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波士顿才发现:龙虾卷一个要20美金,当地人根本不常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0 23:35 1

摘要: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在波士顿,原来游客的身份,是有价格的。 一、那个35美金的龙虾卷,是一种游客税。波士顿的龙虾卷,就像北京的烤鸭,或者西安的肉夹馍,它是一个城市的食物图腾。 二、一座用美金呼吸的城市,房租是每个人的噩梦。吃完那个龙虾卷,我对波士顿的物价有了初步的,也是惨痛的认识。 三、自由之路,每一步都是历史的账单。波士顿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历史感。 四、哈佛的红砖与MIT的混凝土,两种精英的傲慢。跨过查尔斯河,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剑桥(Cambridge)。 五、那个叫“T”的地铁,是一种对耐心的惩罚。

我站在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那一刻,我以为我懂了美国。 或者说,我懂了游客眼里的美国。 空气里飘着黄油和海盐混合的香气,海鸥的叫声尖锐的划破天空,古老的红砖建筑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一切都像明信片。 我走进一家挤满了人的海鲜快餐店,菜单上最显眼的,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波士顿龙虾卷”。 图片上的龙虾肉,大块,饱满,泛着诱人的光泽,夹在一条烤的焦黄的面包里。 就是它了。我对自己说。来波士顿,不就是为了这一口吗? 我指着菜单,用我最流利的英语说:“One of these, please.” 店员头也不抬的在屏幕上按了几下,然后抬头看我。 “Thirty-five dollars.” 我愣住了。 三十五美金。 我掏出手机飞快的按了一下计算器,屏幕上跳出的数字是250块人民币。 用250块,买一个面包夹凉的龙虾沙拉? 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东西,当地人真的会吃吗? 我付了钱,拿着那个沉甸甸的龙虾卷,坐在市场的长椅上。 我看着周围的人,游客们兴奋的拍照,孩子们吵闹的追逐鸽子。 可我没看到几个本地人,或者说,我没看到几个长得像天天会花35美金吃一个快餐的人。 我咬了一口。 龙虾肉是凉的,裹着厚厚的蛋黄酱,面包是温的,涂满了黄油。 味道不错。 但它不值35美金。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在波士顿,原来游客的身份,是有价格的。

一、那个35美金的龙虾卷,是一种游客税

波士顿的龙虾卷,就像北京的烤鸭,或者西安的肉夹馍,它是一个城市的食物图腾。 在你来之前,所有的旅游攻略,所有的美食博主,都在告诉你:你必须吃。 他们会给你列出长长的清单:Neptune Oyster,James Hook & Co.,Row 34……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长长的队伍和更高的价格。 Neptune Oyster的龙虾卷,热的,配上融化的黄油,价格已经突破了40美金。 这几乎是奢侈品的价格。 我问过我在波士顿读书的朋友,一个在这里生活了五年的年轻人。 我问他,你经常吃龙虾卷吗? 他笑了,那种本地人才懂的,带着一点点嘲讽和无奈的笑。 他说:“我只有在父母或者朋友来旅游的时候,才会带他们去吃一次。我自己?疯了吗?有这个钱我能吃一周的食堂。” 他告诉我,对大多数波士顿人来说,龙虾是一种节庆食物。 可能是独立日家庭烧烤时,买几只活的回来自己煮。 也可能是某个重要的纪念日,去一家正式的海鲜餐厅,点一份龙虾意面。 但绝不是像三明治一样,在某个工作日的午后,随意的走进一家店,花掉半天的最低工资,只为了一个面包卷。 “那是一种游客税,”他总结说,“你付的钱里,一半是给龙虾的,一半是为你‘我在波士顿吃了龙虾卷’这个体验买单的。” 后来我发现,在波士顿,真正的本地人,他们手里拿的,永远不是那个昂贵的龙虾卷。 而是一杯Dunkin’的冰咖啡。 无论春夏秋冬。

