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同样都是你的子女为什么区别对待,没法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6 02:24 1

摘要:“妈,同样都是你的子女,为什么你就不能公平一点?”我几乎是吼出这句话的,声音在不大但隔音极差的出租屋里显得格外刺耳。潘敏行,我的丈夫,那天正好在家,他只是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承受着母女俩的战争。电话那头,我妈的声音依旧是那种带着点疲惫,又习惯性

01 她总说,你们都是我的心头肉

“妈,同样都是你的子女,为什么你就不能公平一点?”我几乎是吼出这句话的,声音在不大但隔音极差的出租屋里显得格外刺耳。潘敏行,我的丈夫,那天正好在家,他只是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承受着母女俩的战争。电话那头,我妈的声音依旧是那种带着点疲惫,又习惯性地压抑着怒火的腔调:“思蓝,你又怎么了?跟谁怄气呢?跟你妈怄气?”

“我没怄气,”我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尖锐,但效果甚微,“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我一说起家里的事,您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小慧(我妹)买房,您二话不说就给了她五十万首付,还说‘这是妈应该做的’。我呢?我结婚的时候,您就给了我几床新被子,还有一万块钱,说是‘添补家用’。现在我怀了孕,需要人照顾,您就推三阻四,说‘年纪大了,照顾不了’。妈,我们都是您的女儿啊,怎么待遇就这么不一样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甚至能听到她粗重的呼吸声。然后,她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思蓝,你怎么能这么说?哪个妈不疼自己的孩子?小慧她……她毕竟是二婚,孩子又小,我多担心她一个人撑不下去。我那是心疼她。”

“心疼她?那我呢?我结婚的时候,您怎么不心疼我?我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吃多少苦,受多少委屈,您知道吗?您只知道小慧,小慧,小慧!好像我就是捡来的,不是您亲生的!”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了下来,砸在手机屏幕上,模糊了冰冷的数字。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妈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一种被冤枉的愤怒,“你嫁了个什么人你自己不知道吗?潘敏行那个人,你能指望他什么?他自己都还在租房子住,哪有能力给你买房?我把钱给了小慧,是希望她能有个安稳的家,不至于像你一样……思蓝,妈这也是为你好,我不能看着你再掉进火坑里!”

“掉进火坑?”我苦笑一声,眼泪流得更凶了,“妈,您口口声声说为我好,但您有没有想过,您这种‘为我好’,对我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伤害?您觉得我嫁得不好,所以就不值得您付出?您觉得我不如小慧,所以就区别对待?您知道吗,妈,您每次这样,我真的觉得,我好像真的不如她,好像真的就不值得您那么爱。”

“你胡说什么!”我妈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惯常的强势,“我什么时候说你不如小慧了?你们都是我的心头肉!只是……只是情况不一样嘛。小慧她不容易,我多帮她一点,也是应该的。你……你嫁得虽然不那么如意,但潘敏行那孩子人品还是不错的,你们好好过日子,以后也会好的。妈相信你,你也能靠自己的本事,把日子过好。”

“靠自己?”我哽咽着,“妈,我靠自己,不是因为您从来没有真正依靠过我吗?您从来没有给过我底气,让我觉得,即使我失败了,也有您这个家可以依靠。您把所有的‘应该’都给了小慧,把所有的‘算了’都留给了我。我想要的,不是您‘相信我能靠自己’,我想要的是您毫不犹豫的爱,是那种不问条件、不分对象的,纯粹的付出!”

挂了电话,我瘫坐在椅子上,潘敏行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思蓝,别哭了,你这样对身体不好。”

我抬头看着他,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和心疼,但那种心疼,却让我更加悲凉。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同样被我妈“不那么如意”的丈夫。他懂得我的委屈,却无法真正分担我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来自于我最亲近的母亲,来自于我从小到大,一直渴望却从未真正得到的公平。

“敏行,”我哽咽着,声音带着鼻音,“你说,我妈是不是真的不爱我?”

