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深秋,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田埂上的泥土带着干燥的气息。朱之文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墙上新贴的“谢绝拍摄”告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就在几天前,曾持续5年对他进行网暴的孙某某,因犯侮辱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个从农田里走出
大衣哥朱之文的14年隐忍:网暴者获刑6个月,农民歌手的反击与坚守
2025年深秋,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田埂上的泥土带着干燥的气息。朱之文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墙上新贴的“谢绝拍摄”告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就在几天前,曾持续5年对他进行网暴的孙某某,因犯侮辱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个从农田里走出的农民歌手,在忍受了14年的骚扰与诋毁后,终于用法律为自己讨回了公道。
从2011年《星光大道》上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爆红,到如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衣哥”,朱之文的人生始终被聚光灯与争议包裹。他坚守农村、保持农民本色的选择,曾收获无数赞誉,却也让他沦为部分人牟取利益的工具。这场耗时8个月的官司,不仅是他个人的反击,更揭开了网络时代下,普通人面对网暴的无助与抗争。
被围堵的家园:从明星到“笼中鸟”
朱之文的家,是朱楼村最热闹的地方,也是他最想逃离的“牢笼”。每天天刚蒙蒙亮,院子外就会聚集起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拿着手机、相机的人,他们有的是附近村民,有的是远道而来的“拍客”,还有的是专门以拍摄朱之文为生的“职业网红”。
“大衣哥,出来唱首歌呗!”“朱老师,给我们挥个手!”清晨的宁静,总是被这样的呼喊打破。朱之文推开屋门,镜头立刻齐刷刷地对准他,无论是刷牙洗脸、喂鸡喂鸭,还是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记录下来,配上夸张的标题发布到网络上。“大衣哥下地干活,农民本色不变”“朱之文早餐只吃馒头咸菜,太节俭了”,这些看似正面的内容,背后藏着拍客们变现的野心——一条有朱之文出镜的视频,往往能带来可观的流量收益。
最初,朱之文还会配合着微笑、打招呼,甚至偶尔唱上几句。他觉得“大家喜欢我,才来拍我”,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歌手,不该摆架子。可渐渐地,这种“喜欢”变成了无底线的骚扰。有人为了博眼球,故意在他家门口吵架、摔东西,就为了拍下他出来劝解的画面;有人深夜还在院子外徘徊,用手电筒往屋里照,嘴里喊着“大衣哥别装睡了”。
最让他愤怒的一次,发生在2023年夏天。一名男子为了拍摄“爆款视频”,当着众人的面,一脚踹开了他家的大门。“哐当”一声巨响,门栓断裂,木屑飞溅。朱之文当时正在屋里吃饭,吓得手里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他冲出去理论,对方却嬉皮笑脸地说:“大衣哥,我这是帮你涨粉呢!”最终,这名踹门男子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但类似的事件并没有就此停止。
为了躲避无休止的拍摄,朱之文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他试过提前起床,趁着天亮前的空隙去田里;试过从后院的梯子翻墙出去,脚踩在墙头时,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镜头;甚至有一次,他躲在亲戚家不敢回家,直到深夜才借着夜色悄悄溜回去。“我就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怎么就这么难?”朱之文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攥着发黄的草帽,语气里满是无奈。
恶毒的网暴:284条视频的人身攻击
如果说家门口的围堵让朱之文不胜其烦,那么网络上的恶意攻击,则像一把把尖刀,刺向他的内心。在众多网暴者中,孙某某的行为最为猖獗。这个来自邻村的中年男子,从2020年开始,专门以诋毁朱之文为业,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持续发布侮辱、诽谤他的视频。
孙某某的视频里,充满了毫无根据的谣言与恶毒的谩骂。他用夸张的特效将朱之文的照片P成“逃税分子”的形象,配上“大衣哥偷税漏税上千万,早晚进去蹲大牢”的标题;他编造朱之文“私生活混乱”的虚假故事,用模糊的图片拼接成“证据”,误导网友;他甚至攻击朱之文的家人,称其妻子“贪图富贵”,儿子“游手好闲”。
据警方调查统计,仅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孙某某就发布了针对朱之文的侮辱诽谤视频284条,累计播放量超过500万次。这些视频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跟风谩骂,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赶紧封杀这个骗子”,有人甚至发出“人肉搜索”的号召,朱之文及其家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朱之文的妻子李玉华,原本是个性格开朗的农村妇女,却因为这些谣言变得沉默寡言。她不敢出门买菜,不敢去村口的超市购物,生怕被人指指点点。有一次,她在镇上的医院看病,被一名认出来的网友当众质问“你老公是不是真的偷税了”,李玉华当场红了眼眶,哭着跑回了家。
朱之文也曾尝试过维权。他联系短视频平台,要求删除孙某某的恶意视频,平台虽然多次封禁孙某某的账号,但对方总能很快注册新账号继续发布内容。他托人找到孙某某,希望对方停止诋毁,孙某某却嚣张地说:“你越红我越骂,骂你才有流量,有流量我就能赚钱!”