二、一座用美金呼吸的城市,房租是每个人的噩梦

吃完那个龙虾卷,我对波士顿的物价有了初步的,也是惨痛的认识。 但很快我发现,一个龙虾卷,仅仅是这座城市高昂生活成本的冰山一角。 波士顿,是一座用美金维持呼吸的城市。 这里的空气,自由,充满学术气息,但吸进去的每一口,都是有成本的。 最大的成本,是房租。 我上网查了一下数据,被彻底的惊到了。 在波士顿市区,一个普通的一居室公寓,平均月租金超过3000美金。 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两万块。 这还不是在最好的地段。如果你想住在后湾(Back Bay)或者灯塔山(Beacon Hill)那种风景如画的地方,价格会轻松的翻倍。 我的朋友,一个在世界顶尖大学读博士的高材生,他和另外三个人,合租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 每个人分摊下来,一个月的房租还是要1200美金。 他住的那个房间,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窗户对着一面砖墙。 “我们管这叫‘学术洞穴’,”他自嘲的说,“你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享受生活,是为了出人头地。在你出人头地之前,你得先学会忍受。” 忍受的不仅仅是狭小的空间,还有无处不在的开销。 超市里,一加仑(约3.78升)的牛奶要5美金。 一打鸡蛋,6美金。 最普通的牛肉,一磅也要8到10美金。 随便在外面吃一顿简餐,加上税和小费,20美金就没了。 想喝杯啤酒?酒吧里一杯精酿的价格通常在9美金以上。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走路的步速都那么快。 他们的脸上,有一种混合着精英的骄傲和被生活追赶的疲惫。 在这座城市里,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不是比喻,是赤裸裸的现实。 你停下来喘口气的成本,太高了。

三、自由之路,每一步都是历史的账单

波士顿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历史感。 这是一座几乎没有摩天大楼的美国大城市。 城市的中心,被完好的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样子。红砖建筑,鹅卵石铺成的小巷,古老的教堂尖顶。 最有名的,就是那条“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 一条用红砖在人行道上标示出的路线,全长大约4公里,串联起16个美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古迹。 我花了一个下午,顺着这条红线走。 从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开始,走过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的金顶,经过谷仓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汉考克这些名字就刻在那些风化的墓碑上。 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你脚下踩的,是美国这个国家开始的地方。 但很快,这种浪漫的历史感,就被现实的商业气息冲淡了。 每一个景点,几乎都有一个售票处。 想进老州议会大厦(Old State House)?门票15美金。 想参观保罗·列维尔故居(Paul Revere House)?门票6美金。 想登上宪法号护卫舰(USS Constitution)?虽然免费,但旁边的博物馆建议你捐款10-15美金。 一路上,到处都是穿着殖民时期服装的导游,他们用夸张的戏剧腔调,招揽着游客参加价格不菲的徒步团。 纪念品商店里,塞满了印着“Boston Strong”的T恤,和做成龙虾形状的钥匙扣。 我站在法尼尔厅(Faneuil Hall)前,这里曾是革命家们发表演说,煽动独立热情的地方,被称为“自由的摇篮”。 如今,它的楼下是各种品牌的连锁店,楼上是游客信息中心,周围被昆西市场的美食广场和酒吧包围。 历史在这里,变成了一种被精心包装和定价的商品。 人们来这里消费历史,打卡历史,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那条名为“自由”的路,似乎每一步,都在提醒你,自由是有价格的。

四、哈佛的红砖与MIT的混凝土,两种精英的傲慢

跨过查尔斯河,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剑桥(Cambridge)。 这里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所在地。 空气里的味道都不一样了。 波士顿那边,是海洋的咸味和历史的尘土味。 而剑桥,是一种混杂着旧书、咖啡和年轻人野心的味道。 这两所学校,只隔了几个街区,气质却截然不同。 哈佛是红砖的。 古老的校园,绿色的草坪,每一栋建筑都像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 游客们在约翰·哈佛的雕像前排队,摸着他那被摸的锃亮的皮鞋,希望能沾染一点智慧的灵气。 这里的学生,穿着剪裁得体的衣服,走路都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 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是某个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也可能是华尔街的下一个风口。 哈佛的精英感,是古典的,是属于“老钱”(Old Money)的,是一种“我们家族一直如此优秀”的傲慢。 而MIT,是混凝土和玻璃的。 建筑风格现代,甚至有点古怪,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色彩。 这里的学生,更像是技术宅。他们可能穿着一件免费的T恤,背着一个双肩包,讨论的是最新的算法模型,或者如何用代码改变世界。 MIT的精英感,是未来的,是属于“新贵”(New Money)的,是一种“我能解决你甚至不知道存在的问题”的骄傲。 我走在这两所大学的校园里,感觉自己像个文盲。 那种智力上的压迫感是真实存在的。 咖啡馆里,学生们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复杂的公式。 书店里,摆放的书籍我连书名都看不懂。 这里是世界的大脑,是知识和权力的中心。 但这种极致的聪明,也带来一种疏离感。 这座城市,因为这两所大学而伟大,但也因为它们,而显得不那么平易近人。 它欢迎你来参观,来赞叹,但它也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告诉你: 你不属于这里。

