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的主办地。贝伦所在的帕拉州是亚马孙雨林毁林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西气候矛盾最集中的缩影。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3日,COP30执行主任安娜·托尼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摄
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的主办地。贝伦所在的帕拉州是亚马孙雨林毁林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西气候矛盾最集中的缩影。
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之际,COP30被赋予“从承诺走向落实”的使命。然而,贝伦气候大会面临的背景比以往更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气候虚假信息泛滥等,分散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在当前特殊的历史节点,主席国的作用凸显,人们希望巴西以强大的领导力和柔和的外交手腕,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带领各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气候答卷。
在COP30开幕第一天,大会议程就顺利通过,这在以往并不多见。然而,一些焦点议题却未被纳入正式谈判议程,由主席团召集非正式磋商,包括:《巴黎协定》9.1条涉及的发达国家资金支持义务、如何弥补国家自主贡献(NDC)力度与减排目标的差距、单边贸易措施、双年透明度报告。这四个议题在不同利益集团中存在严重分歧,却对气候至关重要。
据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姚喆观察,议程之争是本次大会最主要的政治博弈,背后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历史责任、行动力度及如何进一步激发行动力等问题的深层次分歧。对主席国巴西而言,除了推进围绕正式议程的谈判,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暂时“超纲”的关键问题同样重要。
当地时间11月13日,在大会开幕的第四天,COP30执行主任安娜·托尼(Ana Toni)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在她看来,COP30是一届注重落实的大会。她希望,贝伦应成为一个凝聚各国共识的平台,而非相互争斗的角力场。
努力创造合作环境
南方周末:你怎么评价大会的进展?
安娜·托尼:我对第一周的进展非常满意。过去四届气候大会,都没能在第一天就通过会议议程。在COP30开幕前,我们给了代表们充足的时间去谈判。而且首次尝试在大会前先行举办领导人峰会,避免以往峰会与正式谈判时间重叠造成的干扰,也因此得以在大会首日,就顺利对议程达成一致。
目前,谈判代表正围绕《巴黎协定》9.1条涉及的发达国家资金支持义务、如何弥补国家自主贡献(NDC)力度与减排目标的差距、单边贸易措施、双年透明度报告这四个议题展开磋商。
南方周末:主席团打算如何推进这四个议题的磋商,并取得令各方满意的成果?
安娜·托尼:首先,透明和包容对所有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要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而不是将某些国家排除在外。
其次,我们要向各国重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约束力。我们不能超越《公约》和《巴黎协定》所规定的范畴。
在此前提下,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开放对话、提出质疑的空间,代表们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营造一种我们称之为“共同愿景”的氛围。我们希望能够达成对每个国家都有利的重要决定。
我认为巴西试图传达的是:这里应是一个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平台,而非各国相互争斗的角力场。我们正在努力创造一个以合作为核心的环境,让合作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COP30是一届注重落实的气候大会
南方周末:你对COP30有什么期待?
安娜·托尼:我们从一开始就抱有很高的期望。首先,我们希望完善气候治理体系,加强气候治理能力,强化多边主义,尤其在当前气候危机如此严峻的时刻更应如此。我们很高兴看到,COP30期间,共有194个缔约方派出代表参与大会,已有超过113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这都显示多边主义正在得到强化,这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第二个重要目标是,将我们在谈判中达成的共识,转化为惠及本国人民的实际利益,例如,通过发展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可再生农业和食品体系等,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向人们展示,谈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第三个可能是此次会议最重要的目标,即加快落实行动。不仅各个缔约方需要落实已有的承诺,地方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学术界等主体,也都需要加快落实既有的目标。
南方周末:在具体谈判议题方面,例如公正转型,你希望大会取得什么成果?
安娜·托尼:公正转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我们已将其列为谈判的关键优先事项。全球可再生能源系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但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当地普通民众还无法获得任何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无论是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是替代化石燃料,我们必须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我们非常希望能推动谈判达成共识。
关于公正转型的内涵,目前存在着激烈的讨论。我们知道,气候谈判是一个由各方共同驱动的过程,《巴黎协定》确定了自下而上的行动路径,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要的是,我们要创造一个环境,确保转型无论在国家之间还是在国家内部都公平公正。
2025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正在巴西贝伦举行,贝伦是亚马孙雨林地区的门户,关于亚马孙的元素在会场内随处可见。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摄
南方周末:两周后,你会怎样判断COP30成功与否?
