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顶尖“SKY”大学——即韩国首尔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接连爆出人工智能(AI)相关作弊丑闻,引发人们对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重新审视。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韩国顶尖“SKY”大学——即韩国首尔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接连爆出人工智能(AI)相关作弊丑闻,引发人们对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重新审视。
随着AI工具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常规工具,这些事件迫使人们紧急思考:大学是否必须重新审视教学与评估方式?
韩国延世大学约190名学生在“自然语言处理与ChatGPT”课程期中考试中作弊被查,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等尖端数字技术时代学术诚信的再度担忧。
该课程负责人承诺将严惩作弊学生。自首者虽将获得期中考试零分,但可免除后续处罚;而未主动坦白者将依据校规面临纪律处分,包括短期停学。
该课程约600名学生全程在线学习,期中考试也通过指定网站远程进行,学生需作答多项选择题。
作弊指控曝光后,延世大学学生使用的网络社区发起的一项投票揭示了问题规模:353名受访者中,约190人承认考试中使用了违规手段,163人表示独立完成试卷。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也曝出类似作弊事件。上月统计学课程期中考试期间,部分学生被发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解题。
与韩国延世大学不同,该校考试采用教室内计算机机考形式,且校方已明确警告学生不得使用人工智能。据悉校方正考虑作废期中考试成绩并安排重考。
韩国大学大规模作弊事件后,在线授课模式本身也受到质疑。
涉事课程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有1400多名学生参与,要求学员观看录播讲座并远程完成选择题考试。此类在新冠疫情期间迅速扩张的大型虚拟课程,如今面临远程学习时代如何保障学术诚信的质疑。
期中考试期间,约500名学生被发现通过在线群聊互传答案。该考试全程在线进行,未启用摄像头监控或远程考试安全软件等监考工具。
呼吁制定明确的人工智能指南
许多学生对大规模作弊事件表示不满,认为违规者应承担责任。但他们也承认,在当今学习环境中,使用此类数字工具几乎不可避免。
在韩国高丽大学的在线社区中,许多学生批评校方和教师,认为他们在学术诚信准则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提供在线课程和考试,却在作弊丑闻爆发后才采取纪律处分。
他们认为,在未事先为远程学习制定明确规则的情况下,这种追溯性的惩处既不合时宜也不公平。
“这已是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韩国汉阳大学大四学生吴正植表示,“有些教授禁止使用,有些则鼓励使用——但实际上学生们照样会用。”
韩国高丽大学教育学院大四学生李姓同学指出,许多学生正积极使用Perplexity和美国谷歌公司开发的Gemini等AI平台,这些平台近期通过高校推广活动已实现免费使用。
“有效运用快速发展的AI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李同学表示,“我认为单纯使用AI工具并无本质错误。”
同校另一位金姓高年级学生则批评现行教育体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人工智能时代,那些能被人工智能轻松解决的作业正在失去意义。”
专家指出,近期丑闻凸显了高校面临的深层挑战——亟需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定义教学模式。
韩国汉阳大学教育系教授朴周浩表示:“这反映出传统教学方法在AI时代已难以为继的现实。”
朴教授强调,高等教育必须转向培养创造力的模式,而非依赖传统讲授式教学。
他补充道:“多数韩国高校在课程作业和考试中使用人工智能仍缺乏明确的学术规范——近期事件使这一问题受到更严厉的审视。”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教育学名誉教授宋基昌担忧,高校难以完全摆脱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
“理解与应用都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他指出,“高等教育机构若跳过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的环节,将引发问题。”
宋基昌强调,高校亟需制定更明确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
“完全禁止人工智能使用是不现实的,”他表示,“但缺乏明确标准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技术。”
技术的发展显然不会等待迟疑的规则。当AI已经可以轻松解决那些曾经需要苦读的难题,当学生们发现“使用工具”比“掌握知识”在评估中更有效率时,这场关于“作弊”的讨论,或许早已超出了纪律处分的范畴。它真正拷问的是:在AI时代,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应该是什么?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