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姐姐”说事解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知识大学习(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0:26 1

摘要:解析:符合《人民调解法》第19条及当事人权利的规定——当事人在调解中享有“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的权利,既可以选择1名调解员独立调解,也可根据对纠纷专业性、公正性的需求,要求调解委员会指派多名调解员共同参与…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

知识大学习(十)

“春姐姐”说事解铃

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调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我市婚调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妇联与市司法局共同组织开展长春市首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暨“春姐姐”说事解铃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婚调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更好地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从10月31日开始,市妇联将在“长春女性”公众平台推出15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知识系列学习内容,助力大家提升知识素养与调解能力,为即将开展的市级婚调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供专业支撑、能力储备和试题保障。欢迎大家参与学习!

PART 01

理论试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基本原则的是?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强制调解原则

D.不违背法律原则

2.因调解民间纠纷需要,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了解情况,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何配合?

A.可以拒绝提供信息

B.应当如实提供

C.仅提供部分信息

D.需经上级批准后提供

3.下列债务中,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是?

A.夫妻双方共同签字借款用于购房

B.一方为支付家庭日常房租所负债务

C.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以个人名义借款用于个人赌博

D.双方共同同意借款用于子女教育

4.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抚养费的支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多大年龄为止?

A.16周岁

B.18周岁

C.大学毕业

D.能独立生活为止

5.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多长时间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A.1个月

B.2个月

C.6个月

D.1年

答案:CBCBB

多项选择

1.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其生效、形式及约束力有明确规定。下列关于调解协议的表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书面协议的,可达成口头协议,调解员记录在案

B.书面调解协议自当事人签名/盖章/按指印、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

C.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履行

D.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协议的履行负有监督责任

2.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中制止家暴的核心措施,其申请、作出及内容均有明确规定。下列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表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以“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为前提,无需以提起离婚诉讼为条件

B.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被申请人居住地或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C.法院受理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24小时内作出保护令,情况不紧急的应在72小时内作出

D.人身安全保护令可包含“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暴”“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措施

3.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机制是确保调解活动开展的基础,《人民调解法》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调解工作保障的有?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调解工作经费给予必要支持和保障

B.对有突出贡献的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按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C.人民调解员因调解致伤致残、生活困难的,当地政府提供医疗、生活救助

D.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答案:ABCD ABD ABCD

判断正误

1.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有权选择由1名调解员单独调解,也有权要求由2名及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

答案:正确

解析:符合《人民调解法》第19条及当事人权利的规定——当事人在调解中享有“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的权利,既可以选择1名调解员独立调解,也可根据对纠纷专业性、公正性的需求,要求调解委员会指派多名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调解委员会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2.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共同偿还房贷,该房产在离婚时仅归购房一方所有,共同还贷部分无需补偿对方。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婚前购房且登记在购房一方名下的,房产归个人所有,但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房产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购房一方需就该部分向另一方进行补偿。

简答

离婚时,针对已满2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规定抚养权归属的裁判原则是什么?法院会综合考量哪些因素?

答案: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已满2周岁的子女,父母对抚养权协商不成的,法院按“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8周岁的,需同时尊重其真实意愿。法院综合考量的核心因素包括:1. 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如经济收入、居住条件);2. 抚养条件(如陪伴时间、教育资源、与子女的感情基础);3. 子女的生活现状(如已长期跟随哪一方生活、是否适应现有学校/社区环境);4. 父母是否存在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形(如实施家暴、有赌博吸毒恶习等)。

PART 2

调解实务

JOIN US

家事纠纷解析--赡养纠纷

1.赡养纠纷,主要指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就赡养问题所产生的纠纷。

2.主要特点

(1)双方当事人之间是父母子女血缘关系,且子女方往往人数较多。

(2)争议的内容不仅仅是赡养问题,往往牵扯到其他家庭纠纷,且涉及更深层的情感、心理等复杂因素,比较棘手,不易调处。

(3)子女方内部观点不一,导致需要调解的内容较多,形成共识不易,达成协议较难。

(4)父母方往往因年龄大,理解力受影响,思维易固化,或不能正常表达自身需求,增加了调解难度。

3.调解要点

(1)控制场面。因参与调解当事人较多,为保证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场之初,调解主持人要强调遵守调解纪律,克制情绪,未经主持人允许不能打断他人发言,避免场面失控。在调解中要保持中立,注意言语真挚但要有力,可以运用倾听技巧增进与当事人双方建立的信任,加强对调解过程的把控。

