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因惧怕革命党人搜捕,躲进了部下刘文吉家中的床底。两名起义士兵踹开房门,一人举着汉阳造步枪,枪托"咚咚"猛撞床架,另一人伸手抓住床板用力摇晃。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因惧怕革命党人搜捕,躲进了部下刘文吉家中的床底。两名起义士兵踹开房门,一人举着汉阳造步枪,枪托"咚咚"猛撞床架,另一人伸手抓住床板用力摇晃。
床底传来黎元洪带着哭腔的哀求:"莫动手,我跟你们走!"士兵弯腰揪住他的腰带,将这个穿着睡衣、头戴瓜皮帽的清军协统从床底拖了出来,并称呼他为都督。
黎元洪双脚落地时踉跄几步,他抱着柱子瘫坐地上,连声喊"我非革命党,何谈都督",却被士兵反剪双臂按在太师椅上坐下,并朝他行礼,一名士兵准备给他剪发。
当剪刀"咔嚓"剪断他的发辫时,黎元洪闭上眼睛,三天前还亲手斩杀革命党人的清军协统,此刻成了湖北军政府的首任都督。
黎元洪,这位被迫革命者的估计以后也想不到,他能成为民国的大总统吧。
黎元洪倒也就这么干下去了,成了共和英雄,但是转变发生了。
1913年10月,黎元洪的专列抵京,站台迎接的段祺瑞眼神冰冷。这位武昌首义后崛起的民国元勋,此刻实际已沦为北洋军阀的阶下囚。
袁世凯以武力胁迫黎元洪离鄂北上,他便深知此行无异于自投罗网,此前袁世凯三次电邀均被其婉拒,直至段祺瑞率北洋军进驻武昌,黎元洪才在"保护副总统"的名义下被迫离鄂。抵达北京后,他被安置在中南海瀛台,袁世凯精心安排的"儿女姻亲",想要拉拢他。
段祺瑞
瀛台的日子里,黎元洪成了袁世凯称帝野心的见证者。当袁世凯试探性地问"亲家,近来许多人要我做皇帝"时,他直言不讳:"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亲家如果做了皇帝,怎对得起武昌死难烈士。"这番对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1915年12月,帝制闹剧达到高潮,袁世凯派梁士诒送来"武义亲王"金印要封他当王爷。
黎元洪端坐太师椅,倒是一身正气的说:"元洪乃民国副总统,非清室遗臣",金印被置于案角,未启封。这种无声的反抗,让他得了个"黎菩萨"的绰号。
而所谓的亲家,不过也是袁世凯的手段,女儿黎绍芳与袁世凯九子袁克久的订婚宴上,黎元洪举杯的手突然颤抖,酒液溅湿衣襟,他知道女儿过不好,这场婚姻,最终以黎绍芳患上抑郁症、精神失常收场。
黎元洪既无法摆脱袁世凯的控制,又不愿同流合污,最终成了革命党人眼中的"帮凶"、北洋系嫌弃的"不忠心"者,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
他这个副总统“受气”习惯了,好不容易熬到袁世凯死了,当上大总统,本以为能翻身作主人,谁知道北洋大佬的段祺瑞看不上他,连段的手下都敢给他甩脸子,这一次黎元洪表现的倒是硬气了一点。
袁世凯
二、愤怒
1917年5月,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带着一叠文件闯进总统府。他将牛皮公文袋"啪"地甩在黎元洪面前的办公桌上,徐树铮用留着食指关节猛戳签名处:"总理说,这些事总统不必费心。盖章就行了"。
黎元洪想起徐树铮上周来送文件时更傲慢:山西省同日更换三名厅长,他就多问了几句,徐树铮竟把文件摔在茶几上说"总统但在后页年月上盖印,何必管前面是何事情"。
黎元洪对秘书长夏寿康抱怨:“我这个总统,连废纸篓都不如”。张国淦在日记里记下黎元洪的话:“芝泉(段祺瑞)这是要把我变成盖章机器啊,送什么来就得盖什么”。连徐树铮都能不把他放在眼里,段祺瑞就更不拿正眼瞧他了,黎元洪心中的屈辱感可想而知。
徐树铮
这种屈辱感在段祺瑞以“督军将行使非常手段”威胁黎元洪签字时达到顶峰,黎元洪气得手指发抖:“这叫国会议政?分明是兵谏!”。
5月10日,众议院审议宣战案,当黎元洪得知这些“公民”实为段祺如的手下,傅良佐雇佣的演员和便衣时,终于下定决心,和段祺瑞拼了:5月23日,他签署罢免段祺瑞总理职务的命令。
但他深知,这个国家还掌握在北洋手里,和段祺瑞撕破脸了,必须找另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阀支持他,他这一找,找到了张勋,也差点成为历史罪人。
黎元洪
1917年7月1日清晨,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局等要地,劝黎元洪"奉还大政给皇帝",他是黎元洪请来调停的,谁知道他却趁机要复辟。
