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老瓷厂、红色古镇 看丽水如何用“微更新”实现“大幸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0:13 1

摘要: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筑的改造、街区的美化,更是一段关乎功能革新、活力重塑的创造与新生。如今,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进征途上,于城市各个角落拔节的更新印记,正悄然重塑着我们的日常。这些印记缘何而起?又应遵循怎样的生长逻辑,才能精准唤醒城市的生命力?11月11日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筑的改造、街区的美化,更是一段关乎功能革新、活力重塑的创造与新生。如今,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进征途上,于城市各个角落拔节的更新印记,正悄然重塑着我们的日常。

这些印记缘何而起?又应遵循怎样的生长逻辑,才能精准唤醒城市的生命力?11月11日-14日,浙江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潮新闻,集结各大央级、省级主要媒体与业内顶尖专家,共同启动了“2025年浙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调研行活动,直入一线的深度走访,聆听基层治理的智慧心声,记录人民城市的温暖变迁,探寻“浙里城市、幸福家园”的更新密码。

丽水地处浙西南,坐拥“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格局,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独特的山水禀赋,非但未成发展的桎梏,反而成为其推进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最深厚的底色与最独特的逻辑起点。

11月13日,由浙江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潮新闻共同主办的“2025年浙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调研行活动走进丽水。调研组团深入一线,实地探寻这座城市如何以城市更新为笔,将“人民城市”的理念从宏伟蓝图细密织入日常现实,让发展的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从“村改居”到“未来社区”

龙泉城东社区“四大路径”打造未来共富家园

从传统的“村改居”社区,到如今入选省级优秀案例的现代化“未来社区”,龙泉市龙渊街道城东社区完成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美丽蝶变。11月13日,调研组团来到该社区,探寻其以“智慧引领,打造百姓未来共富家园”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更新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宜居宜业新标杆的成功路径。

城东社区在更新初期是如何面对“村改居”的转型挑战?据城东社区网格员徐薇介绍,首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度融合“数字赋能”。一方面,通过“党群连心,网格走亲”与“红色合伙人”机制,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另一方面,打造“剑瓷红·城市管家”数字应用,提升治理效率,让基层事务处理更透明、更高效。

同时,社区将“一老一小”服务作为核心引擎,全力构建全龄友好氛围。养老方面,创新“以老助老”志愿互助模式,并与市人民医院合作推动“医养结合”,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育幼方面,开设“向日葵”小小楼栋长成长社等平台,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治理。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城市书房等设施,更让“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成为现实。

免费的健身房、堆满书籍的图书馆、家门口的幼儿园、可用公益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博爱超市......调研组团所见,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社区通过精细治理,为居民提供的可感、可知、可及的幸福生活。

数字化不仅是治理工具,更是居民的“共富新农具”。城东社区搭建“城果直播间”,助推本土特色产品线上出圈;设立“就业共治站”与“共富工坊”,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与技能培训,切实拓宽增收渠道,走实“数字共富”之路。

硬件升级之外,城东更注重文化与邻里的融合再生。社区将本土剑瓷文化与清廉家训融入景观与活动中,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引入花园景观,提升整体人居环境,促进新老居民深度融合。

“我们的目标,是让居民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社区负责人表示,城东社区将持续深化未来社区建设,努力让共富家园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龙泉市城东未来社区正以其生动的实践,探索着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绽放出一个充满活力、温暖和谐、共享繁荣的“百姓未来共富家园”新画卷。

老瓷厂的“逆袭”

龙泉望瓯·陶溪川变身文旅融合新地标

在龙泉城西片区,曾机声隆隆的百年工业旧址,如今已蜕变为一座人头攒动的文化客厅。通过实施“望瓯·陶溪川”城市更新项目,龙泉市携手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在这片近200亩的土地上,成功将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工业锈带”转型为生机勃勃的“生活秀带”,为城乡片区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龙泉样板”。

