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关于德国邀请沈伯洋参加国会的事情。
头条号墨山看客 首发呈现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关于德国邀请沈伯洋参加国会的事情。
近段时间,德国政府连续出招,一边高调接待蔡英文,一边安排“台独”分子沈伯洋出现在国会门口。
这些行为不仅踩踏了中国大陆的底线,也让德国自己在外交场上碰得头破血流。
要知道沈伯洋这个人不仅是“台独”分子,还是大陆首个被正式立案的“分裂国家”嫌犯。
德国一边想谈合作,一边请这样的人物到自己国会门口“作秀”,到底是外交失误,还是有意挑衅?
德国挑衅升级
自从访华失败后,德国的操作是越发的令人迷惑,11月6日,德国政府突然宣布,将对中国钢铁、电动车等产品发起审查,并推动加税措施。
这个行为表面上是经济动作,背后却藏着明显的政治信号。
德国央行行长还点名中国的稀土产业,建议欧盟联合“反制中国”,一时间中德贸易紧张加剧。
11月8日,德国柏林举办“自由大会”,蔡英文受邀以“民主代表”的身份发表演讲。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联邦议会议长也亲自出席,台媒对此大肆渲染,称这是德国“全面支持台湾”的表现。
11月12日,沈伯洋出现在德国联邦议会门口,宣布要参加一场关于“独裁国家信息战”的听证会。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站在国会门口的照片,并配文“我不会退缩”,这个画面被台媒疯狂转发,妄图塑造出“反抗形象”。
但对所有中国人来说,这是极大的冒犯,沈伯洋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台独”支持者,他是被大陆正式通缉的分裂国家罪嫌犯,他是黑熊学院创办人,长期接受外部势力资金,鼓吹仇中思想。
而通缉令也不仅针对沈伯洋本人,还牵连到他父亲领导的企业“兆亿有限公司”,同步实施制裁。
这不是象征性动作,而是真正的司法程序启动,预示着对“台独链条”的全面打击已经开始。
几天之内,德国先是打压中国商品,接着接待蔡英文,再让沈伯洋登上国会舞台,这套“组合拳”不再是偶然,而是典型的政治操作。
那么,这种操作背后到底是谁在主导?德国又为什么要在这个敏感时刻频繁挑战中国?
沈伯洋的“表演”
沈伯洋的行程并不简单,他并不是临时起意前往德国,而是提前安排、有备而来。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沈伯洋是在12日晚抵达德国,并且还发布了视频动态。
这次他参加的听证会,主题是“独裁国家假资讯对民主与人权的威胁”,但内容却被他引导到台湾问题上。
他在发言中声称,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信息攻击”,并妄称自己是“民主的守护者”。
很显然,他的出现并不是要讨论假信息,而是借德国议会的场合,大肆宣传“台独”言论,这种行为不只是个人立场表达,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挑衅。
但沈伯洋恐怕想不到,大陆的重拳还在后面,11月12日同一天,泉州公安局还发布了对温子渝、陈柏源两人的悬赏通告,悬赏金额高达25万元。
这两人同样是“台独”网络人物,长期在网络上从事反华宣传,被称为“外围打手”。
但他们之间甚至还互相揭发,曾因利益纠纷公开互咬,台媒称这是“狗咬狗”的典型案例,这种内讧现象说明,所谓的“台独联盟”已经开始崩塌。
更让人意外的是,沈伯洋被通缉后,台陆委会也只是象征性地声援,并没有提出任何实质保护措施。
沈伯洋虽然口口声声说“我不退缩”,但看到背后没有任何实质支援,也早已经怕的不行,甚至被爆出私下里四处寻求保护。
而在整起事件中,沈伯洋固然令人深恶痛绝,可德国作为一个与中国大陆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却公然邀请台独分子,又是居心何在?
外交碰壁自食其果
此前德国经济部长瓦德富尔想要访华,他原本是想谈稀土合作,结果因为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被中国冷处理。
看到中国没有高层愿意接待他以后,瓦德富尔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只能宣布推迟访问计划。
瓦德富尔
但他还是赶紧致电中方“认错”,重申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德国媒体也称,这次失败是“对德国外交的一次警醒”。
于是,德财长克林贝尔被安排替补上场,准备“修补裂痕”,结果他现在还没启程呢,德国议会却让沈伯洋登场,这无疑又在中德之间制造了新的裂痕。
克林贝尔
中国已经通过多个渠道明确,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不容挑衅,德国若一边谈合作,一边搞政治动作,结果只会是“吃闭门羹”。
曾几何时,德国在默克尔时代的对华政策是“务实、低调、有效”,而现在的默茨政府过于意识形态化。
他们一方面想要中国稀土,一方面却在台湾问题上频频挑衅,结果就是“外交失败+经济受损”。
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企业在中国有庞大市场,如果政治行为继续影响经济合作,德国自己将承担严重后果。
结语
德国连续接待“台独”人物的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失误,而是在触碰中国的主权底线。
沈伯洋的“表演”终究只是短暂的政治戏码,而大陆对“台独”势力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德国如果继续在政治上挑衅中国,可能不仅会在外交上碰壁,更会在经济上自食其果。
老墨就给大家聊到这了,下期内容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冯律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