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升级:政策赋能、全域突破与农民共享红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8:51 1

摘要:农村“全面升级”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覆盖每一个行政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以下从政策背景、升级方向、具体案例和农民应对建议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读:

农村“全面升级”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覆盖每一个行政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以下从政策背景、升级方向、具体案例和农民应对建议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读:

一、政策背景:国家战略与地方行动双轮驱动

农村升级并非零散推进,而是依托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精准落实的协同发力,形成全方位保障体系。

1. 中央层面:政策锚定核心任务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核心目标。文件聚焦农村发展短板,部署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化快递进村等具体举措,为农村升级划定清晰路径。其中,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明确到2027年,全国将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实现建制村通公交率达55%以上的目标,进一步畅通城乡连接通道。同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出台,� �出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

2. 地方实践:细化方案落地见效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部署,出台针对性落实方案。上海市松江区印发《关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推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等八大举措;广东省梅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梅州柚产业升级,2024年柚果种植面积占广东省90%,带动10余万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形成“特色产业+农户”的增收模式。

二、升级方向:五大领域实现全面突破

农村升级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体系五大核心领域,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全方位改善。

1. 基础设施升级:筑牢发展硬支撑

道路交通: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村村通”硬化路、窄路基拓宽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如定边县杨井镇沈口村修建9.6公里乡村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四川岳池县推进“巴掌田”连片改造,建成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保障农机便捷通行 。

水利设施:以“田块平整、土壤肥沃、设施完善”为标准,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灌溉与排水工程。新疆福海县建设0.94万亩高标准农田,贵州石阡县改造10万亩农田,显著提升农田旱涝保收能力。

数字覆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广播电视与通信“村村通”全面普及,2025年底前实现全域覆盖目标。宁夏平罗县智慧农业科技园建成15座日光温室,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 公共服务提升:补齐民生短板

教育医疗: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县城医生定期下乡坐诊,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

养老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广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兰州永登县建设互助性养老服务站,为农村老人提供餐饮、陪伴、基础照护等便民服务,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3. 产业发展转型:激活内生动力

特色农业:立足乡土资源禀赋,培育“土特产”优势产业,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拓宽销路。兰州永登县打造高原夏菜特色基地,重庆通过“农品慧”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文旅融合、整村运营等新模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构建金柚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徐田村探索整村运营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121万元,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 。

4. 人居环境改善:打造和美乡村

垃圾污水治理: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村收集、乡转运”模式;实施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兰州永登县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天津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突破90% 。

生态保护: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各地通过划定禁烧范围、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举措,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 治理体系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移风易俗: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推行“党群积分银行”制度,将参与乡村建设、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治理;天津等地开展“村BA”“村跑”等文体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 。

人才支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济宁市启动经营主体提升、带头人培育等工程;崇明区开展“乡村CEO”培养计划,每年定向培育乡村运营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三、具体案例:从“样板示范”到“全域普及”

各地通过典型引路、模式创新,推动农村升级经验从试点走向普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1. 天津“十四五”时期乡村发展成果

累计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4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二连丰”,设施蔬菜产量占比增至55%,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90%以上。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建成示范村300个,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领先全国,构建起“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2. 四川岳池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

按照“水源优先、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原则,在8个乡镇30个村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通过多部门协同作业,完成田块平整、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硬化等建设,彻底解决“巴掌田”农机下地难、灌溉不便等问题,亩均粮食产能显著提升。

3. 广东梅州特色产业升级模式

依托“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推动金柚产业全链条发展。当地企业将残次果转化为果脯、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年处理残次果量成效显著,既解决了农产品浪费问题,又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形成“小水果”撬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四、农民应对建议:主动参与,共享发展红利

农村升级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唯有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才能更好享受政策红利,实现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1. 主动关注政策动态

通过村公告栏、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工作群等渠道,及时了解村内基础设施改造、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政策信息,主动配合并参与道路硬化、卫生厕所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民生项目,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2. 积极提升技能水平

借助合作社培训、政府免费技能课堂等平台,学习电商运营、农机操作、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重点关注直播带货、智慧农业管理等新兴领域,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踊跃参与乡村治理

自觉遵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不准”等规范,主动参与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绿化养护等公益行动;支持移风易俗,抵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积极参与村级议事协商和文体活动,共同营造和谐宜居、文明向善的乡村环境。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整理成PPT大纲,方便用于政策宣讲或工作汇报?

来源:o們的愛法名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