五、那个叫“T”的地铁,是一种对耐心的惩罚

如果说波士顿有什么东西能把哈佛的精英和码头的工人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那一定是它的地铁系统——MBTA,当地人简称“T”。 它是美国最古老的地铁系统,建于1897年。 而当你坐上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它从1897年开始就没怎么大修过。 尤其是我坐的绿线,那简直是一场行为艺术。 车厢又旧又窄,开起来的时候,整个车厢都在摇晃,发出的金属摩擦声,尖锐的像是下一秒就要散架。 速度慢的令人发指,有时候甚至不如在地面上走路快。 它会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停下来,没有任何通知,你就被困在黑暗的隧道里,听着周围乘客集体发出的叹息声。 有一次,我眼睁睁的看着地铁在进站前停了五分钟,而站台就在我眼前不到二十米的地方。 车上的一个本地大叔,用一种习以为常的波士顿口音大声的抱怨:“Come on! You can make it! I believe in you!” 整个车厢的人都笑了。 这是一种属于波士顿人的黑色幽默。 他们每天都在咒骂“T”,但又离不开它。 因为在波士顿开车,是另一种形式的自虐。 街道狭窄,毫无规划,很多都是几百年前马车走出来的路。单行道遍布,停车位比黄金还难找。 波士顿的司机,以“全美最没耐心”而闻名,他们开车极具攻击性,变道不打灯,疯狂按喇叭,是家常便饭。 所以,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忍受“T”的折磨。 它就像一个又老又坏脾气的家庭成员,你恨它,但你又不能真的把它怎么样。 每天,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最聪明的大脑,和最普通的劳动者,一起被困在这个古老的铁皮罐头里,共同经历着延误、故障和无尽的等待。 这或许是这座精英城市里,最公平的一件事。

六、天气,是波士顿真正的统治者

在波士顿住了一段时间,我发现,真正统治这座城市的,不是市长,不是哈佛的校长,而是天气。 波士顿的天气,可以用“喜怒无常”和“极端”来形容。 尤其是冬天。 这里的冬天,不是开玩笑的。 它漫长,寒冷,而且充满了暴力。 当天气预报里出现“Nor'easter”(东北风暴)这个词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会进入戒备状态。 那意味着一场巨大的暴风雪即将来临。 超市里的牛奶和面包会被抢购一空,学校停课,公司放假。 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雪,下起来没完没了,有时一场雪就能下半米多厚。 雪停了之后,是更刺骨的寒冷。 从大西洋上吹来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街道两旁堆起比人还高的雪墙,被汽车尾气染成肮脏的灰黑色,好几个月都不会融化。 在那种天气里,出门是一种需要勇气的行为。 整个城市都变得安静,萧瑟,人们像是进入了冬眠模式。 但波士顿人,也因此进化出了一种惊人的耐寒能力。 零下十度,你依然能看到有人穿着短裤在查尔斯河边跑步。 他们对天气的抱怨,也成了一种社交方式。 “今天的风真是杀人。” “是啊,我感觉我的脸都要被吹掉了。” 然后,当春天终于来临,哪怕只是一点点暖意,整个城市都会瞬间复活。 人们会涌到公园的草地上,脱掉鞋子,晒着来之不易的太阳。 那种喜悦,是生活在四季如春地方的人,无法体会的。 而波士顿的秋天,是上帝对它熬过漫长冬天的补偿。 那是一种美到不真实,美到让你心痛的季节。 天空是纯粹的蓝色,空气清澈,阳光温暖。 从波士顿公园到剑桥的校园,所有的树叶都变成了绚烂的红色、橙色和黄色。 整个城市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美丽是短暂的。 它就像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在提醒着每一个人: 享受现在吧,因为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七、当Dunkin’成为一种信仰