而此刻的总统府内,黎元洪在《解散国会令》上无奈签字,这一切都是因为张勋6月7日率五千辫子军抵津后"三日不解散国会即停止调停"的最后通牒。
代理总理伍廷芳说:"职可辞,名不可署"的,最终由步军统领江朝宗以临时总理身份完成副署。
7月2日晚九时半,黎元洪突至日本使馆武官斋藤官舍避难。据《民国史档案》记载,他"着长衫,面容憔悴,称'宁死不复辟'"。
当讨逆军攻入北京时,黎元洪默默吩咐副官:"去东厂胡同收拾行李吧,这儿没咱的事了。",临走前望着总统府红墙长叹:"我这一辈子,就没硬气过一次。"。
张勋复辟这场闹剧,以段祺瑞"三造共和"重掌大权落幕,而这第一任大总统当的窝囊,段祺瑞不拿他当回事,谁知道他还能再次当上大总统,但另一位军阀曹锟也不拿他当回事,竟然把他逼的想要自杀。
张勋
四、逼宫
1922年直系军阀战胜段祺瑞的皖系,直系曹锟、吴佩孚请回黎元洪在北京复任大总统,虽然再次当上总统,但他始终是个无兵无权的傀儡,所谓“大总统”不过是直系军阀为掩盖独裁而竖起的“幌子”。
曹锟通过银元收买议员(“投曹大帅一票,这钱就是你的”)完成贿选准备后,这座“幌子”便失去了利用价值,便想赶走黎元洪这个菩萨了,6月8日,曹锟麾下军警包围总统府,断水断电的同时,士兵在门外高呼“黎元洪滚蛋”。
这位“待人仁厚”的总统躲在居仁堂内,听着叫骂声潸然泪下。辞职离京时,黎元洪将十五颗总统印信中的五颗交给法国医院的如夫人黎本危,其余十颗留在公府,试图以这种方式保留最后尊严。
曹锟
但真正的羞辱在天津车站等待着他。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辞职后乘专列抵津,直系将领王承斌带着200多名军警包围站台。
王承斌从副官手中接过印信清单,"啪"地拍在黎元洪面前:"总统不交印,就别想离开天津。"清单上列明十五颗总统印信,其中"中华民国之玺"和"大总统印"尤为重要。黎元洪没打算交出去。
这场禁锢持续了整整11个小时。当晚8时,黎元洪越想越气,一怒之下,竟然从怀中掏出勃朗宁手枪,枪口对了自己的脑袋。
随从见状,急忙扑上去夺枪,"砰"的一声枪响,子弹擦过黎元洪右额角,在耳后留下一道血口子,最终在被迫交出五颗印信后才得以离津。
这位两度出任总统的政治家,最终在枪口下完成了最屈辱的交接仪式。当列车重新启动时他感叹:“再也不回这是非地了”。黎元洪离开政界,兜兜转转。谁知道临了,还得受蒋介石的气。
黎元洪
1923 年二次下野后,黎元洪隐居天津英租界,打算实业救国。他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向银行借贷数,在北京、上海等地投资煤矿、纺织、航运等 70 余家企业,其中中兴煤矿与中国远洋轮船公司最受瞩目,后者购置万吨级“中国号”轮开辟中美航线,曾被他视作“实业救国”的标杆。
为了这些产业,黎元洪变卖了北京东厂胡同住宅。
谁知,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以“自愿认购”为名,要求黎元洪为股东的中兴煤矿购买100万元的“二五库券”(即政府发行的公债)。黎元洪之子黎重光回忆提到:这是南京政府的“温柔一刀”,表面是“认购”,实则是强制摊派。中兴煤矿当时因军阀混战和运输受阻,经营已十分困难,但在压力下被迫接受。100万元现大洋军饷首次摊派刚结束,南京政府随即要求中兴煤矿再缴纳100万元现大洋作为军饷,并威胁“逾期不交则没收煤矿”。黎家被迫四处借债、变卖资产,甚至预收货款,才勉强凑齐这笔款项。
蒋介石
捎带提一句,以1948年法币崩溃前的购买力估算,200万元约相当于4000两黄金(按当时金价)。
连续两次巨额摊派使黎元洪身心俱疲。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高血压和糖尿病恶化,在天津寓所病逝,终年65岁。其子黎重光后来痛斥:“父亲是被这两百万活活逼死的
黎元洪的葬礼,都推迟了七年,真可谓大人物里不太体面的一位。
黎元洪
1935 年南京政府的蒋介石,可能也觉得这事对他名声不好,为掩盖丑闻,下令为黎元洪举行国葬,拨发1万元治丧费。民众围观送葬队伍,有人举“民国元勋”横幅送行。
孙中山曾誉黎元洪为“民国第一伟人”,章太炎赞“功比孙黄”,而时人更直白评价“有菩萨心,无金刚手段”。
史学家章开沅曾指出“黎元洪就没有享受历史公正”。他躲得过武昌起义的桌底恐慌,躲得过瀛台软禁,躲过拦截列车,却躲不过乱世的安排,生于乱世,有守成之力,非公之罪也。
从首义都督到空头总统,黎元洪的一生,留给各位看官评说吧。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