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说,自己年近三十,月薪过万,有房有车,在旁人眼里已是人生赢家。
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她说,自己年近三十,月薪过万,有房有车,在旁人眼里已是人生赢家。
但她却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与空虚。
我拼命给自己买昂贵的包,吃精致的下午茶,试图向世界证明我被养得很好。但夜深人静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空洞感,却一个包也填不满。
她问我: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女人真正养得好的标志?
我想起作家亦舒的经典名言: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
深以为然。
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从来不是由物质的堆砌来定义的。
养,这个字,左边是食,右边是良。
食,是物质基础,是滋养;良,是精神内核,是品性。
一个女人把自己养得很好,是身、心、灵的全面滋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丰盈与笃定。
有人将女人的成长状态分为7个层次,宛如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修行。
这7个层次,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若能做到3个以上,便已然超越了大多数人,说明你把自己养得很好。
第一层:皮相——悦己的仪容
很喜欢一句话:你的容貌,就是你灵魂的模样。
我们谈论仪容,不是鼓吹容貌焦虑,也不是要追求千篇一律的白幼瘦。
而是指一种悦己的生活态度。
它与昂贵的化妆品、潮流的奢侈品无关,它关乎的是干净、整洁、得体,以及那份对自己不曾松懈的关照。
想起民国最后一位才女杨绛先生。
即便是晚年,她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老派的体面。
她的学生曾回忆,最后一次见她,先生已是百岁高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素净的浅色衣服,坐在沙发上,脊背挺得笔直。
那份从容与洁净,比任何华服珠宝都更动人。
把自己养得好的女人,首先是懂得尊重自己的皮囊。
她们不会允许自己沉浸在邋遢与无序中。
你或许会说,生活那么累,哪有精力去打扮?
但事实恰恰相反。当你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时,你是在向自己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弦上的你我他中,女主角也映子在遭遇辞职和失恋的双重打击后,生活一团糟。
她穿着起球的睡衣,头发油腻地窝在家里。
直到有一天,她看着镜子里那个颓废、蜡黄的自己,突然惊醒。
她开始打扫房间,扔掉垃圾,给自己化了一个精致的谈妆,穿上熨烫平整的衣服。
当她重新走进阳光下,虽然问题没有立刻解决,但她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仪容,是一个女人对抗生活苟且的第一道防线。
它是一种仪式感,是精气神的外显。
一个总是面带微笑、衣着洁净、姿态舒展的女人,她的生活状态,大概率不会太差。
正如可可·香奈儿所说:20岁的脸是天生的,30岁的脸是生活雕刻的,50岁的脸,是你自己选择的。
真正的体面,是灵魂对皮囊的尊重。能把皮相养好,是自律的开始。
第二层:情绪——稳定的内核
如果说仪容是表,那么情绪就是里。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些真正养得好的女人,往往都情绪稳定。
她们不是没有脾气,而是早已戒掉了情绪垃圾。
心理学上有一个ABC理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B(Belief)——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才是直接原因。
一个女人把自己养得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出了一个强大的B,一个稳定的情绪内核。
她们懂得,世上90%的烦恼,都源于对小事的过度反应。
看过一个故事。
两位女士在餐厅吃饭,A女士的白裙子不小心被服务员洒了汤汁。
A女士勃然大怒,指着服务员破口大骂,坚持要经理来,要求免单并赔偿干洗费。
整个餐厅的人都侧目而视,她赢了道理,却输了体面,一顿饭吃得怒火中烧。
另一桌的B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她只是皱了皱眉,对慌张的服务员温和地说:没关系,你先去忙吧,我自己处理一下。
她去洗手间简单擦拭后,回来继续用餐,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同伴问她为什么不生气。
B女士笑了笑:为了一件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的小事,毁掉我一晚上的好心情,不值得。更何况,那个服务员比我还紧张。
这就是差距。
养不好情绪的人,是情绪的奴隶,被外界的风吹草动牵着鼻子走;
养得好情绪的人,是情绪的主人,她们有能力在风浪中稳住自己的舵。
作家刘墉曾说,他发现那些在风浪中走过来的女人,老了以后,脸上都有一种特别的温柔。
那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算了的智慧和没事的笃定。
这种稳定,比容貌更难得,比金钱更珍贵。
情绪稳定,是一个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也是一个女人深到骨子里的优雅。
第三层:经济——独立的底气
作家亦舒师太有句名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话虽直白,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经济独立,是女人选择一切的底气。
养自己,最基础的,就是要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种养活,不是指望别人的供养,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得一份尊严和自由。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前半生,是被陈俊生养在金丝雀笼里的。
她不用工作,日常就是逛街、喝茶、做美容。
但当陈俊生一句我养你变成我养不起了时,她的天,塌了。
被迫断奶的她,从零开始闯入职场。
当她拿到第一笔工资,虽然只有几千块,但她抱着唐晶哭着说:我终于可以不看任何人的脸色,买下我喜欢的东西了。
那一刻,她养活了自己,也养出了底气。
一个女人把自己养得好,绝不是指她嫁了一个多有钱的丈夫,而是指她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和独自生活的底气。
钱,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它能让 你在想给父母买东西时,不用看别人的眼色;
它能让 你在遭遇背叛时,有资本潇洒转身,而不是忍气吞声;
它能让 你在孩子需要时,可以坦然地说妈妈有。
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说:
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间房间,就是经济独立带来的空间与自由。
手心向上的日子不好过,手心向下的底气才最足。能靠自己,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富养。
第四层:认知——持续的精进
