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圳欢乐港湾的“心光大道”上,一个个金色手印见证着平凡人的救援力量 —— 扫码即可解锁背后的生命救援故事,这句“微小勇气是挽救生命的超能力”,正是深圳“5分钟社会急救圈”的生动注脚。如今,这座城市正以“科技+全民参与”的双轮驱动,将黄金救援时间压缩至极限,让
(央视财经《金牌新字号》)在深圳欢乐港湾的“心光大道”上,一个个金色手印见证着平凡人的救援力量 —— 扫码即可解锁背后的生命救援故事,这句“微小勇气是挽救生命的超能力”,正是深圳“5分钟社会急救圈”的生动注脚。如今,这座城市正以“科技+全民参与”的双轮驱动,将黄金救援时间压缩至极限,让城市效率体现在每一次关乎生命的极速响应中。
深圳的急救体系建设始于理念革新。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朱虹深耕急救领域31年,她介绍,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每延迟1分钟下降10%,而过去公众参与度极低,2011年旁观者心肺复苏率仅5%。深圳推动急救从“专业行为”转向“社会共识”,对重点群体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更多人成为“第一响应人”,如今深圳旁观者心肺复苏率已提升至27%,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在宝安区人民医院的模拟演练空间,专业医师手把手传授急救技能,让“会急救、敢急救”成为市民的必备技能。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
走进腾讯滨海大厦,小程序、地图定位、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起急救“智慧大脑”。腾讯打造的“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一旦有人触发求助,系统即刻匹配附近的急救志愿者与AED设备,规划最优救援路径,同时将专家指导实时推送至施救者手中。截至目前,该体系已在全国救助38799名突发疾病患者。
从“心光大道”的理念传播到模拟空间的技能培训,从重点人群的精准赋能到科技平台的全域联动,深圳通过“一键触发、四方联动”的协同机制,让急救资源快速聚合、高效流转。这座城市用全民参与的温度与科技创新的速度,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城的生命守护网,为社会急救体系建设提供了“深圳样本”。
来源: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