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在10月28日的Instagram直播里把婚前协议副本摊开给所有人看,11月就去加拿大起诉丈夫Jeremy,目标直指财产重新分割和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她在10月28日的Instagram直播里把婚前协议副本摊开给所有人看,11月就去加拿大起诉丈夫Jeremy,目标直指财产重新分割和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更激烈的是,Jeremy随即反诉诽谤并指控违反婚前协议,双方直接进入互诉阶段
这不是明星八卦的常规节奏,节拍更快,火力更足
回头看这段婚姻的起点,节奏同样惊人
2015年底,经钟嘉欣姐姐牵线,两人相识4天在加拿大登记
Jeremy大她13岁,职业是脊医,是前无线集团主席梁乃鹏的侄子
2016年2月24日,钟嘉欣写下千字文承认婚讯,同年8月生下大女儿
2018年再添一子,2022年迎来三胎女儿,十年里家从二人世界变成三娃的热闹
裂痕并非一夜形成
2025年8月,在综艺《丝打围炉》里,她谈到婚后状态说
“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我知道这对他不公平”
这句话像一张收据,记录下长期的失衡:育儿压到最满,夫妻独处时间极少,情感自然疏离
关键节点出现在今年秋天
10月28日的那场直播,她给大众看了婚前协议的副本,指协议存在不公平条款,并直言这份信任被利用
“我当时太信任他,以为这是爱的保障,没想到是陷阱”
直播把私人文本提交到了公共法庭,也把舆论卷进来
Jeremy一方的回应很快
其律师表示,协议由双方律师审核,钟嘉欣作为成年人应对签署结果承担责任,并质疑她为复出炒作话题
立场对立,口径明确,没有给和解留下台阶
港媒在11月8日首次报道起诉消息,11月14日至15日进一步披露反诉进展,显示双方矛盾已全面公开
金钱面向,难以回避
2024年6月,钟嘉欣正式复出,代言、综艺、演唱会密集安排,港媒估算她仅上半年就进账超过1500万港元
有人将这次高强度复出解读为经济吃紧,也有人认为是重启事业的正常选择,真假难断,但持续工作的事实确实存在
演唱会设置不退票条款,粉丝有抱怨,商业团队选择硬一点的规则,这在舆情上并不讨好
另一边,港媒称Jeremy年薪不超过20万美元,属于理疗康复范畴而非手术外科
这个数字未经当事人确认,但与公众对家庭收入差异的认知形成某种对应
把经济算盘放到明面上,不是为了放大私事,而是因为抚养权争夺绕不开“谁更能给孩子稳的生活”
这一点在加拿大的法律实践里尤其清楚
处理抚养权时,法院以“儿童最佳利益”为最高原则,除了经济能力,还会看照料投入、居住环境、父母合作度等综合因素
对谁更适合,法官不会只看一次直播或一张工资单
婚前协议会是另一块硬骨头
有法律专家提醒,加拿大与香港对婚前协议效力认定不同,想推翻它,需要证明签署当时存在胁迫或被隐瞒重要信息,难度很高
这意味着,即便舆论同情某一方,程序上仍需证据才能动得了既有条款
生活的细节提供了另一个侧面
加拿大的超市里,常有人偶遇她独自购物,穿着普通,像一个忙碌的家庭照料者
这些画面无法证明谁在经济上更吃力,却能说明谁更常出现在孩子的日常动线上
公众也曾在机场见到她坐经济舱,节制消费的选择被拿来对照演唱会的不退票条款,形成一种复杂的评价
舆论和法庭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赛道,前者要情绪和态度,后者只要证据和规则
公开婚前协议的决定,有可能为她赢得理解,也可能让她背上“把家事端上网”的质疑
真正的问题在这里:在跨法域婚姻里,公平由谁来定义,定义的尺度如何跨过不同法律体系的缝隙?
另一层疑问是,透明是否必然换来支持,还是会反噬正在推进的程序?
以经验判断,舆论的噪音并不会直接改变裁判,但会改变公共叙事里的角色分配
明星从“幸福归隐”到“带娃复出”,每一步都被记录,后来者也在观察:公开到什么程度才不算失控,沉默到什么程度才不算心虚
有些说法需要被放在谨慎一栏
“被骗到一分钱不剩”的网传爆料未经证实,“为复出炒作婚变”的指控也只是单方表述
在信息并不完备的阶段,给出定论,容易伤人,也可能误导判断
可以确定的是,双方目前没有和解迹象
她在加拿大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与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他以诽谤与违反婚前协议反诉,阵地划得很清
接下来几天,外界会看她是否发布进一步回应,加拿大法院是否出具受理回执,以及是否有更多可核对的新信息出现
这场风波的外溢效应已经产生:公众开始认真讨论婚前协议的公平性、跨国离婚的法律路径,以及“事业与家庭不是二选一”在现实里的操作难度
如果说这件事留给旁观者一条可用的经验,那大概是尽早补齐合规与证据,别把关键的筹码放进情绪里
无论舆论如何翻涌,抚养权会围绕孩子的最佳利益裁量,婚前协议的效力会依证据与程序被检验
来源:檐下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