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不”原则刚落纸,原油船已经挤满港口——日均一百万桶,创纪录。
“三不”原则刚落纸,原油船已经挤满港口——日均一百万桶,创纪录。
北极的风还没吹到,天然气管道先画第二条线。
有人说这是“背靠背”,有人说是“各取所需”,到底谁在替谁挡枪?
先看数字。
今年前十月,中国从俄买的油同比多了12%,一天就能灌满四个鸟巢。11月15日,两国又签北极LNG 2号,1980万吨年产能,2028年点火。
翻译成人话:北京冬天缺气?
莫斯科先给你留口。
价格没公开,但业内估比现货低一成,运费还省——白令海峡走直线,少走半个地球。
再看军演。
白俄罗斯刚被官宣“联盟之盾-2026”全场域演习,地图第一次把明斯克到布列斯特全涂红。
俄国防部补一句:和中国只是“技术磋商”防空系统,不结盟。
翻译过来:枪可以一起研发,子弹各带各的。
北京这边没接茬,反正红旗系列早就自己迭代,缺的是西伯利亚靶场——冬天零下四十度,电子元件动不动罢工,去那测一圈,等于免费加速老化试验。
多边场合更微妙。
金砖外长会17日散场,文件里夹带私货:中俄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写成“联合研究优先”。
表面是南方国家抱团,实际是给硅谷添堵——你禁售GPU,我们就用俄的数学怪才加中国的场景数据,拼一个“平行宇宙”里的开源生态。
上合组织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同理,2026年启动,谁出钱?
中俄先各掏一亿美元种子,后面跟不跟,看印度脸色。
盟友名单也重新洗牌。
白俄、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稳坐核心圈,朝鲜被踢到“观察席”——缺一体化,光喊口号没用。
莫斯科算盘精:平壤的炮弹可以要,基地共享免谈,免得首尔又往萨德里塞导弹。
所以别再用“盟友”二字套中俄。
北京要的是便宜能源+练兵场+多边筹码,莫斯科要的是外汇+技术活水+战略纵深。
两边像拼单买车,一个出发动机,一个出轮胎,凑一起能跑就行,谁也没说撞了算谁的。
下次再听到“中俄结盟”,直接把这条新闻甩过去:真结盟,还至于原油合同一年一签?
来源:越战越勇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