如果你想快速的融入波士顿,忘掉龙虾卷,忘掉哈佛T恤。 你需要做的,就是去买一杯Dunkin'。 在中国,它叫“唐恩都乐”,一个听起来有点甜腻的名字。 但在波士顿,它就是Dunkin',一个神圣的词汇。 它的门店,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密度比便利店还高。 它不是星巴克那种让你坐下来,用笔记本电脑工作一下午的地方。 Dunkin'是效率的代名词。 它的店面通常很小,灯光明亮,一切都是为了让你用最快的速度拿到你的咖啡,然后离开。 波士顿人对Dunkin'的爱,已经超越了咖啡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认同。 无论你是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还是穿着工装裤的建筑工人,手里拿的都是同一个橙粉色Logo的杯子。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点单黑话。 如果你说要一杯“Regular Coffee”,你拿到的会是一杯加了奶油和糖的咖啡。这是默认设置。 他们的冰咖啡,一年四季都在卖。 即使在零下二十度的冬天,你依然能看到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杯装满冰块的Dunkin'冰咖啡,坚定的走在风雪里。 我问过我的朋友,为什么? 他说:“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我知道外面很冷,但我不在乎,我需要我的咖啡’的精神。” Dunkin'是廉价的,亲民的,不装腔作势的。 它代表了波士顿这座城市,除了精英和历史之外的另一面——蓝领的,务实的,坚韧的一面。 它就像这座城市的燃料,每天早上,无数个Dunkin'杯子被拿起,然后这座古老的城市,才开始新一天的运转。 在这里,星巴克更像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属于游客和“非本地人”的选择。 真正的波士顿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是Dunkin'的咖啡。

八、芬威球场的绿色怪物,与城市的集体心跳

在波士顿,有两件事你最好不要公开的批评。 一个是Dunkin',另一个是他们的棒球队——波士顿红袜队(Boston Red Sox)。 体育,尤其是棒球,在这座城市,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宗教。 而芬威球场(Fenway Park),就是他们的圣殿。 这是美国现存最古老的棒球场,建于1912年。 它不大,甚至有点破旧,座位也很挤。但每一个座位,都充满了故事和传统。 球场最著名的,是它左外野那面巨大的绿色高墙,被称为“绿色怪物”(The Green Monster)。 我没有买到球票,因为实在太贵也太抢手了。 但我特意在比赛日的时候,去了球场附近。 整个区域都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人们穿着红袜队的球衣,戴着印有“B”字的帽子,从四面八方涌来。 酒吧里挤满了球迷,他们喝着啤酒,吃着热狗,大声的讨论着球员的状态。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狂热的,近乎于仪式的氛围。 比赛开始后,你即使站在球场外,也能清晰的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呼声,呐喊声,和全场几万人一起跺脚发出的轰鸣。 当比赛进行到第八局,球场里会响起那首经典的《Sweet Caroline》,全场观众会一起大合唱。 那一刻,无论你来自哪里,是什么身份,都会被那种巨大的集体情绪所感染。 波士顿人对他们的球队,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爱。 他们经历过长达86年的“贝比鲁斯魔咒”,一直无法夺冠。 那种漫长的等待和最终的释放,让这份爱变得更加深刻和牢固。 他们也以憎恨纽约洋基队(New York Yankees)而闻名。 “Yankees Suck!”(洋基烂透了!)的口号,你可以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听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这种对体育的狂热,塑造了波士顿的城市性格。 它让这座有时显得过于理智和矜持的城市,有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波士顿人最真实,最不加掩饰的一面:忠诚,团结,以及一点点的,不讲道理的“我们就是最棒的”的骄傲。

