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毛钱一个的油煎包焦脆爆汁,20元一碗的全羊汤分量扎实……近日,临沂市临沭县的曹洼大集在网络上走红,上千人驾车300公里来山东跨省赶集,江苏、安徽等多地旅行社还推出了赶集一日游。
5毛钱一个的油煎包焦脆爆汁,20元一碗的全羊汤分量扎实……近日,临沂市临沭县的曹洼大集在网络上走红,上千人驾车300公里来山东跨省赶集,江苏、安徽等多地旅行社还推出了赶集一日游。
曹洼大集位于临沭县沭河大街曹洼农贸市场,逢农历每月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开集。集市设有约2000个摊位,绵延两公里,规模庞大。集市上不仅有小吃、农产品、日用品,还有非遗文创产品和游乐设施,品类丰富,价格实惠。曹洼大集火爆出圈并非偶然,而是实在的消费体验、浓厚的文化氛围、贴心的细节服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物美价廉让游客享受实在消费。面对曹洼大集的爆火,不少网民真情流露,“这儿秤准、价实、人实在,吆喝一声还能唠两句,让人感受到小时候赶集的那种热乎劲儿”“油煎包爆汁年糕糯,柳编戏台人情浓,赶趟大集就像回老家歇歇脚”。一方面,很多人厌倦了那些被过度包装的高价消费,曹洼大集无套路的实在物价,刚好契合了大众回归理性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曹洼大集的美食大多源自本地农户直供,带着泥土的蔬果、现宰的禽肉等,往往是当天采摘或处理后直接送上摊位,游客们看着摊主处理食材、颠勺炒菜,听着油锅滋滋作响的声音,这种沉浸式的饮食体验,充盈着满满的生活气息。
从景点打卡到品味民俗文化。临沭是“柳编之都”,曹洼大集将非遗、民俗等融入日常市集场景,而非生硬展示,在这里,游客的旅行体验早已超越单纯的景点打卡,而是深入品味极具特色的柳编与民俗文化魅力。柳编艺人现场指尖翻飞编织器物,露天戏台定期上演柳琴戏、三弦书,1400多年历史的柳编技艺和地方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冷展品,而是流淌在集市里的活态文化。不仅如此,当地依托曹洼大集的人气,串联起柳编研学、乡村采摘、田园观光等项目,让游客在赶集的同时,深度体验文化的魅力。网友表示:“真正的旅行就是融入当地,走走逛逛,去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贴心服务提升赶集体验。有网友直言,“曹洼大集的火,不在规划里,而在人气里。城里留块地让老百姓自由摆摊,不急着上规矩,反而养出了烟火气。这种自下而上的活力,比精心打造的市集更真实、更持久。”2023年以来,当地对大集进行了改造升级,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烟火气,反而解决了传统集市的痛点。不仅划分了功能区域,还在东北侧、西南侧设置免费停车场,安排保洁员定时清理维护摊位周边卫生,彻底摆脱了以往大集“脏乱差”“停车难”的刻板印象。每逢大集,临沭街道的执法人员天不亮就提前到岗,耐心引导顾客和商贩,保障了集市的文明有序;当地村干部还会叮嘱摊主把控食品质量,提醒年糕、羊肉汤等热门摊位守住品质底线,这些贴心的服务,是集市留住本地客、吸引跨省游客的重要原因。
曹洼大集烟火升腾,人头攒动,离不开村民们的同心聚力与热忱付出,更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与科学引导,相信未来这里会汇聚更多烟火气、人情味,成为承载乡愁记忆、激活乡村活力的热闹宝地。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