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主党在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的州长选举以及纽约市市长选举中横扫共和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三场被视为2026年中期选举前哨战的选举结果,给特朗普第二任期投下了一道沉重的阴影。
编辑:香瓜
特朗普的“国王梦”碎了! 共和党在三场关键选举中惨败,预示第二任期可能提前终结。
民主党在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的州长选举以及纽约市市长选举中横扫共和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这三场被视为2026年中期选举前哨战的选举结果,给特朗普第二任期投下了一道沉重的阴影。
政府停摆与地方选举的惨败,让刚满一年执政的特朗普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核心冲突不在于政党之争,而是民生压力与政治失能的双重碰撞。
民众用选票回应生活困境,权力结构随之剧变,美国社会再次被撕裂在“民生优先”与“意识形态对抗”之间。
这三场选举虽然都发生在民主党的传统优势地区,撼动不了特朗普的总统宝座。可问题在于,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第一次重要选举考验,民主党吹响反攻号角的意味再明显不过。白宫主人现在该担心什么?
联邦政府停摆进入了创纪录,超过60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还有70万人在无薪坚持工作,连带着数百万贫困家庭的福利都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民生艰难、怨气冲天的节骨眼上,特朗普在他的“真相社交”平台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要给所有中低收入的美国人,发一笔至少2000美元的“红利”。
钱从哪儿来?特朗普指了指一个让无数企业主头疼不已的来源——他力推的关税政策所征收的收入。
这张凭空出现的支票,其首要攻击目标,是远在华盛顿特区的最高法院。当时,九位大法官正准备审理一桩关乎国本的案子:总统究竟有没有权力,绕开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赋予国会的专属征税权,仅凭一部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就大搞关税“闪电战”?
这个问题非常要命。一家联邦上诉法院已经以7比4的投票结果,裁定总统的行为不合法。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特朗普政府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退还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甚至有悲观预测高达1万亿美元的关税。这笔钱一旦退还,他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将彻底破产。
就在今年11月5日听证会即将召开的关键节点,这张2000美元的支票横空出世了。它的逻辑很简单:我已经把从关税里收上来的钱许诺给你们了,如果最高法院判我输,那就等于从你们每个人的口袋里掏走2000美元。
它将一个严肃的宪法权力分立问题,偷换成了一个极其煽动性的民生选择题:“你要宪法原则,还是要你口袋里的2000美元?”
这让大法官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和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等人在听证会上流露出的质疑,在这种强大的民意预期面前,都可能变得苍白无力。
可以想象,任何试图让政府“追回”这笔“已承诺福利”的判决,都将在现实中引发巨大的政治海啸,执行成本高到无法估量。这就相当于给司法裁决提前设置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民意障碍,试图用未来的利益,直接瘫痪当下的法律程序。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本人原计划要亲自出席这场关乎自己权力的庭审,还声称这是他的“义务”。但在开庭前三天,他却突然宣布不去了,官方理由是“不想分散注意力”。
这背后显然是更深层的策略考量:将法律层面的攻防交给律师团队,避免给外界留下直接向司法施压的口实,而他自己,则退到庭外,专心致志地主导这场舆论战。
政府停摆导致航班延误、食品救济暂停,数十万家庭陷入生计危机。这种痛苦的源头是华盛顿的政治僵局,矛头本应指向政府的失能。
芝加哥一家玩具公司,因为关税额外支付了1400万美元,是去年的七倍。佐治亚州的一个咖啡合作社,为此多付了130万美元。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瑞士巧克力厂,更是因为关税导致利润直接归零。这些企业主的痛苦,是特朗普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受害者。
而2000美元的承诺,就是告诉那些在停摆中挣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中低收入群体:看,你们的痛苦即将得到补偿,而补偿金,恰恰就来自于那些企业主们“额外”支付的关税。
这个叙事瞬间转移了焦点。公众的注意力不再是“政府为什么会停摆?”或者“关税政策是不是正在摧毁我们的商业?”,而是变成了更直接、更具诱惑力的“我什么时候能拿到我的2000美元?”它成功地在社会裂痕之上,播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
它创造了一种残酷的零和博弈:联邦雇员和企业主的损失,变成了另一部分人潜在的收益。这种“慷他人之慨”的策略,不仅能有效地分化对立阵营,还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绕开体制、直接为民众谋福利的“英雄”形象,从而牢牢巩固自己的支持者基本盘。
在特朗普的民粹叙事里,这就是一笔简单粗暴的“现金红利”。他用“数万亿美元”这样夸张的数字来形容关税收入,将其描绘成一笔可以随时瓜分的“横财”。这种说法简单直接,极具吸引力,能够瞬间点燃公众的期待。
然而,当镜头转向财政部长贝森特时,画风突变。这位技术官僚坦言,自己尚未和总统沟通具体细节。他暗示,这笔钱可能根本不是直接发现金,而会以一个复杂的“一揽子减税”方案来实现。比如,取消小费税、加班费的税,甚至允许汽车贷款利息抵扣等等。
贝森特甚至还在淡化关税的“创收”功能。他强调,关税的核心目标是“贸易再平衡”,而不是给政府赚钱,他甚至预测未来的关税收入会下降。这番话,几乎是对总统“发钱”论调的釜底抽薪。
这种看似矛盾的“双重叙事”,恰恰是其策略的核心。特朗普的“现金说”,负责在舆论场上攻城略地,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捆绑民意。而贝森特的“减税说”,则是为政策的最终解释、延宕甚至不了了之,留下了巨大的回旋余地。
如果未来支票没能兑现,白宫完全可以解释说,是想通过更复杂的减税方案来帮助大家,但程序受阻。这套说辞,普通民众很难辨别真伪。
而历史似乎也在佐证这种猜测,媒体翻出旧账,特朗普在过去就曾多次提出类似的发钱或补贴想法,但最终都未付诸实施。承诺的价值在于宣传,而非执行。
他向所有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玩法:总统可以如何利用国家的财政工具,将其直接转化为服务于个人政治议程、挑战宪法分立原则的私人武器。
他的真正目的,或许根本不是关税政策本身,而是要将“关税武器化”变成总统工具箱里一件可以随时取用、无需国会点头的常态化权力。即使IEEPA这条路被堵死,他的团队也备好了诸如“301调查”、“232调查”等其他法律工具,准备继续推进。
这张2000美元的支票,它开启了一种危险的先例,即行政权力可以通过直接的利益捆绑来构建一道坚固的“民意护城河”,从而理直气壮地绕开国会的立法程序和法院的司法监督。这不再是一场关于经济政策的辩论,而是一场对美国权力边界的赤裸裸的冲击。
来源:采风白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