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这几天奇瑞汽车挑战天门山天梯失败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奇瑞在挑战的过程中非但没有成功还把护栏给撞断了,让不少网友表示看了个笑话,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几年前的路虎视频拿出来比较,这究竟是咋回事?奇瑞后来对这件事又是否做出回应?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这几天奇瑞汽车挑战天门山天梯失败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奇瑞在挑战的过程中非但没有成功还把护栏给撞断了,让不少网友表示看了个笑话,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几年前的路虎视频拿出来比较,这究竟是咋回事?奇瑞后来对这件事又是否做出回应?
湖南天门山的盘山公路上,奇瑞那台SUV的引擎嘶吼得越来越急,车轮在铺装路面上打滑,车身几次轻微晃动,最终还是停在了半坡,没再往上挪动半分。
这一幕被现场镜头拍得清清楚楚,传到网上瞬间成了热议焦点,不少网友翻出几年前的视频——路虎同款车型在这条路上稳稳登顶,两相对比,奇瑞的这次营销只剩满屏尴尬,在挑战的过程中还把旁边的护栏给撞坏了,事后奇瑞也进行道歉承诺会修复赔偿天门山护栏。
有人说这是“东施效颦”,也有人觉得没必要上纲上线,但往深了看,这事儿根本不是“车能不能爬”的问题,而是中国车企困在欧美营销剧本里的缩影。
说白了,西方品牌玩了几十年的套路,奇瑞原封不动搬了过来,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想证明高端,就得搞点“极限操作”;想卖上高价,就得秀出“硬核实力”。
早年间奔驰把新车吊上迪拜塔,宝马在纽北赛道刷圈速,都是这套思路。可问题是,人家玩这套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还在起步,消费者吃“极限营销”这一套。
现在早不一样了,去年李宁搞了场“敦煌主题秀”,硬套西方奢侈品的秀场模式,结果因为设计问题被骂“丑化国人”,销量反而掉了不少,照搬没有好结果,奇瑞不是第一个。
更有意思的是,奇瑞这次操盘的还是自己人,不是外聘的欧美营销团队,而是在行业里浸淫多年的老兵,他们学的就是宝洁、大众那套,自然只会翻旧剧本。
30年前中国消费品市场一片空白,宝洁带着“品牌定位论”进来,把洗发水分出“去屑”“滋养”不同功能,赚得盆满钵满,汽车行业的大众、宝马也靠这套抢占心智。
这批学外企出身的从业者,现在成了各大车企的营销负责人。路虎爬过天门山,证明“高端”,那奇瑞再来一次,逻辑上似乎没毛病——可他们忘了,观众早就看腻了。
奇瑞会犯这种错,放在以前谁都不信,在国内车企里,它向来是“省钱达人”,营销费用少得可怜,跟同行比简直是两股路子。
翻财报就能看明白,奇瑞毛利率大概13%,长城是18%,吉利16%,单看这个数字,奇瑞似乎没什么优势。
可再看净利润,画风立刻反转,长城净利润才5个多点,吉利刚过6%,反倒是毛利率最低的奇瑞,净利润冲到了6.75%,去年最高的时候还有7个多点。
钱从哪儿省出来的?答案就俩字:营销。截至去年三季度,长城卖了1500多亿的车,花了79亿营销费,占比近5%。
奇瑞卖了2100多亿,营收比长城多600亿,营销费才84亿,占比不到4%。 有人说奇瑞出口多,不用在国内砸广告,这话不全对。去年奇瑞出口占比37%,长城反而有39%,海外占比更高。
真正的原因,是奇瑞把“省”刻进了骨子里,过去十几年,奇瑞几乎不搞花里胡哨的营销,2022年它卖了2690多亿的车,营销费才83亿,占比3%。对比之下,蔚来一年光用户活动就得花十几个亿。
可省钱的代价也很明显:品牌溢价上不去,同样级别的SUV,奇瑞比长城、吉利便宜一万多,比合资品牌便宜更多,消费者买它图实惠,却很少把它和“高端”挂钩。
这事儿在赛利斯身上正好反过来。赛利斯毛利率高达29%,比奔驰还高6个点,它的制造成本没比奇瑞低,全靠问界系列的高售价撑起来——这就是品牌溢价的威力。
去年问界M9上市,单月销量破万,均价四十多万,比奇瑞最贵的车还高一半,人家靠的不是爬天门山,是华为背书的技术和用户口碑,这才是新玩法。 奇
瑞的焦虑从上市那天就藏不住了,现在市值才1600多亿,长城都有1900亿,连当年的东风小康(赛利斯前身)都涨到2300亿。营收更高的奇瑞,怎么可能甘心?
想靠营销拉高溢价、提振市值,这个方向没错。错就错在,它没找对剧本,拿了几十年前的欧美旧套路,去闯现在的新市场。
奇瑞的尴尬,也是不少中国车企的通病,总觉得西方营销那套是“标准答案”,却忘了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需要“抄作业”了。
华为卖车就没按常理出牌,它不搞极限挑战,也不请明星代言,问界的发布会全是技术解读,芯片、鸿蒙系统、智能驾驶,把干货摆上台面,消费者自然买账。
去年华为发布问界M7的升级版本,光讲“遥遥领先”的智驾功能,直播观看人数破亿,当天订单就超5万辆,没有花里胡哨的噱头,全靠技术硬实力说话。
小米更绝,把“用户参与”玩到了极致,SU7上市前,雷军带着团队开了上百场用户座谈会,颜色、配置、价格都听用户意见。
上市后直接喊出“为米粉造车”,粉丝黏性拉满,这些新玩法,跟欧美营销理论完全不沾边。它们抓住的是现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要么看技术,要么讲情怀,最烦的就是一眼看穿的“营销套路”。
反观奇瑞,明明有自己的优势却没用好,去年它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在巴西、俄罗斯都卖得火,靠的是皮实耐用的口碑,这些真实的用户故事,比爬天门山有说服力多了。
有个奇瑞车主在网上分享,他开着瑞虎8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全程没出一点问题,这种来自真实用户的案例,传播效果比官方营销强十倍,还不用花多少钱。
汽车行业早就过了“秀肌肉”的年代,十几年前,比亚迪搞“碰撞测试”证明安全,现在人家直接讲新能源技术,讲刀片电池的优势,市值一路冲到万亿。
奇瑞不是没技术,它的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4%,在行业里都是顶尖水平。可这些硬核实力,很少被普通消费者知道。营销费用花在重复别人的路上,不如用来讲自己的故事。
天门山的坡没爬上去,对奇瑞来说未必是坏事。这正好给所有中国车企提了个醒:欧美营销的旧剧本该丢了,我们的品牌溢价,不该靠模仿别人的极限操作。
靠技术创新,靠用户口碑,靠真实的品牌温度,才能真正站稳高端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缺的从来不是实力,是写自己故事的勇气。
奇瑞的这次尝试虽然尴尬,但也是一次成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车企明白,最动人的营销不是照搬来的套路,而是源自自身的、独一无二的品牌故事。这才是中国汽车真正的底气。
来源:云蘅不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