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变“照妖镜”:前员工合成不雅照报复老板,警方拘留10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3:29 1

摘要:一则"AI合成不雅照报复前雇主"的奇案,近日在辽沈大地掀起舆论风暴。沈阳某理发店老板娘王女士刷短视频时,意外发现自己的面部被合成到裸体视频中,配文"你认识这个老板娘吗?她惹着我了",这场由50元试用期工资纠纷引发的恶意报复,揭开了人工智能技术滥用的黑色一角。

2025年10月31日 沈阳讯 一则"AI合成不雅照报复前雇主"的奇案,近日在辽沈大地掀起舆论风暴。沈阳某理发店老板娘王女士刷短视频时,意外发现自己的面部被合成到裸体视频中,配文"你认识这个老板娘吗?她惹着我了",这场由50元试用期工资纠纷引发的恶意报复,揭开了人工智能技术滥用的黑色一角。

据警方通报,违法人员刘某曾在王女士店内担任洗头工,因对50元试用期薪酬不满,离职后通过暗网购买AI换脸服务。其使用开源软件将王女士面部特征移植到网络裸照模板,制作传播7条不雅视频,导致当事人精神抑郁需接受心理治疗。"他就像拿着数字匕首,把我的人格钉在耻辱柱上。"王女士在采访中哽咽道。

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发现刘某通过境外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利用虚拟货币支付服务费用,形成完整黑色链条。但受害者及时固定电子证据,通过公证处完成区块链存证,为案件侦破赢得先机。中国政法大学张凌寒教授指出:"这起案件标志着公民数字维权意识的觉醒,取证维权的黄金72小时已成为对抗AI侵权的关键。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AI换脸工具已从专业软件转向"傻瓜式"应用。某电商平台存在大量售价低于百元的"变脸特效包",部分商家甚至提供"去水印""防检测"等增值服务。沈阳警方办案民警巩超坦言:"违法成本与犯罪收益严重失衡,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面对AI犯罪显得力不从心。

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对AI治理的深度思考。辽宁社科院最新研究报告建议:建立"数字人格权"保护制度,在《民法典》框架下增设AI侵权专项条款;推行"算法备案+内容溯源"双轨制,要求社交平台对敏感内容进行数字水印标记。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网信办近期将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拟建立全国统一的AI内容审核数据库。在这场人机博弈中,沈阳某科技公司开发的"智瞳"反AI伪造系统已投入测试,该系统通过微表情分析和光影建模,能在0.3秒内识别合成图像。技术伦理专家提醒:"当AI能完美复刻你的容颜时,守护人格尊严更需要法治与技术的双重盾牌。"

来源:溪旁捉小虾一点号

相关推荐