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钱。西贝六里桥店,周末排队号从300桌掉到80桌,一天少卖十几万,全国门店加起来直接蒸发一个小目标。老板连夜把羊排从隔夜改成现烤,肉夹馍卤肉桶搬到大厅,明晃晃的灯一打,跟直播卸妆一样刺激。
“刚点完外卖,看到这条新闻,手里的酸菜鱼瞬间不香了。”
别笑,这就是大多数打工人的真实反应。西贝被锤之后,全网都在问:我到底吃了个啥?答案很扎心——可能连老板都说不清。
先说钱。西贝六里桥店,周末排队号从300桌掉到80桌,一天少卖十几万,全国门店加起来直接蒸发一个小目标。老板连夜把羊排从隔夜改成现烤,肉夹馍卤肉桶搬到大厅,明晃晃的灯一打,跟直播卸妆一样刺激。
老乡鸡更鸡贼,干脆把后厨切成9宫格直播,配菜小哥一边切葱一边回答弹幕“有没有科技”,流量比卖饭还赚钱。捞王闷声发财,在菜单上加小字“本店预制占比12%”,反而成了清流。
最慌的是做净菜的工厂。以前他们躲在幕后,现在被拎到台前,国标草案里一句“餐饮环节须明示”,等于把遮羞布扯掉。广东一家央厨老板吐槽:过去贴牌卖给B端,毛利30%,如今要直接面对C端,标签一打,价格直接砍到20%,比股市还绿。
两极分化肉眼可见。
一边是“3分钟出餐”的锅圈小炒,机器臂翻锅比我还溜,社区店日翻台15轮,老板数钱到手软。
一边是巷子口“老川味”,没有菜单,老板看心情炒,炒煳了也理直气壮:“锅气懂不懂?”就这,晚上7点门口还能蹲20号人,比网红店雇的代排还真。
中间派最惨。商场里那些“半自助中餐”,央厨供一半,自己炒一半,既不敢直播,又舍不得换机器,一个月被投诉3次“凉菜有防腐剂”,平台直接降权,流量跌到谷底,老板发朋友圈:“下辈子干点别的。”
有人问我站哪头?
说个真事。上周加班到10点,楼下新开一家“现炒小馆”,招牌写着“不用预制”,结果老板自己揭短:牛肉提前高压好,只是现场再收汁。我愣了3秒,还是坐下吃了——至少他愿意说,就比那些把“料理包”藏成“招牌秘制”的强。
所以别纠结“纯不纯”,以后餐厅跟谈恋爱一样,先查“户口本”:看菜单小字、扫二维码溯源、问服务员“哪道是现炒”。要是对方支支吾吾,直接起身走人,别让胃替渣男背锅。
国标落地前,咱们能用的就三句话:
不想吃料理包,认准直播后厨+明示标签;
想省钱,就接受机器炒,别既要又要;
实在嘴馋,就去老板自己端盘子的店,哪怕他脾气臭,至少锅是真的热。
毕竟,胃不会骗人,钱包也不会。
来源:Sea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