美貌会随着岁月流逝,金钱可能转瞬即逝,唯有认知,是刻在你骨子里的东西,谁也夺不走。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养,是养自己的大脑。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被问及她的冻龄秘诀。
她回答:我每天都会坚持睡前阅读一小时,雷打不动。
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她对爱情的向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她对历史的感悟。
有人说:董卿的美,是读万卷书后,沉淀下来的书香。
一个持续精进的女人,她的世界是广阔的。
她不会把自己局限在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不会在琐碎的抱怨中消磨时光。
她读过的书,会化作她的眼界;她走过的路,会成为她的格局。
我的大学老师,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士,至今仍让我敬佩。
她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
当我们以为她会在教授的头衔上安然退休时,她却在50岁那年,开始自学编程语言Python和最新的机器学习算法。
她说:世界在以我无法想象的速度变化,我不想成为被时代抛下的老古董。
她的朋友圈,一半是学术研讨,一半是她新学会的吉他弹唱。
她从不谈论女人到了什么年纪该做什么,她只关心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
这种对世界永不餍足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让她整个人都发着光。
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说,持续精进,是一个女人对抗岁月无情的、最强大的武器。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养认知,就是养一个女人永不枯竭的灵魂。
第五层:圈层——清醒的取舍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把自己养得好的女人,都深谙圈层的能量。她们懂得断舍离,更懂得精挑细选。
这种养,是养一个干净、滋养的人际关系。
作家韩寒曾说,他成名后,很多人都想和他做朋友。
但他说:我不需要那么多朋友,我只需要那些和我同频的人。
一个女人,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酒局、虚伪的客套和充满负能量的怨妇联盟中,她的生命能量只会被不断消耗。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朋友晓琳曾是一个老好人,她从不拒绝任何邀请,微信里有几千个好友。
她以为这是人脉广,实则心力交瘁。
A找她吐槽婆婆,她陪聊一晚;B找她借钱周转,她掏空积蓄;C找她帮忙带孩子,她放下工作……
结果,她的工作一团糟,情绪也濒临崩溃。
后来,她痛定思痛,开始清理圈子。
她退出了所有摸鱼的群聊,拉黑了那些只懂索取的朋友,减少了无效社交。
她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健身、读研、陪伴家人。
两年后,她不仅升了职,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她说:当我开始取舍,我的世界清净了,也更高级了。
真正养得好的女人,都带点不好惹的锋芒。
她们的善良,是有底线的;她们的付出,是看对象的。
她们宁愿花时间去结交一位良师益友,也不愿在泥潭里和烂人纠缠。
易经有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养圈子,养的不是人脉的数量,而是关系的质量。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清醒的取舍,是一个女人最智慧的活法。
第六层:心态——从容的定力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
面对生活的刁难,是歇斯底里,还是一笑而过?
一个女人养的层次高低,往往体现在她的定力上。
这种定力,是面对突发事件的从容,是面对流言蜚语的淡定。
苏轼一生坎坷,被贬黄州。
换做常人,早已怨天尤人。但苏轼不然。
他没有官做,就去开荒种地,成了东坡居士;
他没有好菜,就研究猪肉,发明了东坡肉;
他没有朋友,就与清风明月为伴,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
生活给了他苦难,他却养出了一颗从容旷达的心。
这份定力,放在女人身上,同样可贵。
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她没有抱怨,而是用巧思养自己的生活情趣。
她用棺材板做家具,用铁皮罐做花瓶,把单调的沙漠小屋,变成了人人羡慕的艺术宫殿。
她用乐观和从容,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把自己养得好的女人,内心都有一套强大的过滤系统。
她们能自动屏蔽外界的噪音,不为小事抓狂,不为烂人纠缠。
她们懂得钝感力的智慧,知道世事多变,唯有自己的内心平静才是最真实的。
同事被领导误会了,她们不急于辩解,而是用行动证明;
孩子考试没考好,她们不安慰,而是分析原因,下次再来;
丈夫偶尔的疏忽,她们不指责,而是坦诚沟通。
内心没有波澜,外界便无喧嚣。
养心态,养的是一种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这份从容,千金不换。
第七层:灵魂——丰盈的自洽
如果说前面六层都是术,那么这最后一层,就是道。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养,是养灵魂,达到自洽。
什么是自洽?
就是与自己和解,与世界言和。
她不再用外界的标准来苛责自己,不再试图去讨好所有人。
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她知道自己有缺点,但她依然爱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她有自己的节奏。不因30岁必须结婚而焦虑,不因40岁必须成功而内耗。
她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享受独处的乐趣。
她的灵魂是丰盈的,她的内心是自足的。
我想起演员咏梅。
她不红,但她不急。在漫长的等待中,她看书、喝茶、学马术。
当别人都在追求少女感时,她却公开说:我的皱纹,是我的故事,我好不容易才长出来的。
当她凭借地久天长拿下柏林影后时,她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温和而坚定。
她不争不抢,却得到了所有。
这就是自洽的力量。
一个养得自洽的女人,她不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因为她自己就是答案。
她活成了一棵树。
根系(经济)深植大地,树干(情绪)稳定坚韧,枝叶(认知)向阳而生。
她会开花(仪容),会结果(圈层)。
她不惧风雨(心态),并最终与整个森林和谐共生(灵魂)。
这七个层次,仪容、情绪、经济、认知、圈层、心态、灵魂,如同一座阶梯,层层递进,又相互成就。
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女人养得好的完整画像。
这七重境界,能得其三,已是人间清醒,说明你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能得其五,便是世事洞明,已然活得通透;
若七层皆备,则已臻化境,是为真正的大女主。
养自己,是一辈子的修行。
它无关年龄,无关婚否,无关财富。
它是一种选择,一种能力,一种日积月累的自我雕琢。
愿你我,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慌不忙,把自己养得丰盛而美好。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