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车辆售卖的 CD 几乎全为盗版,成本不足 1 元却标价 10-20 元,利润率高达 500% 以上。但他们并非单纯的流动商贩,而是采用 “游击战术” 的犯罪网络末梢。例如四川宜宾曾破获一起案件,涉案车辆通过改装售货车在偏远国道流动销售,单案查获盗版光盘超
路边卖 CD 的车看似普通,实则暗藏多重玄机,其 “赶客” 行为往往与表面生意无关,而是背后复杂的灰色利益链在作祟。以下从三个层面解析这一现象:
这些车辆售卖的 CD 几乎全为盗版,成本不足 1 元却标价 10-20 元,利润率高达 500% 以上。但他们并非单纯的流动商贩,而是采用 “游击战术” 的犯罪网络末梢。例如四川宜宾曾破获一起案件,涉案车辆通过改装售货车在偏远国道流动销售,单案查获盗版光盘超 27 万张,涉案金额数百万元。当买家表现出迟疑或询问过多细节时,卖家会立即警觉 —— 他们担心对方是便衣执法人员或竞争对手的探子。此外,部分盗版团伙还会在 500 米外设瞭望哨,一旦发现执法车辆便通过对讲机通风报信,3 分钟内即可完成撤离。这种高度警惕的生存状态,使得他们对普通顾客也充满戒心。
更隐蔽的是,这类车辆常被用作非法活动的 “前哨站”。例如江苏曾破获的野外赌场案中,赌场外围 2 公里处停放的 “卖 CD 车” 实为 “明哨”,车主通过观察过往车辆、记录车牌号等方式为赌场提供预警。当买家靠近时,卖家驱赶的真实目的是避免无关人员逗留,防止暴露后方的犯罪窝点。此外,部分车辆还可能涉及毒品交易、假证件买卖等更严重的违法活动,CD 只是用来掩盖非法物品的 “道具”。2025 年内蒙古破获的一起案件中,警方发现路口卖 CD 的面包车竟是地下赌场的信号中转站,车内暗藏对讲机和监控设备,用于实时传递警方动向。
卖 CD 车的选址(如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山区小路)和商品本身(过时的 CD)都是精心设计的 “诱饵”。在流媒体普及的今天,主动停车询问 CD 的人往往具有特定特征:要么是长途货车司机(部分老旧车型仍依赖 CD 播放器),要么是好奇心强的潜在目标。卖家通过驱赶行为,实际在进行 “目标筛选”—— 真正的顾客(如司机)会坚持询问,而普通路人则会被吓跑。更危险的是,这些车辆可能在收集车主信息:记录车牌号、扫描车载电子设备,甚至通过聊天套取住址和手机号。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伪造车辆信息、实施电信诈骗,或转卖给其他犯罪团伙。例如广东某地曾查获一辆卖 CD 车,车内藏有读卡器和黑客工具,可通过蓝牙连接附近车辆窃取导航记录和支付信息。
许多人误以为购买盗版 CD 只是 “占小便宜”,却不知其背后的法律风险。根据中国《刑法》,个人购买盗版音像制品超过 500 张即构成犯罪,而卖家更可能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指控。例如苏州吴江曾判处一起案件,被告人因销售盗版 CD 和 U 盘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并处罚金 2 万元。此外,部分车辆还会诱导买家扫码试听,实则植入木马程序盗取支付信息,或推出 “音乐众筹” 等虚假项目进行非法集资。这些新型诈骗手段,进一步加剧了路边 CD 车的危险性。
这种看似 “复古” 的 CD 车,实则是数字时代犯罪网络的缩影。其存在不仅反映了盗版产业的顽固,也揭示了监管在偏远地区的薄弱环节。公众需提高警惕,切勿因好奇心或贪小便宜陷入陷阱。
来源:让过去加速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