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过年,湖南的企业家们互赠茅台是常态,如今,一瓶瓶色泽金黄的鲜榨茶油,成了年货清单里的“硬通货”。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我们餐桌上的食用油,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嵌套在复杂而脆弱的地缘网络之中
大家能想到咱们的粮油自给率是多少吗?
不到35%,远低于国际50%的安全线
尤其是大豆油,这两年1亿吨左右的进口,这需求量直接升级了粮油之战。
于是如今的大国博弈剧情下,中国茶油正在从地方特色走上了全国的舞台。
过去过年,湖南的企业家们互赠茅台是常态,如今,一瓶瓶色泽金黄的鲜榨茶油,成了年货清单里的“硬通货”。
而且这波消费风向的影响正在扩散
从刘涛等明星的直播间,到都市名媛、贵妇的厨房,一股“食鲜油,用茶油”的风潮正席卷而来。
这款看似普通的食用油,究竟有何魔力,能取代茅台,成为高端圈层身份认同与健康生活的新象征?
大家好,这里是暴富研究局,我是口非常挑的二号研究员张工工
今天,我们就来深扒一下,这杯“东方油”背后的秘密。
提起健康油,现在很多人的认知都是橄榄油。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橄榄油中含有75%~9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这个玩意只要你关注过一点点健康减肥相关的话题,基本上可能都听过它的大名.
什么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最主要它在能从被名人圈争相带货,还得归功于减脂功效
在很多研究中,与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相比,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在中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基础上,有助于降低体重、体脂和胰岛素抵抗。
这意味着啥?
摄取了同样的卡路里,我胖了,你只是换了个油就瘦了,那还有天理吗?
这波宣传就打开了橄榄油的市场
国际石油橄榄油理事会(IOC)的数据显示,中国橄榄油年消费量从2008/09年度的1.2万吨增加到2024/25年度的5.3万吨。
但这时候如果你看看中国茶油,你会觉得,它嘴是真严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茶油和橄榄油进行的对比研究显示)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极为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甚至更高,能有85%~97%.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早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但咱们自己的市场上,宣传声量却一直很小.
而且,作为木本,长茶油还拥有更多有益元素
茶多酚: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以及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角鲨烯是皮肤表面多不饱和脂质的主要成分,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氧化损伤至关重要
植物甾醇:帮助控制胆固醇,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替代或补充疗法
而且,茶油的烟点还让它更适合中国厨房.
啥是油烟?
咱们可以理解为油脂加热到开始冒烟时的最低温度,如果烹饪的时候超过这个温度,食用油会变质并产生有害物质,
所以像烟点在210℃左右的茶油,其实比橄榄油更适合中式料理,能在烹饪过程中保留更多营养,不易产生有害物质,属于能兼顾煎、炒、炖、炸的全能型选手
其实,中国茶油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清朝道光年间,中国“茶油之乡”祁阳就有栽培油茶的记载.
温暖湿润的气候、酸性红土壤与丘陵高山交织的土地,让祁阳成为第一批“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出手搞油茶改造,祁阳更是一下子成了“垦复热点”
1993年10月,一家名为"祁阳县金浩植物油厂"的企业在祁阳成立.
据《2024年我国粮油产销和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2024年度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为34.2%,非常依赖国际市场
为啥这么缺?
拿主要油料作物大豆来说,当年中国为了加入WTO,在粮食和大豆的选择之间,选择了保粮食,对美国开放采购大豆。
低成本生产的大豆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豆农失去竞争力。
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成为大豆进口国,每年近1亿吨左右的进口量啥概念呢?
中国停购后,美国一大豆谷仓直接因为积压崩塌
作为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咱们吃的油大部分来自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这些,但耕地就那么多,如果扩大油料种植必 然会与粮食争地,影响粮食安全.
严重依赖进口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和粮食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议题,
而茶油,简直就是“天选之油”——
它不跟粮食抢地,还能带动农民致富,这不只是中国厨房的健康担当,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王牌.
毕竟,粮油之争是每一个中国餐桌的选择决定的。
来源:暴富研究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