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万天价到4元成本!泡泡玛特直播翻车,撕开潮玩业“稀缺骗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9:02 1

摘要: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泡泡玛特的直播翻车事件。泡泡玛特直播时,工作人员一句“这东西卖79块确实有点贵”让消费者们都变成了“小丑”,潮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泡泡玛特的直播翻车事件。泡泡玛特直播时,工作人员一句“这东西卖79块确实有点贵”让消费者们都变成了“小丑”,潮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潮玩卖的根本不是玩具本身,是“稀缺性幻觉”,潮玩既没有手办那种ACG文化当精神靠山,也没有奢侈品的顶级材质和工艺,就一个塑料玩偶,凭啥有的能在二手市场炒到原价20倍?说白了就是行业把“稀缺”这两个字玩明白了。

这种玩法跟奢侈品有点像,但又差着意思,奢侈品卖高价,好歹还有设计沉淀、工艺标准撑着,就算是“广告投给100个买不起的人”,那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价值。

潮玩不一样,它的稀缺全是人为造出来的:要么搞全球限量发行,要么把隐藏款的中奖概率压得极低,要么找明星名人晒合影背书,再配合系列卖完就停售的套路,硬生生把工业批量生产的塑料件,包装成了“错过就没”的宝贝。

就说之前爆火的积木熊,跟泡泡玛特的IP玩法大同小异,也是靠艺术家联名、明星收藏炒起来的。可塑料就是塑料,工业生产的东西哪来真稀缺?

等网红热潮一过,价格立马大跳水,那些重金收藏的人几乎全亏了,只有少数跑得快的倒卖者和品牌本身赚了钱。

这事儿其实早就说明白了,潮玩的溢价就是个泡沫,全靠大家对“稀缺”的信心撑着,信心一没,啥都不是。

潮玩行业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型“信心游戏”,所有的营销操作,都是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这东西能升值、能彰显身份”,而二级市场就是这场游戏的托底。

只要大家还信这个理,泡沫就破不了;可一旦有人戳破“稀缺性是假的”这个真相,整个价值体系立马就会摇摇欲坠,泡泡玛特这次的79元挂链争议,就是有人不小心把这层窗户纸捅了个洞。

泡泡玛特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稀缺性运营教科书”,2010年成立的时候,它还只是个卖文具玩具的普通品牌,2016年一转做盲盒,立马就起飞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直接突破100亿元,成了潮玩圈的老大。

它的操作流程特别清晰,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造IP神话,旗下IP拉布布有个131公分的薄荷色初代玩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108万元天价。

这哪是卖玩具啊,分明是做营销炒作,一下子就给市场植入了“潮玩能当奢侈品收藏、能升值”的印象。

第二步是搞全球化背书,把产品卖到全球90多个国家,找海外名人合影打卡,用“国际大牌”的标签抬升品牌调性。

第三步是绑定二级市场,一边严格控制隐藏款的中奖概率,一边搞系列停售,逼着黄牛去囤货控价,二手市场价格一涨,反过来又会让更多人去一级市场抢新货,形成一个闭环。

可11月6日的直播事故,把这套完美闭环撕开了个口子,员工私下聊天被公之于众,一句“这东西卖79块确实有点贵”,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另一句“没事儿会有人买单的”,则暴露了品牌的真实心态,根本不在乎性价比,只赌有人愿意为“稀缺感”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泡泡玛特的后续应对,堪称“冷处理天花板”:官网直接下架涉事商品,客服就用“售罄”两个字打发人。

官方账号该发新品宣发照样发,对争议半个字不提,只靠开评论精选来屏蔽负面声音,这种操作看着淡定,其实是没辙了,总不能承认自己的产品不值这个价吧?

后来有媒体曝光,这款79元的挂链,仿制成本才4块钱,而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的产品毛利率高达70.3%,快赶上爱马仕73%的毛利率了。

这就更说不通了,爱马仕的高毛利有材质、工艺、品牌历史撑着,泡泡玛特凭啥?说白了还是靠之前攒下的“信心”,可员工的直言和品牌的回避,已经让这份信心开始松动了。

而且泡泡玛特的模式其实特别脆弱,跟《CS2》的游戏饰品市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10月23日《CS2》更新后,玩家能靠5个红色枪皮合成之前稀缺的手套、刀具皮肤,一下子就把稀缺性搞没了,市场总估值一夜之间蒸发了近20亿美元,部分高端饰品价格直接腰斩。

泡泡玛特和《CS2》的核心逻辑都是“稀缺定价值”,但两者的命门不一样,《CS2》的饰品只是游戏的附属品,官方想捅破泡沫就捅破,反正不影响主要收益。

可泡泡玛特不一样,它深度依赖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销量全靠二级市场的溢价撑着,要是泡沫破了,品牌也就垮了,所以它根本不敢让稀缺性消失。

泡泡玛特的79元争议,可能会成为潮玩行业的“理性觉醒开关”,现在的潮玩市场早就不是供不应求了,而是“通胀型过剩”。

除了少数头部IP的极品款式,大部分普通款潮玩在二手市场根本不值钱,堆在手里卖不出去。

而且义乌的仿制能力那么强,你能造稀缺款,别人就能造高仿款,所谓的“稀缺性”其实一戳就破。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时候冷静一下了:买潮玩到底是为了啥?是真的喜欢设计,还是被“能升值”的说法忽悠了?

如果是前者,花点钱买个开心没问题;但如果是后者,可就得小心了,积木熊的前车之鉴就在那摆着,别最后成了接盘侠。

潮玩这东西,本身没毛病,有设计感、能带来情绪价值,作为爱好收藏挺好的,但问题出在行业把它当成了“投机工具”,不琢磨怎么做好设计、提升品质,一门心思搞营销炒作、制造稀缺性,这路肯定走不长远。

从行业角度看,潮玩品牌要是想一直做下去,必须得改改思路了,不能再靠“稀缺性幻觉”骗钱,得把精力放在正经事上:比如提升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别总搞同质化;比如规范二级市场,别让黄牛乱涨价,让潮玩回归“收藏”的本质,而不是“投机”的筹码。

可能有人会说,泡泡玛特现在的基本盘还没乱,只要二级市场的庄家不撤,这场争议顶多是一次免费广告。

短期来看可能是这样,长期来看肯定不行,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情绪价值”支付不合理的溢价,等大家都想通了,“稀缺性幻觉”就没人信了,到时候行业的泡沫自然就破了。

来源:珠玑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