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门板上的画像,到底是哪路神仙?为啥有的是俩“糙汉”将军,有的是个“吃鬼”进士,还有的竟是俩桃木疙瘩变的鬼卒?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门神圈的“千年恩怨史”,保证您听完直呼“原来门神这么有故事”!
这门板上的画像,到底是哪路神仙?为啥有的是俩“糙汉”将军,有的是个“吃鬼”进士,还有的竟是俩桃木疙瘩变的鬼卒?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门神圈的“千年恩怨史”,保证您听完直呼“原来门神这么有故事”!
上古“桃木兄弟”:拿鬼当点心的初代门神
话说黄帝那阵子,世间鬼怪横行,有对叫神荼、郁垒的兄弟,专在桃树下 “抓鬼玩”。但凡有邪祟敢瞎晃悠,哥俩就把它们捆了喂老虎。老百姓一看这本事,赶紧把他俩画在桃木板上贴门口——这就是最早的“桃符门神”。您可别小看这桃木,古人认为桃树“五行属金,能克百邪”,配上神荼郁垒的“抓鬼 buff”,那叫一个“鬼见了绕着走”。
《月令广义》里说得明白:“元旦钉桃符,画神荼郁垒,避一年灾祸。” 您瞧,这习俗打黄帝那会儿就有了,比后来的秦琼尉迟恭早了好几千年呢!
唐朝“进士逆袭”:生吃小鬼的钟馗咋就成了门神?
到了唐玄宗年间,门神圈突然杀出个“黑马”——钟馗。这哥们本是终南进士,可惜落榜后撞墙死了。唐玄宗犯疟疾时,梦见他生吃小鬼,醒来病就好了,赶紧让吴道子把他画下来贴门上。
您别说,这钟馗画风“相当炸裂”:破帽蓝袍,生吃小鬼跟啃瓜似的。但老百姓就吃这一套,觉得 “连鬼都敢吃的主,镇宅肯定靠谱”。《通俗编》里还说,他这名字其实是“棒槌(终葵)”的谐音——古人拿棒槌驱鬼,后来就把这“辟邪意象”安在他身上了。
大唐“猛将天团”:秦琼尉迟恭咋就成了“国民门神”?
可要说门神圈的 顶流,还得是秦琼、尉迟恭这对“金甲 CP”。
唐太宗李世民杀了泾河龙王,夜里老被冤魂骚扰,宫里鸡飞狗跳。秦琼、尉迟恭拍胸脯:“陛下别怕,俺们给您守门!”这二位往宫门口一站,金盔亮甲,腰悬铁鞭,果真一夜太平。唐太宗心疼他俩熬夜,干脆让人把画像贴门上——这一贴,就贴成了“国民门神”。
《西游记》里把这段故事写得更神:他俩往门口一立,“邪祟见了画像,跟见了活人一样不敢造次”。老百姓一看皇家都这么玩,家家户户跟着贴,他俩就这么“垄断”了门神圈上千年。
门神圈的“花样内卷”:从勇士到文官,还有纯金款?
您以为门神只有这几位?那可就错了。
汉朝人就爱在殿门上画勇士“成庆”,穿短衣大裤、佩长剑,跟个“街溜子”似的,却能把邪祟镇住;宋朝汴京的门神更“卷”,都戴虎头盔,王公贵族家还得用纯金装饰,那叫一个“奢华”;到了明清,温峤、岳飞也加入门神圈,甚至还有画文官的——总之,啥样的“辟邪人设”火,门神圈就 “抄”啥样的。
还有些说法是,后来的门神画里加了“爵鹿蝠喜宝马瓶鞍”这些图案——“爵”指官爵,“鹿” 指福禄,“蝙蝠”指福气……老百姓把“爵禄福喜、马报平安”全画门上,图的就是个“好彩头”。
千年门神:守的不是门,是咱老百姓的“安稳梦”
您看,从桃木兄弟到金甲将军,从吃鬼进士到虎盔勇士,门神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咱老百姓对“家宅平安”的祈盼。
神荼郁垒守的是上古的“质朴”,钟馗守的是唐朝的“生猛”,秦琼尉迟恭守的是世代的“安心”。哪怕后来花样再多,核心还是“拿最凶的像,镇最邪的祟,求最稳的福”。
下次您贴门神时,不妨多瞅两眼:这门板上的画像,可是装着咱中国人千年的“安稳梦”呢!
很高兴能和你分享这些民间神话故事 —— 文中的文字和情节都是小编收集资料和文献整理出来的,已为文字内容申请原创保护啦~另外也想坦诚告诉大家:为了让故事更有画面感,文中的配图是用 AI 工具生成的。如果觉得呈现效果还不错,欢迎多多和我交流你的想法与感受!
来源:小晓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