安娜·托尼:衡量一届气候大会是否成功,在于其能否在我刚才提到的三个目标上取得坚实进展,即能否强化多边主义、能否将谈判结果惠及民众、能否加快落实行动。我认为,在COP30广泛的参与度和各国提交的NDCs数量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积极的信号。我们仍需达成另一项关键指标,即一份获得各方同意的案文,它对于强化多边主义和落实行动至关重要。
目前,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议程取得的新进展,例如巴西、中国、欧盟等11方成立“碳市场开放联盟”;巴西还提议设立“气候变化与贸易综合论坛(IFCCT)”,旨在协调贸易政策与气候目标。这些对我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成果,它们能证明COP30确实是一届注重落实的气候大会。
南方周末:你对大会取得成功有信心吗?
安娜·托尼:我们为COP30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对此充满信心。在领导人峰会上,卢拉总统亲临现场,与包括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内的各国领导一道,对全球气候治理注入领导力。我认为,凭借这种高层领导力,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仁与朋友们的支持,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贝伦气候大会能取得切实的成果。
中国展现出强大、稳健的领导力
南方周末:刚才你提到了中国,你怎样看待中国在COP30中扮演的角色?
安娜·托尼:我认为中国已经证明了,积极的气候行动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繁荣,这对像巴西这样的许多国家来说是一种启发,我们正在学习中国的经验。中国不仅在国内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还通过提供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为其他国家的能源转型赋能。中国还在加强“南南合作”,帮助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国家,让他们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巴西也参与其中。
最重要的是,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中稳定且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都知道,有其他合作伙伴之前退出了《巴黎协定》,现在又再次退出。而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展现出强大、稳健的领导力,巴西对此非常赞赏,我认为所有愿意维护多边主义进程的国家,也都感同身受。
南方周末:中国与巴西在哪些领域开展了气候合作?
安娜·托尼:中国与巴西在众多重要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例如,可再生能源领域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可持续农业也很重要,中巴正在合作推进大豆和牛肉的追溯体系建设;还有运输物流领域等。中巴携手合作的力度,在过去几年间得到了显著增强。在气候议题上,这种双边紧密关系至关重要。
“关乎真相的会议”
南方周末:为何COP30被称为“关乎真相的会议”(COP of truth)?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虚假的气候信息?
安娜·托尼:“关乎真相的大会”是卢拉总统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巴西,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为基础制定公共政策,而科学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气候变化的现状。
无论是参加峰会的领导人,还是谈判代表,“关乎真相的大会”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每天都需要以科学为依据作出决策。不幸的是,一些国家正在摒弃科学,我们都看到了这些新出现的虚假信息。例如,声称可再生能源不够安全;电动汽车很危险,因为它们会爆炸等等,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对普通民众造成很大影响。
11月12日,巴西等12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信息诚信宣言》,呼吁采取具体措施打击网络虚假内容,这表明巴西将始终坚持科学,始终维护信息真实性。
南方周末:贝伦的气候炎热而潮湿,亚马孙原住民群体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经过几天的会议,你认为参会者们是否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大会选址在贝伦想传达的信息?
安娜·托尼:贝伦幅员辽阔,气候炎热。我们选择贝伦作为COP30举办地,这本身就极具深意。每天我们从住址前往会场时,这里的天气都在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且,我认为此前从未有任何一届气候大会能汇聚如此多的原住民代表。他们是亚马孙森林的守护者,他们的古老智慧与独特视角,将指引我们重新审视并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知道中国有“生态文明”理念。而在巴西,原住民每天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在保护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是原住民们,是亚马孙雨林,为本次大会定下了基调。我相信凭借这样的领导力,我们必将能成功举办一届成果丰硕的大会。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记者 郭宇辰
责编 崔慧莹
来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