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考7次才中秀才被小偷气哭他是靠‘笨’逆袭成晚清第一狠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3:56 1

摘要:家人们,今天咱不聊天才,不讲开挂人生,来点“反向励志”——说说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笨人”:曾国藩。

文/田园诗意生活

家人们,今天咱不聊天才,不讲开挂人生,来点“反向励志”——说说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笨人”:曾国藩。

你可能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带兵平定太平天国,官至一品大员。

但我要告诉你:

这哥们儿不是天选之子,而是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几年的“学渣逆袭王”!

他的人生信条就一句话:

不怕慢,就怕停。

今天我就带你看看,一个连小偷都嫌弃的“笨小孩”,是怎么一步步干成“半个圣人”的!

一、读书有多惨?背书到半夜,连贼都听会了,他还不会

传说有天晚上,小偷潜入曾家,准备等他睡着下手。

结果这小子捧本书在那背《岳阳楼记》,翻来覆去就是背不下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一遍,不会;两遍,卡壳;十遍,还是结巴。

小偷在房梁上听得都熟了,气得跳下来骂:“就你这水平还考功名?老子听都会了!”

说完把整篇背完,扬长而去。

这事是不是真的?史无明载,但足以说明:曾国藩,真的不聪明。

他考秀才,考了七次!

前六次都被主考官当“反面教材”贴出来:“这文章太烂,警醒众人!”

直到23岁那年,第七次才勉强过关。

而同期的左宗棠14岁中秀才,梁启超11岁就能写八股文。

相比之下,曾国藩简直就是“学渣界代表”。

可你猜怎么着?

他从不认命,别人读一遍,他读十遍;别人写一篇,他抄百遍。

他信一句土话:“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二、进京做官,被人当“乡巴佬”笑话,他用日记“自虐式成长”

好不容易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成了京城公务员。

可初到北京的曾国藩,穿着土布衣裳,一口湖南话,举止粗鲁,被同僚暗地嘲笑:“哪来的乡下人?”

更惨的是,他发现自己眼界窄、见识浅、说话没水平,连饭局都插不上嘴。

怎么办?

他干了一件狠事——开始写日记,每天骂自己!

翻开他的《曾国藩日记》,满屏都是:

“今日又妄语,可耻!”

“见人升官,心生嫉妒,羞愧不已。”

“贪睡懒起,废物!”

“赴宴时高谈阔论,实则虚浮,该打!”

这不是普通反思,是精神上的“自我鞭刑”。

他还把日记拿给朋友看,请他们批评自己。

有人点评:“你这人太浮躁,得改!”他立刻跪下磕头:“谢兄指教!”

就这么硬生生把自己从“土包子”打磨成儒将风范。

三、办团练、建湘军,靠“死磕”打赢太平天国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军一触即溃。

曾国藩临危受命,在老家湖南办“团练”(地方民兵),后来发展成湘军。

但他既不是将军,也没打过仗,全靠边打边学。

第一次出战就惨败,差点投水自杀。

可他有个特点:输得起,改得快,扛得住。

他总结教训:

水师不行?重建舰队;

士兵怕死?严明纪律+高薪激励;

官场扯皮?绕开体制,自己筹钱。

十年苦战,他带着这支“非正规军”,从湖南打到江西、安徽、江苏,最终攻破天京(南京),终结了太平天国。

这一仗,救了摇摇欲坠的清朝,也让他封侯拜相,权倾天下。

但你知道他打仗靠什么战术吗?

两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意思?

每到一地,先挖深壕、筑高墙,像乌龟一样缩着,绝不冒进。

别人笑他“曾木匠”,只会修工事,可正是这种“笨办法”,让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翻译:最笨的坚持,能赢最聪明的取巧。

四、他不是完人,但活得真实又清醒

别以为曾国藩是道德完人。

他也犯过错:刚愎自用、滥杀降兵、对弟弟护短……

但他厉害在哪?

知错能改,越挫越勇,一辈子都在“升级打怪”。

晚年他总结一生,留下八字箴言:

“少废话,多做事;耐烦劳,忍耻辱。”

他教儿子不要追求“聪明”,而要练“拙诚”——

笨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真诚、踏实、有恒心。

普通人逆袭的最大希望,就在曾国藩身上

我们总羡慕天才,幻想一夜成名。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是资质平平的“曾国藩”。

他没有背景、没有天赋、没有好开局,

但他有三样东西:

自律到极致的习惯

遇事不躲的担当

日拱一卒的死磕精神

在这个急于求成的时代,

也许我们最缺的,不是一个聪明的大脑,

而是一个愿意“慢慢变好”的笨功夫。

来源:田园诗意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