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七”那天,我蹲在楼道口把35根香一根根掰短,就为了塞进物业新装的迷你香炉——我妈要是还在,肯定骂我“败家”,可高层住宅没地方插长香,烟感器还老报警,活人得先让机器不生气。
“五七”那天,我蹲在楼道口把35根香一根根掰短,就为了塞进物业新装的迷你香炉——我妈要是还在,肯定骂我“败家”,可高层住宅没地方插长香,烟感器还老报警,活人得先让机器不生气。
别急着皱眉,你我早晚都要办这场35天倒计时。
过去算日子从“头七”开始数,现在江浙沪直接拿死亡当Day1,方便手机日历自动提醒;潮汕人更绝,把三七和五七合成一顿“加班饭”,省得亲戚多请两次假。
别笑,这就是当代孝道:流程能压缩,份子钱不能少。
哭不出来?
医生背地里鼓掌。
他们拿核磁扫过,仪式里强行号啕的人,杏仁核持续爆炸,悲伤延长两倍;相反,把眼泪憋回去的,前额叶悄悄上线,大脑更早接受“这人真走了”。
所以殡仪馆新贴的提示不是“节哀”,而是“请勿长时间哭泣”,听着冷漠,却帮你在下一场会议前把泪痕收干净。
疫情那两年,大家把灵堂搬进腾讯会议,孝子点“共享屏幕”放遗像,亲戚在评论区刷“蜡烛”表情。
有人骂不敬,可远在海外的表妹因此赶上最后一面。
现在升级版更卷:电子蜡烛带蓝牙,手机一靠近就自动点亮;鲜花同城配送,备注“请选花瓣紧实,拍照显档次”;还有商家把遗照做成NFT,链上永久存证,价格按“gas费”实时浮动,生死也搞量化交易。
穿衣自由也卷。
以前一身黑,现在深灰、藏蓝都能通关,只要没大logo,潮牌也行。
我上次参加五七,隔壁小哥穿的是Yeezy,鞋带特意染黑,阿姨们一边拜一边偷瞄,拍完照回家搜同款。
公务员更省事,制服直接上,左臂别一条黑纱,领导看见还夸“守规矩”。
最魔幻的是“五七戏”。
山西临汾请戏班唱《铡美案》,台上包公吼,台下子孙哭,边哭边发朋友圈定位;上海礼仪公司直接打包“沉浸式剧本杀”,背景设定在民国老宅,NPC扮演逝者,亲戚抽角色卡找线索,最后一起烧掉“凶手”写的日记本,说是帮亡魂解怨。
一场下来,眼泪没多少,发票开“文化服务费”,公司还能报销。
数字时代也有硬规矩:灵堂里手机必须静音,谁自拍谁被踢出家族群;抖音直播更是大忌,平台算法可能把你的哭腔推给美妆博主,下一秒就挂小黄车卖遮瑕膏。
时间也改了,城里人选周末,骨灰堂预约排到下月,比米其林还难订。
实在赶不上?
没事,延后两天算“补五七”,只要别超过七七,祖宗不会跨省追责。
说归说,真轮到你自己,流程再轻也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闺蜜上周办完她爸的五七,回公司加班到凌晨,说“还是工位轻松,至少KPI可以复盘,死亡不能”。
她给我发了一张纪念徽章,指甲盖大,里面封着她爸的笑脸,别在工牌旁边,过门禁时“滴”一声,好像老爸也打卡上班。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仪式怎么变,都是给活人找一条缝,把“再也见不到”塞进口袋,然后继续赶地铁。
所以,别纠结是35天还是34天,别计较电子蜡烛还是真檀香,更别在朋友圈比谁哭得惨。
你只需要记得,那天到来时,把心里的话说完,把未做的事补上,让那个人在你记忆里按时下班,剩下的路由你替他好好走。
来源:多才多艺书签5850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