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本市场从不缺乏神话,但当一个神话的缔造者是一串售价40元的糖葫芦时,这场盛宴的荒诞与狂热便被推向了极致。11月,三元股份(600429.SH)的股价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从5元飙升至7.3元,市值暴增40%,背后唯一的“利好”,竟是一款名为“奶皮子糖葫芦”的季节
**一串糖葫芦引爆百亿市值:三元股份的“妖股”幻象与残酷现实**
资本市场从不缺乏神话,但当一个神话的缔造者是一串售价40元的糖葫芦时,这场盛宴的荒诞与狂热便被推向了极致。11月,三元股份(600429.SH)的股价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从5元飙升至7.3元,市值暴增40%,背后唯一的“利好”,竟是一款名为“奶皮子糖葫芦”的季节性网红产品。这场由社交媒体点燃的资本狂欢,究竟是价值发现,又或是一场注定破灭的泡沫?
**导火索:奶皮子糖葫芦的病毒式传播**
今冬的消费市场,被一款“奶皮子糖葫芦”彻底点燃。这款产品在传统山楂之外包裹一层厚实奶皮,凭借高颜值与新奇口感,迅速在社交平台实现现象级传播,单串售价18至40元,溢价超传统糖葫芦五倍以上,成为新的“消费刺客”。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三元股份旗下子公司——老字号品牌三元梅园。尽管三元股份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强调该产品销售周期仅数月、收入占比极小,但资本市场对此置若罔闻。资本的逻辑简单粗暴:拥有概念,便拥有想象力。于是,三元股份被戏谑地封为“奶皮子糖葫芦概念第一股”,大量资金蜂拥而入,试图在这场风口中分一杯羹
。
**价值背离:199倍市盈率背后的基本面真相**
资本的狂热,最终必然要接受基本面的审判。当三元股份的市盈率被推高至199.51倍,远超食品制造业28.08倍的平均水平时,其内在价值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事实上,三元股份的业绩表现堪称惨淡。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48.7亿元,同比下滑10.06%;尽管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但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极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其核心市场的失守。作为根植北京的区域性乳企,三元股份2024年北京市场营收暴跌28.79%,少卖的13.9亿元远非北京外地区增长的5.8亿元所能弥补。其引以为傲的“送奶到户”模式,正遭受蒙牛、伊利等全国性品牌在新零售渠道上的猛烈冲击。一个靠糖葫芦概念支撑的百亿市值,与一个主业萎缩、腹背受敌的企业现实,形成了尖锐而讽刺的对比。
**注意力经济:网红产品的资本魔咒与长红之道**
三元股份的“妖股”之路,并非孤例,而是“注意力经济”时代资本游戏的典型范本。从李子柒误传带火星期六,到何同学视频引爆乐歌股份,再到元气森林拉动供应商保龄宝,剧本如出一辙:网红爆品或网红人物引发广泛关注,短期内形成购买力稀缺,这种市场情绪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催生股价的非理性暴涨。其背后是两大消费新趋势的共振:一是“注意力”本身成为核心价值;二是消费者在FOMO(害怕错过)心理驱动下的情绪化跟风消费。然而,注意力如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网红产品若要摆脱“昙花一现”的宿命,就必须在流量巅峰期迅速完成从“网红”到“品牌”的惊险一跃,构建起坚实的品牌、产品、价格与渠道体系。元气森林的成功,正是在于其抓住了气泡水的流量红利,迅速铺开线下渠道,为后续产品的持续畅销奠定了基础。
**结语: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11月14日,三元股份股价应声跌停,为这场由一串糖葫芦导演的资本闹剧画上了一个休止符。潮水正在退去,而那些被概念吹上天的公司,其真实的经营能力与战略困境,终将在裸泳中无所遁形。奶皮子糖葫芦的热度终将消散,但三元股份如何在北京市场的血战中稳住阵脚,如何在新渠道的变革中找到生机,才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真正考题。资本市场的记忆很短,但商业的法则很长。
来源:蓬勃的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