(2)加强引导。可以从感情入手,唤起子女对父母生养恩情的感激;从道德入手,用传统美德教育子女孝老敬亲;从法律入手,强调法律的底线加强震慑。

(3)耐心用心。调解员要耐心倾听,细心揣摩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找出赡养纠纷后掩盖的真实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可以采取换位思考法、亲情融化法,形成同理共情,促成心结解开,达成协议。

案例示范--多子女赡养老人纠纷调解案

【案例概述】

2017 年 6 月,时年 86 岁高龄的老人被其保姆和孙子送至当地妇联一楼大厅,随即两人离开。当时老人已经不能正常交流,处于半昏迷的状态。经了解,老人长期卧床,共育有四名子女,但子女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出现严重分歧,在部分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孙子擅自将老人送至当地妇联。老人赡养纠纷由婚调委受理,与其住所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进行联合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妥善安置了老人并确定了赡养老人的具体方案。

【调解步骤】

此纠纷是基于比较心理形成的分歧,是多子女家庭老人赡养的共性问题。妇联干部很有经验,先做好老人的安置工作,再指导婚调委组建联合调解团队进行调解。经商议形成明确的调解思路,即让所有子女坐在一起,充分表达意见、真实想法;再结合家风家教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法律常识,打感情牌,引导子女回忆母恩、唤起亲情,促使各方达成共识,协商解决赡养问题,达成协议。

第一步,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老人可能存在生命危险,在场的调解员第一时间与老人住所地街道办沟通,做好老人安置工作,迅速与调解志愿者团队取得联系,抽调骨干力量,会同街道的人民调解员,组成调解团队。

解析:从事件情形判断纠纷处理会比较棘手,需要组成联合调解团队,进行专业化调解。

第二步,制定调解方案。经了解,该老人无经济收入,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老人共育有四名子女,他们不是不念母亲的生养之恩,而是因为存在与其他子女进行比较的心理,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出现严重分歧,在部分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孙子擅自将老人送至市妇联。在调查了解和用心揣摩争议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基础上,调解团队明确此纠纷调解重在解决分歧,引导四名子女充分表达意见、真实想法,提出赡养老人的建议,对明显不合理的意见,及时坚决指出,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

解析:制定调解方案的目的是明确调解思路,做好准备,加强对调解过程的掌控,这是调解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要在调查了解基础上,用心设计方案,引导、共情多种技巧并用,既以情唤情打动争议当事人,又释法说理明确底线原则,以便促成多方共同接受,且最大限度维护老人权益的调解协议的达成。

第三步,集中开展调解。调解团队根据调解方案,派出两名调解员,首先,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的要求;再从感情角度切入,讲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子女对父母孝老敬亲之道;最后从法律角度切入,告知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遗弃老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之后,调解员引导四名子女交流自己为母亲做了哪些事情,其他子女没做到哪些事情,以及子女之间的比较心理,让他们了解到其他兄弟姐妹的不容易,促使误解开始慢慢消融,有效消除了子女间的争执。

解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巧妙融入调解环节,是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特色方法。通过唤起亲情、换位思考、法理相融,奠定形成调解协议共识的基础。

第四步,充分磋商解决纷争。在平静对话的氛围中,调解员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所需生活、医疗、护理等费用,初步确定老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用,然后围绕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调解方案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充分磋商,不断完善调解协议,最终四位子女达成一致意见,老人随长子生活,其他子女每月给付赡养费并定期探望,形成了调解协议书。

解析:要充分尊重争议当事人的合理意见,对明显不合理的表述及时澄清指出,引导争议当事人适时让步、妥协,强调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并从最有利于老人的原则出发,有效解决赡养问题。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