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宇辉曾在一次直播中聊到教育孩子的话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你发现孩子不爱学、不自律时,别急着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你跟孩子说的考高中、上大学、找好工作,他根本理解不了。对孩子来说,未来太遥远,他们需要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
董宇辉曾在一次直播中聊到教育孩子的话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你发现孩子不爱学、不自律时,别急着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你跟孩子说的考高中、上大学、找好工作,他根本理解不了。对孩子来说,未来太遥远,他们需要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
这句话戳中了无数家长的痛点。我们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孩子却眼神飘忽、眉头紧锁,那些语重心长的话从左耳进右耳出,根本落不到心里去。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答案远比想象中简单——不必打骂,无需唠叨,只要换一种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陪他看纪录片! 这比说一百句"要好好学习"都有效。
纪录片有着神奇的魔力,它能让孩子自己醒悟,主动拿起课本。
孩子不自律、厌学的根源,往往在于他们不明白学习究竟为了什么,缺乏内在驱动力。
董宇辉说得特别形象:"你告诉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他连黄金屋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怎么会相信呢?"
与其没完没了地说教,不如带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纪录片中真实的画面、鲜活的故事,比干巴巴的道理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今天为大家精选的10部纪录片,就是从不同角度点燃孩子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BBC耗时5年制作的经典,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未见过的地球之美在这里展开。
董宇辉曾说:"当孩子们看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未知的奥秘等着去探索,他们的眼睛里会发光。"这种光芒,正是所有学习的起点。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世界各地孩子们艰难的上学之路。有的要穿越沙漠,有的要划船数小时,有的要走悬崖峭壁。
看到这些,孩子会明白:能够安心坐在教室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通过讲述人类如何发现自然法则的故事,引导孩子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将去何方?
宏大的宇宙视角会让孩子跳出日常学习的琐碎,看到知识探索本身的壮美。
来自哈佛大学的学者走访世界各地,探究不同文化中的学习方式。
孩子会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地背诵和应试,而是人类共通的探索欲望和成长需要。
日本NHK制作的这部科普节目,通过生动的实验引导孩子观察、假设、实验和评估。
董宇辉常说:"教会孩子思考,比教会他们答案更重要。"这部片子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跟拍56年的传奇纪录片,选择了来自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每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
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这里有了最直观的答案。
记录普通孩子在世界顶级学府伊顿公学的生活。在这里,自律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在的选择。
孩子们会看到,自律的人如何活出精彩的人生。
八位艺术大师的生平与创作,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邃与丰富。
对于觉得"学习无用"的孩子,这是一剂良药——知识构建的精神世界,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财富。
一部医学发展史,更是人类智慧进步的史诗。
当孩子看到知识如何拯救生命、改变世界,他们会理解学习的深刻意义。
从空中俯瞰我们熟悉的土地,孩子会发现祖国的壮美与文化的深厚。
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会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董宇辉说过一句特别打动人的话:"教育的意义,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纪录片恰恰是那根火柴,它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展现世界的广阔与神奇,点燃孩子心中的求知之火。
当孩子通过纪录片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见证了知识的魅力,理解了教育的力量,他们自然会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而这种来自内心的驱动力,远比外部的催促和说教更加持久、有力。
家长们,不妨收起那些孩子听不懂的大道理,找一个周末的晚上,关掉灯,打开一部纪录片,和孩子一起享受这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
你会发现,当孩子的内心被触动时,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他们会自己拿起书本,因为此刻的学习已不再是父母的要求,而是内心的渴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而一部好的纪录片,恰恰能成为那面镜子,让孩子看见自己、看见世界,从而找到前行的内在力量。
来源:今日晴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