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回纹性风湿症”和“类风湿关节炎”?医生帮你一文看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00:22 1

摘要:回纹性风湿症也叫复发性风湿症,和类风湿关节炎名字相似,症状也有些重叠——都可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怕冷、遇湿冷加重。患者常常分不清楚:到底是“回纹性风湿”还是“类风湿性风湿”?谁更严重?能相互转变吗?

现实中,有些患者手关节、膝关节反复疼痛、肿胀,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可能给出两种不同结果:有说是“回纹性风湿症”,有说是“类风湿关节炎”。

回纹性风湿症也叫复发性风湿症,和类风湿关节炎名字相似,症状也有些重叠——都可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怕冷、遇湿冷加重。患者常常分不清楚:到底是“回纹性风湿”还是“类风湿性风湿”?谁更严重?能相互转变吗?

今天,赵医生就来讲讲怎么鉴别这两个病。

01 / 什么是回纹性风湿症?

回纹性风湿症有多种称呼,包括复发性风湿症、发作性风湿症、Hench综合征等。它不是一种持续性的疾病,而是由气候、环境或免疫因素等引起的暂时性关节炎样症状。其特点是急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反复发作,但发作间歇期内无任何症状。

回纹性风湿症发作时的常见表现为

常突然发病,无前驱症状,多在傍晚开始发作。可导致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疼痛十分明显,在几小时内达到高峰。可单发或多关节受累,尤其好发于四肢大关节,如肩、膝、肘,一般不对称。除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也可受累。关节症状在受凉或遇湿后加重。可出现皮肤表明有淡红或紫红色“环状”“回纹样”皮疹,故得名“回纹性风湿病”。有的患者伴肌肉酸痛、乏力、低热。一般病程短暂,可自行缓解,不会造成永久性关节损伤。

回纹性风湿症属于一种非特异性风湿反应综合征,多数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不会遗留永久性关节破坏,这是和类风湿最大的差别。

回纹性风湿症常见诱发因素包括

天气变化,受凉或潮湿;上呼吸道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激素波动或免疫功能紊乱。

02 /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关节侵蚀为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对称性小关节(手指、手腕、脚趾等)肿痛;晨僵明显(超过30分钟);进展性疾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关节滑膜持续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可伴发全身症状(乏力、低热、贫血等)及肺、心、肾、眼等系统损害。

和回纹性风湿病不同,类风湿不是一时的“风湿反应”,而是免疫系统长期攻击自身组织造成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能看到,回纹性风湿症与类风湿关节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二者的区别,赵医生用一张表来概括:

对比项目回纹性风湿症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受凉、感染后免疫反应、暂时性自身免疫系统长期攻击滑膜等组织好发部位大关节(肩、肘、膝)小关节(手指、手腕、足趾)疼痛特征游走性、短暂性对称性、持续性皮肤表现可有回纹状红斑可有皮下结节病程多为短期,具有自限性慢性进展,持续多年血液指标炎症轻微,类风湿因子阴性多伴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阳性,炎症指标升高影像学无关节破坏可见滑膜炎、骨质侵蚀、关节间隙变窄是否致残不会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治疗反应保暖、休息、NSAIDs即可缓解需长期使用DMARDs(抗风湿药)治疗

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临床上确实有部分“回纹性风湿症”患者后来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但实质上,往往是早期不典型的类风湿被误诊为回纹性风湿症,比如:

症状轻,关节肿痛、僵硬不明显;进展慢,影像学上未显示滑膜炎或骨侵蚀;抗体指标正常,如抗CCP、类风湿因子均阴性,或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回纹性风湿症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关节疼痛若超过6周、呈对称分布、晨僵时间长,应进一步检查:

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超声或MRI(核磁共振)。

若结果为阳性或影像显示滑膜炎,应尽早确诊并规范治疗。

在治疗上,回纹性风湿症与类风湿关节炎差异极大:

01 / 回纹性风湿症的治疗

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短期使用;对症休息、理疗即可;多数在数周内自愈。

02 /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需长期规范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确诊后应立即接受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一线药物为:传统合成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生物制剂与JAK抑制剂为二线药,在一线药治疗不达标时与其联用;定期复查血液、影像,监测病情与药物安全性;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关节损伤;合理康复锻炼,预防畸形;调节心情,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虽然回纹性风湿症与类风湿关节炎截然不同,但早期类风湿却常与其混淆,一旦误诊及延误治疗,就可能导致关节破坏不可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在临床中,难免出现误诊的情况,但如果患者对两种疾病有足够了解,对自己病情的变化仔细观察,再配合积极随访,就能减少乃至避免误诊,正确干预,最大程度保护关节及身体健康!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您认识这两种疾病的区别。

来源:巴哥爱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