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冬之后,高坪区各地抢抓晴好天气播种冬小麦,一架架无人机穿梭在田野上空,精准撒播麦种,不仅大幅提升了播种效率,还保证了播种质量,成为今年小春生产的“新主角”。
立冬之后,高坪区各地抢抓晴好天气播种冬小麦,一架架无人机穿梭在田野上空,精准撒播麦种,不仅大幅提升了播种效率,还保证了播种质量,成为今年小春生产的“新主角”。
11月12日,在高坪区螺溪街道物流社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小麦专用复合肥倒入植保无人机内,飞手通过遥控器设定好航线和播种参数后,无人机便腾空而起,沿着预定路线匀速飞行,将肥料、麦种精准均匀地撒播在翻耕好的农田里。
“今年我们1200亩小麦全部采用植保无人机播种,效率很高,一小时可以播50亩,预计两天之内可以完成作业。”高坪区曦宇丰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坤告诉记者。
据介绍,无人机播种采用卫星定位和精准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全程自动化、精准化作业,每亩地播种量可精准控制在预定范围内,误差不超过5%。今年,高坪区还积极与省、市农科院合作,择优推广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并进一步优化小麦种植技术、降低种植户投入成本。
“今年我们播的小麦品种是市农科院为我们推荐的绵麦827、中科麦1816,平均亩产可以做到470公斤,算是比较高的,并且抗倒伏、抗病性强,加上无人机直播、绿色防控等技术,我们对明年的产量非常有信心。”周坤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广农业机械化与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实现小麦精量化播种,进一步扩大机械化作业覆盖面,以智能化装备、专业技术服务助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高坪区螺溪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斌表示。
近年来,高坪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鼓励农户采用先进农业设备开展生产作业,不仅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保障粮食丰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高坪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率达70%以上,今年全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3万亩,完成“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撂荒地治理1573亩,1-9月实现粮食产量17.8万吨。
全媒体记者 罗庆
来源:云上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