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日本媒体传来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观光地“岚山”附近,连续三天接连传出“熊出没”的报警!没错,就是那种你在森林纪录片里看到的、两米高、挥爪就能开膛破肚的“真熊”!而这一次,它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游客如织、外国人打卡不断的京都
日本最美的古都京都,如今却笼罩着一股“野性恐惧”。
10月27日,日本媒体传来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观光地“岚山”附近,连续三天接连传出“熊出没”的报警!没错,就是那种你在森林纪录片里看到的、两米高、挥爪就能开膛破肚的“真熊”!而这一次,它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游客如织、外国人打卡不断的京都地标--岚山!
想象一下:你正悠闲地走在渡月桥上,秋叶飘落、河水潺潺,身后传来几声“ガンガン”的奇怪撞击声。回头一看,一只黑影窜出林间。那一刻,梦幻的京都瞬间变成了野性求生的现场。
今年日本全国的“熊出没”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从北到南,从岩手到京都,几乎每个地区的居民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熊”。有人拍下熊闯入住宅的画面,有人拍到熊大摇大摆走在公路上,甚至还有人不幸成为它们的“猎物”。27日,岩手县警方就在一户民宅的院子里发现一具不明身份的遗体,满身都是爪痕和咬痕,警方判断--死者极可能遭熊袭击。而截至今年,目前日本境内因熊袭击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10人,创下史上最多纪录!
为什么熊突然“疯”了?又为什么它们开始靠近人类的生活圈?京都岚山的居民也在问同样的问题。过去,这里是赏枫名所,是情侣散步、游客拍照的浪漫天堂。但上周五(24日)起,短短三天内,当地警署接到六次熊出没报警!有居民在山脚发现疑似熊的脚印,也有人看到两头熊一前一后穿过树林。
一位住在右京区的老奶奶带着记者走进山边,指着地面上一串清晰的印迹:“这不是野猪,肯定是熊。昨天才发现,前几天还没呢。”她说,从那之后天一黑就不敢出门。另一位住民则苦笑道:“鹿和野猪我们见多了,但熊?第一次听说。太吓人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次的熊,不仅仅出现在深山,而是悄然接近观光景点。就在野宫神社附近,也就是游客排队祈福、打卡的地方,有人看到一只“熊模样的动物”在林间穿梭。消息一出,社交媒体瞬间炸锅--“京都也有熊?”、“连嵐山都不安全了吗?”
有中国游客说:“这种地方要是突然窜出熊,太可怕了!我们都没见过熊。”
还有来自美国的游客也惊呼:“熊会出现在这里?虽然没看见,但光想就觉得恐怖。”
专家分析,日本今年的熊之所以频繁“下山”,与气候变暖、山林食物短缺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今年秋天,橡果产量减少,熊为了寻找食物,被迫靠近人类的居住区。而京都西侧的岚山,恰好森林密布、地形复杂,再加上人流众多,极易引来好奇或饥饿的熊。
更危险的是,熊的行动多在清晨与黄昏。当地警方和市政府已呼吁居民“日落后避免独自外出”,并加强巡逻与设置捕捉陷阱。但现实是--一旦熊开始适应人类的气味,它就可能再次回来。
“熊已经不再害怕人类,而人类也开始侵入熊的生活区。”一位生态学专家指出,“过去日本的山林与人类生活圈有明显界限,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林地荒废,这条界线变得模糊,熊的活动范围比以往更广。”
换句话说,日本社会正迎来一个“人熊共存”的时代。只是,这种共存并不浪漫。
在北海道,邮递员骑车途中遭熊袭击;在秋田,采蘑菇的老人再也没能回家;现在,连京都的游客区都不再安全。
有日本网友感叹:“连嵐山都成了‘熊山’……日本真的变了。”
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以后赏枫要带防熊喷雾了。”
但这并非夸张。就在前几天,日本部分便利店已经开始售卖“防熊铃”“熊喷雾”,甚至有厂商推出“熊避け香水”,号称能让熊“绕道而行”。这不是玩笑,据日媒报道,在日本今年发生的多起熊袭击人的事件中,90%的人面部全毁,鼻子“消失”,头骨碎裂...
但这么严重的后果很多到日本旅游的游客并没有意识到。这不最近,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还有中国网友讲述自己在日本遇熊的经历,在此提醒各位小伙伴,看到熊就别好奇拍照了,还是赶紧逃吧...
版权说明:整理自网络,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来源:别样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