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屏障 绘就发展新卷~榆林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9:07 1

摘要:“十四五”以来,榆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林长制为统领,聚焦“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启动“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累计完成生态治理270万亩,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

“十四五”以来,榆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林长制为统领,聚焦“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启动“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累计完成生态治理270万亩,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切实提升了全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记者走进位于榆阳区马合镇脑冒海则村的流动沙地治理点看到,广袤无垠的沙地已被林草整体覆盖,局部裸露的沙丘上扎满了整整齐齐的草方格,工人们正抢抓雨后有利墒情开展苗木补植。

当地群众在脑冒海则村流动沙地治理点开展秋季补植作业(无人机照片)。李志东 摄

“脑冒海则村流动沙地治理点面积达6160亩,是榆阳区陕蒙边界线上最大的一块流动沙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工程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采取搭设沙障、人工造林种草、封山(沙)育林育草、围栏封育等措施,实现流动沙地全面综合治理。”榆阳区林业局局长刘春林表示,下一步,榆阳区将广泛应用乔灌草综合治理科研成果,初步建成环城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带;大力推广应用樟子松嫁接红松、酸枣嫁接、文冠果丰产应用等技术,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文旅产业;加快构建“空天地”监测体系,持续加强林草资源管护,最终实现从生态修复到价值转化的深化发展。

生态治理,久久为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榆林自新中国成立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境内860万亩的流沙已全部得到有效固定或半固定,全市林木覆盖率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升至如今的36%以上。

“十四五”期间,榆林作为防沙治沙的排头兵,始终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思路,全面落实“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举措,大力实施北部沙区森林质量提升、飞播造林、重点区域绿化、公路铁路沿线绿色长廊、城镇区周围环城防护林带等生态工程,科学、精准、高效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统筹小流域治理、基本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留茬免耕等措施,全方位减少对沙地的扰动;开展防止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治理,集中治理流动沙地4.77万亩、半固定沙地15.09万亩。据陕西省第六次荒漠化监测显示,榆林市域的沙化土地、荒漠化土地较第五次监测分别减少194.4万亩、227.5万亩,沙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

综合:榆林日报

来源:榆阳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