潘敏行沉默了,他看着我,眼神复杂:“思蓝,你妈肯定是爱你的,只是……她表达爱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她可能……更看重一些现实的东西。”

“现实的东西?”我苦笑,“是啊,她看重现实,所以她觉得小慧需要她,而我不需要。她觉得小慧‘不容易’,而我‘能靠自己’。她觉得我嫁给你,就是‘掉进了火坑’,所以就不值得她再付出什么了。她用她认为的‘现实’,来衡量我们子女的价值,来决定她爱的多少。”

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上海的梅雨季节总是这么漫长,仿佛永远也洗不掉空气中的潮湿和压抑。我的心,也像这天气一样,阴沉沉的,透不过气来。

“我只是想要一份公平的爱,就这么难吗?”我喃喃自语,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潘敏行握紧了我的手,他的手心有些凉,但却带着一种踏实的温度。“思蓝,别想那么多了。有我呢。我们好好过日子,把孩子生下来,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

我点了点头,但心里的委屈和不甘,却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怎么也退不下去。我妈口中的“心头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02 “不一样”的爱,刻骨的伤痕

从小到大,我和妹妹苏思慧,就像是我妈手心里的两颗棋子,只是,她似乎更偏爱其中一颗。

我比思慧大三岁,从小就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我妈的眼里,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她常常在我耳边念叨:“思蓝啊,你要争气,以后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别像妈一样,一辈子受苦。” 我以为,这就是她爱我的方式,是她对我最大的期望。

然而,这种期望,似乎只是一种“鞭策”,而非“支持”。

在我高考那年,我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那天,我妈拿着我的成绩单,脸色铁青,一整晚都没跟我说一句话。第二天,她却兴冲冲地跑去给思慧报志愿,那个时候,思慧还在上高二。她回来后,一脸得意地跟我说:“思蓝,你知道吗?妈带你妹妹去报志愿了,她想学医,妈跟老师说了,让她重点关注一下,以后当个医生,多好!不像你,考了个不温不火的大学,以后能做什么?”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我努力了那么多年,换来的,却是她一句“不温不火”。而思慧,还没到高考,就已经被她寄予了厚望,被她用“重点关注”的方式,提前规划好了未来。

大学四年,我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着学业和生活。我很少主动向家里要钱,一方面是不想再让母亲失望,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家里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思慧身上。她喜欢什么,就给她买什么;她想去哪里旅游,就满足她。而我,一件新衣服,都要犹豫再犹豫,生怕花了家里不该花的钱。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上海打拼。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一个人,从零开始,挤在狭小的隔间里,吃着最简单的盒饭,每天挤着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我经历过被客户刁难,被同事排挤,也经历过项目失败,被领导批评。无数个夜晚,我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想念家里的温暖,想念母亲的怀抱。

但每次打电话回家,我妈总是说:“思蓝,你那么能干,肯定没事的。别担心家里,家里有你妹妹呢。”

“有你妹妹呢。”这句话,像一把钝刀子,在我心里反复切割。我能想象到,她把所有的关心和疼爱,都给了那个“需要照顾”的思慧,而我,那个“能干”的女儿,似乎就不再需要这些了。

直到我遇见潘敏行。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我们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但我爱他,也相信我们能一起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我把潘敏行带回家给父母看时,我妈的脸色明显就变了。她拉着我到房间里,小声说:“思蓝,你确定要嫁给他?他家什么情况,你也知道,他自己也还在租房子。你跟着他,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啊?妈跟你说,你可不能一时冲动,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妈,我爱他。”我坚定地回答。

“爱能当饭吃吗?”我妈翻了个白眼,“你看看小慧,她嫁的那个男人,虽然也是二婚,但人家公司做得大,有钱有势。这才是靠谱的男人。你啊,就是太傻,妈跟你说,你如果真的要嫁,妈也拦不住,但嫁妆,妈就只能给你一万块钱,还有几床被子,你也知道,妈也得给小慧留点。”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我没有争辩,也没有哭闹。我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我明白,在母亲的价值体系里,我,以及我选择的爱人,都不如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妹妹,以及她选择的那个“靠谱”的男人。

婚礼那天,我妈给我塞了一万块钱,说是“添补家用”,还给了我几床新被子。她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我为你做的已经够多”的意味。我能感受到,她是在用她认为最“现实”的方式,来“爱”我,来“为我好”。

只是,这种“爱”,却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03 孕育新生命,孕育新生态

怀孕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内心深处最深的涟漪。喜悦、期待,以及一丝难以言说的焦虑。我多想,在人生这个重要的时刻,能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然而,当我小心翼翼地向母亲提起,希望她能来上海陪我一段时间,帮我安胎,我妈却直接拒绝了。

“思蓝啊,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哪能经得起折腾?上海那么远,我去了也适应不了。”她的话语里,依旧是那种熟悉的推诿和敷衍。

“妈,您不是身体挺好的吗?上次还说要跟我妹妹去旅游呢!”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那是跟你妹妹一起,她能照顾我。你一个人,我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给你添乱。”她依旧坚持着她的理由。