据龙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亮梁介绍,该项目地块的前身可追溯至1917年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此后历经小三线军工厂、艺术瓷厂等多重身份,沉淀了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在更新过程中,项目摒弃了“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秉持 “留改拆增升” 与 “新旧共生、产城融合” 的核心理念,对原有的水塔、烟囱、老厂房框架等工业遗迹进行了精心的保护性改造。

行走于陶溪川,历史厚重感与当代创造力在此交融。昔日的生产车间,如今已成为艺术展厅、设计师买手店与开放式创意工坊。通过“托梁换柱”等技艺,老建筑在延续工业风貌的同时,被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与活力。

业态焕新是陶溪川成功的关键。项目立足“文化+创意+艺术+商业”复合定位,引入邑空间双创平台、泥釉料实验室等核心业态,并常态化举办“望瓯集市”。这里不仅为青年创客提供从创作到销售的全链条支持,更通过“候鸟计划”吸引国际艺术家驻留创作,使龙泉千年剑瓷文化与全球当代艺术展开深度对话,实现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国际化表达。

“目前日均客流量稳定在5000人次以上,其中70%为年轻人,成功吸引了国际艺术家与青年创客聚集。自运营以来,累计吸引游客超180万人次,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龙泉望瓯发展有限公司吴书慧告诉调研团组的专家媒体们。

如今,望瓯·陶溪川已完成从工业废墟到城市文旅地标的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陶溪川并非孤立更新,它与国家级传统村落宫头村项目联动,形成“双引擎”驱动格局,并通过慢行系统串联成一条融历史街区、文创园区与山水村落于一体的“文化环廊”,有力推动龙泉城市整体能级提升与文化复兴。

望瓯·陶溪川的实践印证:尊重历史文脉、拥抱年轻力量、坚持运营思维的城市更新,能够有效激活片区内生动力,实现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多元共赢。这片工业遗存,正以“本土化、年轻态、国际范”的姿态,持续为剑瓷文化书写新时代的生动故事。

“红古绿”三色交融

遂昌王村口山区乡镇的振兴样本

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遂昌县王村口镇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美丽蝶变。这座被誉为“浙西南延安”的红色古镇,近年来探索出一条以红色为魂、古色为韵、绿色为底的“红古绿”三色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从单一革命纪念地到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调研团组一行甫抵王村口,“遂昌县烈士纪念馆”与“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便映入眼帘。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核心,王村口镇持续深耕红色资源,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百里红军古道等革命遗址经精心修缮,已成为生动的红色课堂。当地借鉴成熟模式,构建了集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红色培训体系,每年通过浙西南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吸引大量学员前来研学。红色基因,已真正融入城镇发展血脉。

漫步古镇,青石板路曲折延伸,挺进师师部旧址、宏济桥等历史建筑静立两旁,无声诉说峥嵘往昔。当地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推进外立面整治与街巷风貌管控,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原真性。与此同时,1935文旅街区的打造吸引了一批文创力量入驻,让古老街巷重焕生机。这种最小干预的建设模式,使王村口在保持原有风韵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保护与城镇更新的和谐统一。

“我们依托乌溪江畔优越的生态本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王村口镇副镇长吴晨皓介绍道。通过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环湖绿道等举措,当地持续夯实生态基底,并积极发展康养旅游,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1.7亿元的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和雷迪森怿曼酒店项目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古镇的旅游接待能力。而根据2025年最新规划,王村口镇继续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中的村道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街巷整洁,历史厚重,山水相依,故事动人……”调研团组成员在走访后纷纷感叹。

从红色圣地到美丽城镇,王村口镇的实践为山区乡镇振兴提供了宝贵样本。红、古、绿三色在这里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一个既有厚重历史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新王村口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团组深切体会到,丽水市以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为引领,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仅实现了城市品质和功能与品质的显著提升,更实实在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从城市风貌的“面子”到民生服务的“里子”,从硬件设施的升级到软环境的营造,丽水的城市更新工作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答卷。这座城市正以其生动实践,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一个更有韧性、更具魅力、更暖人心的山水花园城市,正以饱满之姿迈向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