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为什么中国要“去美国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22:51 1

摘要:说起翟东升这个人,很多人在网上刷到他的视频时,可能都会觉得这家伙挺有远见的,尤其是他2014年在凤凰卫视那个节目里谈“去美国化”的事儿。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他就敢一个人顶着全场反对,说中国得主动跟美国拉开点距离,这观点在当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几年下来,事实证明

说起翟东升这个人,很多人在网上刷到他的视频时,可能都会觉得这家伙挺有远见的,尤其是他2014年在凤凰卫视那个节目里谈“去美国化”的事儿。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他就敢一个人顶着全场反对,说中国得主动跟美国拉开点距离,这观点在当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几年下来,事实证明了不少他的判断。

回到2014年那场辩论,当时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请了一帮人讨论中美关系和全球化。翟东升在那儿抛出观点,说从2009年左右,全球就开始进入“去美国化”的阶段。美国主导的那套全球化体系在调整,美国自己不想再拉着大家一起玩了,中国内部也得转变思路,不再像以前那么依赖。他觉得中国应该主动加快这个过程,但得控制好节奏和力度,别一下搞得太猛。

其他嘉宾大多不同意,有人说中美在政治经济上互信比表面看起来强多了,合作领域广,不用那么悲观。还有人强调过去三十年中美互相依赖,中国输出廉价商品和投资,美国经济才稳住,要是脱开,美国会乱套,中国也离不开。

甚至有外国嘉宾说小国希望大国合作,一起对付全球问题像民粹主义。还有人从历史角度说,全球化进程慢,五百年下来变化不大,一百年前欧洲贸易那么紧密,还不是打了世界大战,得警惕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贸易里加工贸易占大头,环境成本高,民众不满意,这会推动政策变化。

全场基本都反驳他,但他坚持认为中国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从落后国家变成经济强国,现在得重新切分全球蛋糕,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往正确方向走。

这个观点为什么在那时候显得特立独行?因为2014年中美关系还算平稳,大家都觉得全球化是大势,谁提“去”谁就显得不合时宜。但翟东升的逻辑其实挺简单的:美国不想继续当老大带队,中国得自己找定位。

比如他后来解释过,美国过去靠中国劳动力输出东西,换回美元纸片维持霸权,但现在想把中国踢出局,中国就得自觉点,推动人民币和中文的影响力。他不是说完全切断,而是有序调整,避免被动挨打。这套想法源于他早年的观察,2011年他就在学术会上说美式全球化终结,逆全球化来了,当时也被同行批。但他不怕,坚持自己的研究路径。

节目播出后,没马上引起多大波澜,但几年下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他的预言开始应验。特朗普搞贸易战,加关税,退群,加速了脱钩进程。翟东升的观点从少数派变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2020年,他在一个上海论坛上演讲,又谈中美影响力,说中国过去在华尔街有老朋友,但特朗普时代变了,这视频传到美国,成了政治话题。特朗普转发了,还用来攻击拜登家族。翟东升在那演讲里提了历史事件,像银河号、南联盟使馆轰炸、南海撞机,说以前都能快速解决,因为上边有人。但他强调现在情况不同,得靠自己。这事儿闹得挺大,美国媒体像福克斯采访相关人,说中国影响美国精英。

为什么中国要“去美国化”?翟东升的理由其实很务实。美国不带玩了,中国得自立。过去三十年,中国靠全球化崛起,但增长有代价,像环境污染和民众不满。现在中国体量大,不能再以美国为标杆,得推自己的货币和文化。

全球化不是没了,而是分化成区域化或半球化。中国不必接棒美国当新旗手,但得抓住新风口,比如双循环战略。疫情加速了这个趋势,但不是根本原因。逆全球化不是退步,而是调整,避免大蛋糕切分不公。

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就是现实考量。中国从受益者变成主导者,得有节奏地走。翟东升早早看到这点,坚持下来,现在看是真有眼光。很多人当初反对,现在也得承认变化来得快。他不是预言家,只是基于研究判断。未来中美竞争还会继续,但中国有底气应对。像他说的,平行时代来了,中国得主动适应。

总的来说,“去美国化”不是反美,而是战略调整。中国离不开全球,但得多元化依赖。翟东升的观点从2014年辩论到现在,越来越被认可。全球化进退分化,中国得找准位。不是一夜变天,而是渐进过程。

来源:洞虚之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