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救命!流浪汉闯进我家了,孩子一个人在家!” 前几天广州番禺某小区的业主群,被一张惊悚图片搅得鸡犬不宁。画面里,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堵在住户家门口,屋内孩子攥着扫帚瑟瑟发抖,眼看就要“遇险”。业主们炸开了锅,有人急着喊物业调监控,有人要组织邻居上门帮忙,还有人
“救命!流浪汉闯进我家了,孩子一个人在家!” 前几天广州番禺某小区的业主群,被一张惊悚图片搅得鸡犬不宁。画面里,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堵在住户家门口,屋内孩子攥着扫帚瑟瑟发抖,眼看就要“遇险”。业主们炸开了锅,有人急着喊物业调监控,有人要组织邻居上门帮忙,还有人已经开始吐槽小区安保形同虚设。
可这场全民紧张的“救援行动”,最后却变成了一场笑话——经其他业主提醒,发图家长才去质问孩子,真相让人哭笑不得:这张“现场图”根本不是实拍,是12岁孩子用AI工具生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整蛊父母。家长被孩子的“技术”骗得团团转,情急之下发到群里,才引发了这场乌龙。
别以为这只是个别孩子的调皮捣蛋,如今AI整蛊已经成了席卷国内外的“潮流”,闹剧一桩接一桩。安徽铜陵曾发生过更离谱的事:一名女子用AI生成“流浪汉窝在自家餐厅”的逼真图片,发给在外工作的丈夫。丈夫看到后魂都吓飞了,立刻拨打110报警,派出所紧急启动应急机制,民警连夜出警上门处置,结果敲开门才发现,屋里连流浪汉的影子都没有,纯属一场恶意恶作剧,女子最终被警方严肃批评,还被认定为“浪费公共警务资源”。
3在全国多地,类似的荒唐事还在不断上演:有人发AI假图谎称家中进贼,导致整栋楼被逐户排查;有人伪造“家人遇袭”画面,让远在外地的亲属连夜驱车赶回,折腾到天亮才知道是骗局;更有甚者,把AI生成的“入侵视频”发到网上,引发整个社区的恐慌。
这股歪风邪气,其实是从海外飘来的。今年10月,TikTok上突然兴起“#homelessmanprank”(流浪汉整蛊)挑战,一群青少年盯上了AI生图工具:只要上传一张自家的照片,再输入“流浪汉闯入家门”的简单指令,短短几秒,一张真假难辨的“惊险画面”就诞生了。他们把这些假图发给父母,录下长辈惊慌失措、急得跳脚的反应,再把视频发回平台博取流量。短短半个月,这个标签下就累积了1600多条视频,最高一条获赞超8万次,跟风者络绎不绝。
很快,这股风潮就跨过国界,在国内短视频平台掀起波澜。更让人担忧的是,国内平台的“服务”还更“周到”:不仅能刷到大量AI整蛊成品视频,还能找到详细的制作教程,甚至有平台直接在视频下方挂出生图工具入口,用户刷到同款后,一键就能生成自己的“整蛊作品”,操作简单到连小学生都能上手。
记者亲测发现,用普通的AI生图软件,上传一张客厅照片,输入提示词后,5秒就能生成“流浪汉在沙发上躺卧”的画面,细节逼真到能看清沙发的纹路和流浪汉的发丝,普通人根本难辨真伪。
但玩笑开过了头,就要付出法律代价。这股AI整蛊风已经让全球多国警方头疼不已:美国马萨诸塞州警方早在10月初就发布预警,称该类整蛊引发多起911误报,不仅挤占紧急救援资源,还可能导致警方高速出警时发生次生事故;英国多地警方也接到大量虚假报警,痛斥这类行为“危险且自私”。
更严重的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名女子因伪造“家中有入侵者”的AI图片,导致8辆警车紧急出动,事后被以“虚假报警”“向警方作不实陈述”罪名逮捕;俄亥俄州两名未成年人跟风参与整蛊,引发社区恐慌,被少年法庭以“扰乱公共秩序”起诉。
在国内,法律同样不会姑息这种行为。北京市大道政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鹏明确表示,就算没有直接拨打110,但若明知自己的AI整蛊作品可能让家人、邻居误判并报警,仍故意传播,就属于“间接故意报假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此类行为可处5至10日拘留,并处500元罚款;如果相关图片、视频被广泛转发,引发大面积社会恐慌,还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面临刑事责任。此前浙江嘉兴一名男子,就因用AI伪造“女儿被人抱走”的寻人启事并在网上散布,被依法行政拘留,给所有跟风者敲响了警钟。
为啥青少年会疯狂跟风这类危险整蛊?一方面,AI工具的低门槛降低了“作恶成本”,不用专业技术,人人都能“造假”;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导向难辞其咎,为了吸引眼球,平台对这类博眼球的整蛊内容放任不管,甚至通过算法推送、提供工具入口等方式推波助澜,让不良风气越演越烈。
更关键的是,很多青少年对AI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娱乐玩具”层面,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随手发的一张假图,可能会让真正需要紧急救援的人因为资源被挤占而错失机会,也可能让自己一不小心就触犯法律。
这场AI整蛊闹剧,其实暴露了当下AI治理的一大短板:技术跑得太快,而公众的AI素养和相关监管却没跟上。AI生成内容的高度逼真性,正在模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若不加以引导和约束,类似的闹剧只会越来越多。
这需要多方合力:学校要加强AI素养教育,不仅教孩子怎么用AI,更要教他们敬畏法律、坚守伦理;平台要扛起主体责任,下架整蛊教程和相关不良内容,关闭违规生图工具入口,不给跟风者提供便利;家长也要做好引导,告诉孩子技术不能拿来恶作剧,玩笑的底线是不伤害他人、不浪费公共资源。
AI技术本该是服务生活、创造价值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制造恐慌、浪费资源的“整蛊利器”。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要记住:技术再先进,也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张看似“好玩”的AI假图,背后可能藏着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这样的“潮流”,谁跟风谁吃亏!
你觉得该如何阻止AI整蛊乱象?学校、平台和家长,谁该承担更多责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新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