九、北角区的Cannoli,才是真正的甜蜜

当我厌倦了游客区的昂贵和喧嚣,我的朋友带我去了北角区(North End)。 这里是波士顿的“小意大利”。 一走进这个区域,画风突变。 街道变得更窄,更曲折,两旁是五颜六色的意式公寓楼,阳台上晾晒着衣服。 空气里不再是海腥味,而是烤面包、大蒜和咖啡的混合香气。 这里没有宽阔的大道,只有迷宫一样的小巷。 街边的餐厅,门口挂着手写的菜单,老板用带着浓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语热情的招揽着客人。 这里是波士顿美食的灵魂所在。 没有35美金的龙虾卷,但有15美金一大盘,足够喂饱两个人的海鲜意面。 而北角区的终极对决,是关于Cannoli(意大利奶油卷)的。 两条街上,分别开着两家最富盛名的甜品店:Mike's Pastry和Modern Pastry。 关于哪一家的Cannoli更好吃,波士顿人已经争论了几十年,至今没有定论。 Mike's的队伍总是排到街角,他们用一个简单的白色纸盒,拿麻绳一捆,非常复古。他们的Cannoli个头巨大,口味繁多,外壳酥脆,里面的瑞可塔(Ricotta)奶油馅甜的非常直接。 Modern Pastry的店面小一些,队伍也短一点,但他们的Cannoli是现点现灌馅的,保证了外壳的极致酥脆。口味更传统,甜度也更克制。 我两家都试了。 我站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手里都提着这两家店的白色盒子。 他们脸上的满足,和在昆西市场吃龙虾卷的游客,是完全不同的。 那是一种日常的,唾手可得的,发自内心的甜蜜。 这才是波士顿真正的味道。 它不在那些被旅游指南过度包装的景点里,而在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由一代代移民建立起来的社区里。 它告诉你,这座城市不只有独立战争和常春藤,它还有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普通人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结尾:离开的时候

飞机从洛根机场起飞,我从舷窗俯瞰这座城市。 红砖的建筑群,在夕阳下像一片燃烧的炭火。 查尔斯河蜿蜒的穿过城市,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远处的哈佛和MIT的校园,安静的卧在河的另一边。 我想起我来之前的想象。 一个古老的,精英的,充满了美国精神的城市。 它确实是。 但它也是一个昂贵的,拥挤的,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那么友好的城市。 它的地铁会逼疯你,它的冬天会冻僵你,它的房租会压垮你。 它用龙虾卷欢迎游客,然后用Dunkin'咖啡支撑着本地人日复一日的奋斗。 它为自己的历史和智慧而骄傲,但也为自己的体育队伍而疯狂。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多面体。 你不能只看它的一面。 离开之后,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我所在城市的物价。 也再也没有理所当然的认为,一个地方的“特产”,就应该是当地人日常的一部分。 因为我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群最聪明的人,正和最普通的人一起,挤在古老的地铁里,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为了一个昂贵的居住权而拼命努力。 波士顿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它甚至算不上一个舒适的城市。 但它真实。 它的好与坏,都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不加掩饰。 它只是世界真实的一面。 只是我们太习惯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才会对它的昂贵和坚硬感到惊讶。 其实,那只是别人每天的现实罢了。

波士顿旅游出行Tips:

关于交通: 千万不要在市区租车自驾!波士顿的街道出了名的混乱,停车费极其昂贵。最好的方式是购买一张CharlieCard,乘坐地铁(T)和公交。虽然“T”经常被吐槽,但它依然是游览城市最经济便捷的方式。

关于住宿: 波士顿的酒店价格非常高,尤其是在市中心。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住在剑桥(Cambridge)或者布鲁克莱恩(Brookline)等地铁沿线地区,或者尝试使用Airbnb。务必提前预订,尤其是在毕业季(5-6月)和秋季赏枫季(9-10月)。

关于美食: 龙虾卷可以体验一次,但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期待。去北角区(North End)吃一顿正宗的意大利菜,尝尝Mike's和Modern Pastry的Cannoli。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里的小吃摊,比如蛤蜊浓汤(Clam Chowder)面包碗,也是不错的选择。想体验本地文化,就去Dunkin'买一杯咖啡。

关于游览: “自由之路”是必游项目,建议花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步行游览,可以更好的感受历史氛围。哈佛大学和MIT的校园都对公众开放,可以免费参观。建议参加哈佛学生自己组织的校园导览(Hahvahd Tour),会听到很多有趣的校园故事。

关于季节: 波士顿最美的季节是秋天(9月下旬到10月),天气宜人,枫叶绚烂,但也是游客最多、物价最高的季节。夏天温暖,适合户外活动。冬天非常寒冷且有暴雪,如果你不畏严寒,可以体验一个经典的新英格兰冬季。春天则比较短暂。

关于穿着: 一定要准备一双非常舒适的鞋子,波士顿是一座非常适合步行的城市。另外,无论什么季节来,都建议带一件防风外套,海边的风很大。冬天则需要带齐羽绒服、帽子、手套、围巾等所有御寒装备。

关于体育: 如果你是体育迷,并且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去看一场红袜队的棒球比赛。即使不进场,在比赛日去芬威球场周边感受一下狂热的氛围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