2024年12月,一件事彻底点燃了朱之文的怒火。孙某某发布了一条视频,声称朱之文“骗取扶贫款”,还配上了伪造的“扶贫资金发放记录”。这条视频被大量转发,甚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专门派人来调查核实。虽然最终证明是子虚乌有,但这件事让朱之文意识到,一味的隐忍只会让对方更加得寸进尺。“我不能再忍了,我要告他,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我的家人。”朱之文对妻子说,眼神里满是坚定。
8个月的抗争:从取证到判决的艰辛之路
决定打官司后,朱之文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取证。孙某某的账号反复被封,很多恶意视频已经被删除,想要收集到完整的证据,难度极大。朱之文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团队成员分成几组,一组负责在各大平台搜索孙某某的历史账号,下载留存未被删除的视频;一组负责联系曾看到过这些视频的网友,收集证人证言;还有一组负责整理孙某某造谣的内容,与事实逐一比对,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取证的过程异常艰辛。律师团队成员每天要浏览上百条视频,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与孙某某相关的内容。为了找到一条关键视频,他们甚至要联系远在外地的网友,请求对方提供当时的截图或录屏。朱之文也亲自参与进来,他回忆着孙某某发布谣言的时间节点,帮助律师缩小搜索范围。有一次,为了找到一条2021年发布的恶意视频,他和律师一起坐在电脑前,连续翻看了三天三夜的平台记录,眼睛都熬红了。
证据收集完成后,2025年3月,朱之文正式向单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孙某某犯侮辱诽谤罪。开庭当天,朱之文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色外套,提前来到了法院。法庭外,依然有几个拍客在等待,想要拍摄他的“庭审花絮”,被法院工作人员拦了下来。
庭审现场,孙某某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嚣张变得有些慌乱。面对律师出示的284条视频证据、证人证言以及平台的后台数据,他无法做出合理的辩解。在法官的追问下,他承认自己发布的内容大多是“道听途说”“自己编的”,目的就是为了“涨粉赚钱”。
法庭辩论阶段,孙某某的律师提出“请求谅解”,称孙某某家庭困难,一时糊涂才犯下错误,希望朱之文能网开一面。孙某某也当场道歉,可他的道歉却毫无悔意,语气敷衍,甚至还偷偷翻了个白眼。这一幕,被坐在原告席上的朱之文看得清清楚楚。
2025年10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孙某某因犯侮辱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朱之文的手微微颤抖。他没有欢呼,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律师说:“这口气,我咽了5年。”但他也直言,这个判决“太轻了”,“他毁了我和家人这么多年的生活,6个月的刑期,根本弥补不了我们受到的伤害。”他表示,将继续提起民事诉讼,向孙某某追讨精神损害赔偿。
扎心的现实:100万欠款与不变的初心
网暴的伤害还未完全消散,另一个现实问题,让朱之文更加寒心。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无意间透露,自己这些年借给亲戚朋友的钱,加起来有100多万,可这些钱大多都要不回来。“有的借了三四年,有的借了五六年,我提过几次,对方要么说没钱,要么就躲着我,甚至还有人说‘你这么有钱,还在乎这点钱吗’。”
朱之文的钱,来得并不容易。他爆红后,虽然参加了不少商演和节目,但他从不乱花钱。他依然住在农村的老房子里,院子里种着蔬菜,厨房里烧着柴火,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50块钱。他拒绝了无数直播带货的邀请,哪怕对方开出“一场直播赚100万”的条件,他也摇头拒绝。“我是农民歌手,不是带货主播,我不想辜负大家的信任。”
