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法分子冒充高海宁与粉丝谈网恋,诱导购买点数卡,结果有人欠下不少债
不法分子冒充高海宁与粉丝谈网恋,诱导购买点数卡,结果有人欠下不少债
这一行字其实足够刺痛,甜言蜜语背后是一步步把人推向付款页面的手
一个问题摆在眼前,为什么屏幕里的头像能被当成真实的对话对象
另一个问题也难绕过,报警后只能备案,技术和规则之间到底缺了哪块砖
骗局的路子并不复杂,越是熟悉的套路越容易被重复利用
有人在网络上公开了过程,先用主播式的热情开场,再用明星照片和生活化的留言铺陈氛围,话题从关心吃饭睡觉拉到陪伴和承诺,最后落在充值和点数卡
起初只是一张卡,随后是第二张、第三张,数字上升得很快,心理防线下降得更快
欠款不是瞬间堆出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聊天里被掏空的
走投无路的时候,总有人试图把事情拉回真实世界
受害人家属致电TVB求证后,确认该骗局与高海宁本人无关
这一步很重要,机构把关系切断,也让骗局的遮羞布掉了一层
与此同时,受害者终于意识到被利用,选择报警求助
受害者报警后,警方表示先行备案,暂无法即时阻止骗徒继续作案
现实的处置速度常常追不上网络的传播速度,空隙就在这里被人钻
高海宁第一时间发出声明,态度直白,把关键点捋清楚
我从没有通过任何社交平台或者其他通讯方式要求粉丝为自己花钱,大家要提高警觉
随后在《新闻女王2》的记者会上,她再次强调个人边界和沟通习惯
这件事是假的,我不会在网上私聊他人,忙着拍剧无暇逐一聊天
信息重复有必要,因为骗子同样重复地撒网
与艺人沟通的正规方式,是粉丝见面会、记者会这类公开场合
把渠道弄明白,能少走很多弯路
同场的马国明也被卷进类似的假冒风波
有人假借他的名字向粉丝借钱,粉丝来求证,他只能把底线说到明处
我绝对不会向别人借钱,尤其是向粉丝借钱
这话不只是一句澄清,更是一个原则的重申
希望大家注意防骗,不要上当
当事人的公开话语,是迷雾中的路标
看着这些案例,很容易感到焦虑,但需要把焦虑落到可执行的步骤上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类行为并非灰色地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冒充他人身份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法律给出边界,取证和追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挑战
网络身份的伪装太容易,图片和昵称都能复制,真正能提升防线的是流程和习惯
先核验,再沟通;
遇到钱,先停下
这件事也把艺人与作品的关系带到面前
《新闻女王2》正在TVB热播,高海宁饰演新闻处新闻主任许诗晴,角色出场气场足,观众反馈不俗
身处热议时段,冒名的风险被放大,但澄清也会更快地触达更多人
有人关心剧里情感线延续的问题,原本在上一季与林正峰的角色是一对情侣,如今第二季不见其人,记者会上她只给了有限信息
剧中角色已经结婚,林正峰是驻美记者,是否在后续出现,继续追看
把剧情留给观众,是创作的节奏;
把风险提示留给公众,是现实的节奏
普通人的抵抗力并非来自复杂的技术,而是来自简单的规则
这起事件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人们,屏幕另一端的名义,不等同于真实身份
不要把信任交给陌生的头像,不要把钱交给没有证据的关系
热闹的流量常常是骗子的伪装,冷静的求证才是安全的靠山
看似冷冰冰的原则,能挡住最热烈的诱导
把喜欢留在公开场合,把钱留在自己口袋里
从行动层面出发,几步可以立刻做
第一,凡涉及充值、转账、点数卡等请求,一律拒绝
第二,遇到疑似艺人私聊,去官方账号或机构求证,不要在非认证渠道留下个人信息
第三,保存聊天记录和交易凭证,必要时提供给警方和平台
认人先认渠道,遇到金钱话题一律拒绝,这条简单的规矩能挡住大多数骗局
平台也需要承担更多的审核和拦截责任,公众的自我保护和平台的风控配合在一起,漏洞才会少一点
艺术和娱乐该被讨论,骗局该被终止
每一位艺人的澄清,都不仅是护住个人声誉,也是替粉丝兜一层安全网
每一位粉丝的停手,也是在为自己争取缓冲空间
提高警惕,保留证据,及时求证与报警,是此类网络骗局的基本应对
在热闹的讨论之外,让生活不被套路搅乱,是值得认真做好的事
来源:娱七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