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斑马社长石川太郎在一次专访中直言不讳:“在中国,我们一直在抢夺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 这话听着强势,却有实打实的底气,中国文具市场的体量,足以让他们对 0.1% 的份额垂涎三尺。
在超市货架、文具店橱窗,甚至学生的笔袋里,日本文具早已不是陌生面孔。
斑马、百乐、三菱这些名字,正在以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悄悄占据中国文具市场的一席之地。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斑马社长石川太郎在一次专访中直言不讳:“在中国,我们一直在抢夺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 这话听着强势,却有实打实的底气,中国文具市场的体量,足以让他们对 0.1% 的份额垂涎三尺。
有多庞大?不同机构的数据或许有差异,但核心结论一致:中国文具市场规模早已突破千亿人民币。
QYResearch 统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1867亿元,《2024 文具产业研究报告》给出的数字是 1374.62 亿元,即便取低值,也远超日本同期约567亿元的市场规模。
对于深耕百年的日本文具巨头来说,这样一块 “大蛋糕”,值得他们花心思慢慢挖掘。
今年 618,京东十大热门文具品牌中,斑马、百乐、三菱三家日本品牌同时上榜,足以说明其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价格差距,是很多人接触日本文具时的第一感受。打开网商平台签字笔回购榜,斑马 5 支装黑色笔券后价46.5元,单支9.3元,是榜单里最贵的产品;而国产同类产品,5 支卖5.6元、单支1.12元的不在少数。
线下文具店更是如此,国产中性笔大多1-3元一支,日本品牌起步价就到5元,彩色款能卖到8-10元,一支低重心自动铅笔甚至标价48元。
“贵但好用”,这是不少消费者给出的评价。我身边就有朋友,用过百乐的中性笔后,就再也回不去了。“写字特别顺滑,油墨速干不脏纸,虽然贵点,但省了挑笔的功夫。”
另一位喜欢手账的朋友说,国产文具确实有性价比高的,但品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买十支有三支不好写,反而不如直接选口碑稳定的日本品牌。
这种 “省心” 的体验,恰恰是日本文具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不执着于性价比,而是研究如何让消费者觉得花的钱值,愿意为体验买单。
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日本文具企业百年来的深耕。三菱成立于 1887 年,斑马 1897 年诞生,国誉、派通、百乐也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
一百多年里,他们一门心思扑在产品上。全世界第一支水性墨水圆珠笔、中性笔,都是日本企业的发明。为了追求品质,他们会用成本更高的塑料做笔壳,在注塑模具上花费更多时间,甚至在油墨研发上持续投入精力。
行业的良性竞争也助推了创新。从2013年开始,日本每年举办 “日本文具大赏”,由文具店售货员从设计、功能、创意等维度评选新品。这种 “赛马式” 的评比,让企业不断打磨产品,也让好产品有了更多曝光机会。
日本品牌也早已把触角从上海等大城市,延伸到二三线城市,瞄准了收入提升后愿意为 “憧憬品牌” 买单的消费者,还在细分男女需求、应试场景、日常使用等不同场景。
当然,日本文具也并非完美无缺。翻看电商评论,会看到 “墨水不好擦”“偶尔断墨” 的吐槽;而国产文具也在悄悄发力。
义乌的不少文具企业已经组建了专业设计团队,研究色彩趋势,推出马卡龙色、莫兰迪色等受欢迎的款式,供应链响应速度更是惊人。
别人推新系列要半年,国产企业最快30天就能跟上全球趋势。但不得不承认,高端市场的争夺依然激烈。
来源:新鲜日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