可他的“实在”,却被有些人当成了“好欺负”。村里有人盖房子,找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拿了10万;亲戚家孩子结婚,他主动送上5万彩礼;甚至有不太熟的同乡,以“做生意周转”为由向他借钱,他也心软答应。他以为“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可他没想到,这些善意大多都石沉大海。
最让他寒心的是同村的一个邻居。2019年,邻居说要开一家超市,向他借了20万,承诺“一年后还清,还加2万利息”。可一年后,邻居不仅没还钱,反而把超市转让了,带着钱去了外地。朱之文联系他,对方却拉黑了他的电话和微信。“我当初是看着他家里困难,才把钱借给他,没想到他会这样对我。”朱之文说起这件事,声音有些哽咽。
除了借钱要不回来,还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有不法分子冒充他的“经纪人”,在网上发布“大衣哥招收徒弟”“承接商演”的信息,向粉丝收取高额的“报名费”“中介费”。有粉丝被骗后找到朱之文,他才知道自己被人冒名顶替。他赶紧发布声明澄清,可还是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经历了网暴、欠款要不回、被人冒充等一系列事情后,朱之文变得清醒而克制。他说自己“再也不会轻易借钱给别人了”,“不是我小气,是我怕了,我的钱也是靠唱歌、靠努力赚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但他依然没有离开农村,每天还是会去田里干活,闲暇时就练练歌,偶尔参加一些公益演出。“这里是我的家,我离不开这片土地。”
未完的反击:为自己也为更多人
孙某某被判刑后,朱之文并没有停止维权的脚步。他透露,除了孙某某,还有一名长期对他进行造谣诽谤的网暴者,他已经收集好了相关证据,很快就会提起诉讼。“我不是要报复谁,我是想通过我的事情告诉大家,网暴不是小事,是违法行为,受害者一定要站出来维权。”
朱之文的反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为他点赞:“大衣哥做得对,就该让网暴者付出代价”“支持他维权,不能让老实人受欺负”。也有网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朱之文应该继续借钱给亲友吗?”“网暴者判6个月够不够?”
有网友认为,“亲戚朋友有困难,适当帮忙是应该的,但要量力而行,不能让善意被滥用”;也有网友表示,“借钱要看人品,对于那些故意不还钱的人,就该拿起法律武器要回来”。关于网暴者的刑期,大部分网友觉得“6个月有点轻,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还有网友建议“应该加大对网暴行为的处罚力度,让更多人不敢造谣诽谤”。
法律专家也对朱之文的维权行为给予了肯定。他们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侮辱、诽谤他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朱之文的案例,为广大网暴受害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面对网暴,不能一味隐忍,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深秋的傍晚,朱之文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脚步虽然有些沉重,却异常坚定。院子外的拍客少了很多,偶尔有人举起手机,看到他严肃的表情,也悄悄放下了。他走进厨房,点燃柴火,锅里的玉米粥渐渐冒出香气。
晚饭时,妻子李玉华端上一盘炒青菜,笑着说:“今天村里超市的菜挺新鲜的,我去买的时候,没人再指指点点了。”朱之文抬起头,看着妻子的笑脸,也笑了。他知道,这场维权之路还很长,但他不会退缩。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口青菜,慢慢咀嚼着,那是家的味道,也是他坚守的意义。
夜色渐浓,朱楼村安静了下来。朱之文坐在院子里,拿出手机,翻看着手腕上的手表。他想起明天还要去县城的律师事务所,商量下一场官司的事情。月光洒在他的身上,照亮了他脸上的皱纹,也照亮了他眼中的光芒。他知道,他的反击,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在面对网暴时,能勇敢地说“不”。
来源:夏津资讯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