我彻底心寒了。我明白,在我妈的眼里,我始终是那个“能干”、“不需要照顾”的女儿。而思慧,那个“二婚、带孩子”的女儿,才是真正需要她“心疼”和“照顾”的对象。

挂了电话,我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瞬间将我吞没。我能依靠谁?我的丈夫潘敏行,他虽然对我很好,但他自己也还在为事业打拼,为这个家操劳。他同样承受着来自他原生家庭的压力,我不能再把所有的情绪都倾倒给他。

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是奚雨晴,我的大学闺蜜,一个独立、果敢的资深财经调查记者。

“思蓝,听说你怀孕了?恭喜啊!怎么,一个人在家?要不要我过去陪你?”雨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爽朗,带着一股子江湖儿女的豪情。

“雨晴,我……”我再也忍不住,将所有的委屈和不甘,一股脑地向她倾诉。我说了我妈对我和思慧的偏心,说了我结婚时的嫁妆,说了这次孕期我多么渴望母亲的陪伴,却被无情拒绝。

雨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我。等我哭够了,她才缓缓开口:“思蓝,你别哭了。你妈的做法,确实让人心寒。但你要明白,她爱你的方式,可能真的跟你妹妹不一样。她可能觉得,你更坚强,更能依靠自己,所以她觉得你不需要她的‘特殊照顾’。这是一种……愚蠢的爱,但也是爱。”

“愚蠢的爱?”我苦笑,“这种爱,只会让我觉得,我好像真的不如她,好像真的不值得她付出。”

“不,思蓝,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你妈的问题。”雨晴斩钉截铁地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妈之所以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她可能也曾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她下意识地,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了你们身上。她可能觉得,她这样,就是在‘保护’你们。”

“保护?”我嗤笑,“她这是在消耗我。”

“所以,你不能再让她消耗你了。”雨晴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思蓝,你现在是一个母亲了,你身上肩负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你不能再活在她那个‘公平’或‘不公平’的阴影里了。你拥有自己的价值,你和你妹妹一样,都是你妈的‘心头肉’,只是她表达的方式不同。你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建立你自己的‘生态系统’,一个不依赖任何人,只属于你和你的家庭的生态系统。”

“我的生态系统?”我有些茫然。

“对,”雨晴肯定地说,“你不是一直都很能干吗?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你对商业的洞察力也很敏锐。你和敏行,虽然现在是租房,但你们有共同的努力方向,有彼此的支持。你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未来。你不需要再去争夺你妈那份‘不公平’的爱了,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价值’上。”

雨晴的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我一直沉浸在和妹妹、和母亲的比较中,沉浸在对那份“公平”的执念里,却忽略了,我本身就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不需要去证明自己比谁“更值得被爱”,我只需要证明,我能够自己创造价值,能够为我的孩子,建立一个稳固、温暖的“新生态”。

“雨晴,谢谢你。”我真诚地说。

“谢什么,我们是姐妹嘛。”雨晴笑了,“这样,我认识一个在产后护理方面很有经验的阿姨,我帮你联系一下,让她来照顾你。还有,你不是一直对那个‘社区共享办公空间’的项目很感兴趣吗?我这里正好有一些资源,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也许能给你带来新的灵感。”

挂了电话,我看着手机屏幕上“奚雨晴”的名字,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我心中涌动。我不再去想我妈对我的“区别对待”,不再去纠结那份“不公平”的爱。我开始思考,我该如何构建属于我自己的“新生态”。

我看向潘敏行,他正在书桌前,认真地修改着一份项目报告。我走过去,轻轻地靠在他的肩膀上:“敏行,我有一个想法。”

他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询问。

“我想,在我们现有基础上,尝试做一个‘社区共享办公空间’的项目。”我缓缓地说,“这个项目,不只是提供一个办公场所,更重要的是,它能为那些和我一样,需要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女性,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社区。我们可以提供育儿支持、资源共享,甚至……孕期和产后护理服务。”

潘敏行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报告,认真地看着我:“思蓝,这个想法太棒了!我之前也在想,我们能不能结合你的商业敏感度和我的技术能力,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项目。这个‘社区共享办公空间’,听起来很有前景,而且,这也能为我们自己提供一个更灵活、更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是啊,”我微笑着,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我想,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生态’,也要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成长环境。不再像我这样,被困在‘比较’和‘不公平’的阴影里。”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正在我的心中,悄然孕育。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施舍”,而是建立在自身的价值、伴侣的支持,以及朋友的援手之上。它以“公平”和“支持”为核心,以“创造”和“成长”为动力。

