(NH₄⁺)升高DO不足、低温、pH过低提高曝气量;补充碱度;延长污泥龄或保温。亚硝酸盐(NO₂⁻)积累NOB受抑制(如高游离氨)降低进水氨氮负荷;调节pH至中性;检查毒性物质。硝化效率季节性波动冬季低温抑制硝化菌活性增加污泥龄;投加耐低温硝化菌剂;减少排泥量。· 前置反硝化(A/O工艺):
硝化后的硝酸盐回流至缺氧段,利用原水碳源进行反硝化(需C/N比>4)。
·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在单一反应器中通过DO梯度(如0.5~1.5 mg/L)实现同步脱氮,节省能耗。
· 工业废水处理:
高氨氮废水(如焦化废水)需预吹脱或化学沉淀降低负荷,避免冲击硝化系统。
· 监测指标:
定期检测NH₄⁺、NO₂⁻、NO₃⁻、DO、pH、碱度,结合ORP(氧化还原电位)判断反应进程。
硝化反应是污水脱氮的关键环节,需通过调控DO、温度、pH、污泥龄等参数维持菌群活性。工艺异常时需结合水质分析与微生物镜检快速定位原因。对于高氨氮或低温污水,可采用生物强化(投加硝化菌)或工艺改进(MBBR、MBR)提升效率。
来源:污水处理技术服务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