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看到我的10个品牌基本都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而且基本上可以确定,如果做实验的人足够多,数据量足够大,最终脱颖而出的绝大多数品牌也一定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经常使用的品牌。
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先来做个游戏吧:闭上眼睛,快速喊出十个你知道的品牌名。
你的结果是什么呢?
说说我的答案:可口可乐、格力、小米、美的、大众、宝洁、宝马、奔驰、农夫山泉、茅台。
可以看到我的10个品牌基本都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而且基本上可以确定,如果做实验的人足够多,数据量足够大,最终脱颖而出的绝大多数品牌也一定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经常使用的品牌。
这是大脑的反应机制决定的,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品牌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品牌打造以及身边随处可见的产品,已经像思想钢印一般早已深深烙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了,于是在特定场景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它们,就像想买点喝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可口可乐,给人送礼买酒的第一反应就是茅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定位理论说人的大脑的心智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能记住的品牌数非常有限。新品牌要想凿开消费者的心智非常困难,除非这个产品是新品类或者某种特性的代表。定位理论的做法是想办法给新品牌确定一个第一,最好是新品类的第一,或者就要跟行业第一产生特定的关联,而且还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广告营销,才有机会将自己的名字牢牢刻在消费者的心智里。
其实都不用这些定位之类的营销理论的书证明,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会发现,人能记住的品牌确实没有很多,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近几年冒出来的全民熟知的品牌越来越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了,为数不多的就是定位理论说的开创了品类的那些品牌,比如特斯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大脑心智有限,品牌需要通过开创品类的方式进入消费者的脑海里,再通过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渠道对用户的心智进行轰炸,继而将品牌凿进消费者的心智(当然了,如果没有开创品类,也可以通过疯狂做广告的方式打品牌,只是代价更大)。
这需要的成本自然是巨大的,就不说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发展很成熟,在已经存在大量巨头的情况下,除非开创了全新的品类,不然后发者很难与行业龙头进行竞争。
即使行业后发者资本实力雄厚,也想不惜成本砸钱打品牌,但依然会遇到一个渠道分散的问题。
十几二十年前,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前,电视是最大的传播渠道,所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广告传播渠道,所以之前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都是全国家喻户晓,这里面又以春晚最为极致,几乎家家户户都看,所以之前谁能登上春晚就意味着一夜爆红,更不要说像赵本山老师这样的常客,那更是大人小孩都熟悉。
但现在互联网成为了最大的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以央视新闻联播是谁主持很多人已经不清楚了,尤其对于那些不关心时事的年轻人而言,春晚也很多人不看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去看哔哩哔哩的春晚,也不看央视的春晚。
现在已经不仅是渠道越来越分散的问题,而且随着算法的不断迭代进化,每个人看到的信息都是自己在意的,大家都活在算法织构的信息茧房里面,对于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
带来的结果就是,希冀像之前那样通过在央视砸钱投放广告砸出一个全民品牌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变成不可能。就别说全民品牌了,现在能通过短视频和社交网络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大部分年轻人知晓的品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所以趋势就变成了全民品牌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出现,更多是依附于渠道出现的渠道品牌以及非常分散的个人品牌,也就是这些年大家经常讲的个人IP 。而且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强,甚至很可能这种趋势会不断强化,因为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全民品牌越来越难出来,也就意味着存量的全民品牌越来越值钱,除非它们所在行业被其他新品类颠覆,或者遭遇另一个实力更强的全民品牌的强力竞争,不然这个全民品牌就依然将是所在行业里最大的,也是唯一具备阿尔法收益机会的公司。
作为投资的方式之一,从超级品牌里去挖掘机会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甚至很多超级品牌就是独一无二、最值得投资、最能穿越漫长时间的龙头。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超级品牌就是有机会,毕竟时代在变,人在变,尤其中国老龄化加速,很多原来的超级品牌也面临老化的问题,如果不能跟上时代,不能在年轻消费者的认知里延续下来,全民品牌也就慢慢变成了"小众品牌",更不要说很多全民品牌还遭遇了社会消费需求和认知的激烈变化,这些长期看都会影响超级品牌的生命力。
比如白酒,因为健康理念、社交理念等,年轻人喝白酒的比例逐步下降,这无疑会影响很多白酒企业的长期价值。另外格力也是全民品牌,但现在在空调领域遭遇了小米的激烈竞争,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又没能很好地做起来,加上国内房地产行业过了高峰期,空调作为高客单价耐用品品类,格力也遭遇了增长困境。还有很多中药品牌也是如此,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医疗科普的普及,消费者对于中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很多人不相信中药中医,甚至是中药中医黑,如果中药中医不能通过科学体系的方式证明自己,长期看,消费者群体也无可避免地会减少,自身价值也无可避免会降低。
总之,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加大了打造新品牌的难度,会突出存量超级品牌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关注到社会和行业的变化也会给存量超级品牌带来重大影响。综合考量后,找出那些总体是受益的超级品牌,很有可能就是跑赢市场的企业。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来源:新能源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