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银河现象”的密码:靠技术“守城”,用设计突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22:09 1

摘要:2023年初,吉利银河开始独立发展,不到三年时间就卖出一百万台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领域里,没有其他品牌做到这个速度,别人要花十年完成的事,它只用了29个月,这事听起来挺厉害,其实背后有它的方法,不是只靠电池或者芯片,而是把“设计”放在了公司战略的最前面,以前设计

吉利银河卖爆了,设计真能当饭吃?中国车终于敢说“我好看”

2023年初,吉利银河开始独立发展,不到三年时间就卖出一百万台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领域里,没有其他品牌做到这个速度,别人要花十年完成的事,它只用了29个月,这事听起来挺厉害,其实背后有它的方法,不是只靠电池或者芯片,而是把“设计”放在了公司战略的最前面,以前设计就是画个外形,现在成了决定产品怎么做、用户为什么愿意买的关键因素。

银河E8的设计叫“涟漪美学”,E5的名字是“润玉流光”,星耀6则用“银河星瀑”来形容,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一看就知道它们来自同一个品牌,用户现在不光关心续航有多长、马力有多大,反而觉得这车看着顺眼、想开回家试试,比如星舰7 EM-i里面的“中国椅”,坐上去感觉就像家里客厅那把太师椅,M9的内饰风格叫“三进大宅”,整个空间安排让人好像走进了四合院,这不是简单把功能堆在一起,而是让车主感觉这车真的懂自己。

吉利高层对这件事非常认真,副总裁陈政在2024年公开表示设计不只是给车加个外壳,而是决定车子怎么使用,这和乔布斯当年讲iPhone时的意思一样——设计不是装饰,它就是产品的逻辑,CEO淦家阅也在2025年多次提到设计是核心竞争力,行业内常说技术决定成败,但吉利认为用户第一眼看到的是设计,第一感受也来自设计,技术再厉害,如果用户觉得不好看、不好用,那就没有意义。

2023年,吉利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这是行业内第一次有人系统梳理“中国车应该长成什么样子”,2024年开始推行“三步走”计划,2025年准备举办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他们不做零散的营销活动,也不模仿国外风格,而是想建立一套自己的标准,把技术藏在里面,让设计显在外面,使全世界都能理解中国车的美。

别的国家早就摸透了这个道理,宝马强调运动感,丰田注重实用美学,特斯拉走极简路线,这些品牌用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把车卖得贵,还让人觉得值,中国车以前总在学别人,或者靠堆配置显得性价比高,结果高端化老是差一点,现在吉利开始认真做,把传统的东西拿出来,比如庭院的布局感、玉石的温润手感,变成“光之涟漪”“润玉流光”这样的视觉元素,不是贴个龙纹就算中国风,是把文化融进设计里,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中国车。

陈政从2023年开始在内部推动“设计即战略”的改革,他不是只喊口号,而是真的把设计师带进产品定义的第一环,淦家阅作为CEO在2025年多次对媒体强调设计的重要性,2023年的白皮书是一个起点,2025年的国际论坛成为放大器,他们希望中国设计不只自己使用,还要输出到全球。

苹果公司过去靠着设计,让手机变成一种信仰,iPhone不再只是工具,它成了身份的象征,吉利银河现在也走这条路,用户买银河汽车,不只是因为价格便宜或者省电,而是因为这车有味道,有人主动拍视频讲银河星瀑的灯带有多美,有人发朋友圈说三进大宅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舒服,这种自发的传播方式,比广告管用多了。

中国汽车想要实现突破,就不能再只盯着谁的屏幕更大、电机更强这些方面了,要让用户觉得这辆车就像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伙伴,吉利银河不是唯一这么做的品牌,比亚迪和蔚来也在悄悄学习这个思路,他们发现光靠技术参数很难直接超越国外品牌,但通过设计反而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的审美意识正在慢慢觉醒,这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着实实在在的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国产车也可以让人自豪地开上街。

来源:浅巷衣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