我不再是那个只能哭着抱怨“为什么我得不到公平对待”的女儿,我将成为一个母亲,一个事业的开拓者,一个新生态的构建者。

04 价值重塑,而非索取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区共享办公空间”的项目中。雨晴果然信守承诺,她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我牵线搭桥,介绍了一些业内人士给我,让我对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还帮我联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产后护理师,阿姨人很好,每天都会过来帮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会给我准备营养餐,让我安心养胎。

潘敏行更是全力支持我。他利用业余时间,帮我完善项目计划书,并积极联系潜在的投资人。虽然我们面临着资金上的压力,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总是鼓励我,让我放手去做。

“思蓝,别担心钱的问题,”他总是这样说,“我们一步一步来,实在不行,我们就先从一个小规模的场地开始,慢慢做大。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彼此的支持。”

我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感激。他没有像我妈那样,用“现实”的标准来衡量我,而是看到了我身上真正的价值——我的能力,我的韧性,我的创造力。他支持我的梦想,并愿意和我一起为之奋斗。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是我母亲从未给过我的。

在筹备项目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和我一样,在职场和家庭之间挣扎的女性,她们渴望事业的成功,但又不得不面对家庭的责任;也有一些创业者,她们和我一样,怀揣着梦想,却又在现实的压力下步履维艰。

我发现,她们和我一样,都渴望一个能够支持她们、理解她们的平台。一个不仅仅提供办公空间,更能提供情感支持、资源共享、以及专业帮助的“生态系统”。

我开始意识到,我妈当年对我的“区别对待”,虽然让我痛苦,但也让我提前看到了“不公平”的残酷。这种经历,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那些和我一样,在不公平环境中挣扎的人们,创造一个公平、支持性环境的决心。

我的项目,不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帮助更多像我一样,被困在“比较”和“不公平”阴影里的人们。我不再需要向母亲证明我“值得被爱”,我只需要用我的行动,去创造真正的价值。

在项目启动的前夕,我妈打来电话,依旧是那种关切的语气:“思蓝啊,你最近怎么样?身体还好吗?小慧她最近……又遇到点麻烦,她老公生意上出了点问题,她那边急需用钱,我……”

我打断了她的话,声音平静而坚定:“妈,我很好。身体也挺好的,阿姨照顾得很好。至于小慧,您就按您自己的想法去帮她吧。我这边,有敏行,也有雨晴,我们自己能解决。”

电话那头,我妈沉默了。我能感觉到,她似乎有些意外,又有些……失落。也许,她习惯了我的抱怨和恳求,习惯了用“帮助”和“不帮助”来衡量她对我的“爱”。而现在,我不再需要她的“帮助”了,她似乎也就不再知道,该如何“爱”我了。

“思蓝,你……你真的不需要妈帮忙吗?”她迟疑地问。

“妈,”我微笑着,声音里带着一种释然,“我需要的,不是您‘帮’我,而是您能看到我的价值,看到我正在创造的价值。我不需要您再为我‘添补’什么,我只需要您能为我感到骄傲。就像我,现在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一样。”

说完,我挂了电话。我没有感到一丝愧疚,反而是一种轻松和解脱。我终于明白,真正的价值,不是来自于向别人索取,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创造。我不再需要去和妹妹比较,不再需要去争夺那份“不公平”的爱。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属于自己的价值,也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生态”。

几天后,我的“社区共享办公空间”正式开业了。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吸引了不少关注。我看到那些怀揣梦想的女性,在宽敞明亮的办公空间里,认真工作的样子;我看到她们在交流区,互相鼓励,分享经验;我看到她们的孩子,在专门设置的儿童托管区,快乐地玩耍。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成就感。我不再是我妈口中那个“嫁得不那么如意”的女儿,我不再是那个只能靠自己“努力”的“能干”的女儿。

我是苏思蓝,一个创业者,一个母亲,一个新生态的构建者。我用我的行动,证明了我的价值,也为自己,为我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有爱的未来。

潘敏行走过来,紧紧地拥抱了我:“思蓝,你做到了。”

我靠在他的怀里,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满了整个空间。我知道,我的人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最灿烂的春天。我不再需要去计较那份“不一样”的爱,因为我已经拥有了,比那份爱,更宝贵的东西——我自己创造的,属于我的价值。

来源:那件未织完的毛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